1.一年级课外常识知识大全集

2.谁知道人类十项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

中央1930最新天气预报今天_中央一台天气预报1930天气预报

1853年天梭公司成立

查理 - 费里西安·天梭于1853年创立天梭公司。第一间天梭制表工作室位于瑞士小镇力洛克的克雷·瓦扬大街。 

1853年天梭推出双时区怀表

在公司成立的同年,天梭开始生产双时区怀表产品,充分显示天梭品牌的旅行家探险精神。

1858年天梭针对美国市场推出怀表

1858年,天梭为当时非常重要的市场——美国特别制作了一款美丽的镶钻怀表。天梭还把表盘上镌刻的法语“CH.F.Tissot & Fils”翻译成了英语“CH.F. Tissot & Son”(CH.F.天梭及他的儿子)。

1878年天梭针对俄罗斯市场推出项链挂表

项链挂表是一款特供天梭首个海外市场——俄国的非凡产品。俄国也是那段时期天梭最大的市场。

1887年天梭为时任瑞士总统努马·德罗茨先生制作怀表

在1887年,查理-艾米尔·天梭为他的朋友,来自于纳沙泰尔的瑞士联邦总统努马·德罗茨先生制作了一款特别的18K金猎手怀表。该怀表是庆祝努马·德罗茨先生担任总统两周年的礼物,同时也是为了纪念这位总统和制表界的深厚渊源,因为努马·德罗茨先生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制表师。

1904年天梭“沙皇军表”

1904年,天梭以猎手怀表为原型,为定都于圣彼得堡的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定制了一套“沙皇军表”。这些怀表作为沙皇的礼品赠送给沙皇禁卫军军官,以资奖励。他们在1891年至1904年间作为沙皇的贴身保镖为他服务。这些怀表的表后盖上以象征沙皇手谕的“星形”图案装饰,酷似浮雕。

1904年位于俄罗斯莫斯科伊林卡大街5号的天梭店铺开张

19世纪80年代末,查理- 艾米尔的儿子查尔斯·天梭出生于莫斯科,他的母亲玛丽·费迪耶夫是位俄国人。查理- 艾米尔在俄国居住了将近20年。他供货给切图诺夫兄弟所经营的表店。这家表店位于莫斯科伊林卡大街5号。同时,他还向首都和其它各省的制表商进行产品批发。

1907年天梭工厂

1907年,查理 - 艾米尔·天梭委托来自拉绍德封的建筑师厄涅斯特·朗博莱特设计了新的厂房,并在力洛克布斯特街24号开工建造。当时,这栋天梭厂房仍然有着低调的家族式风格。查尔斯·天梭夫妇和他们的女儿玛丽·天梭**仍然住在厂房的底层,而楼上则是一间间的小型作坊。

1911年平面广告

1911年1月15日,以新工厂为背景的天梭平面广告刊登在《世界钟表杂志(RIH)》上。在广告画面的下方,赫然写着“产品众多,屡获殊荣,或繁或简,任君选择”。在那个时期,天梭已经开始展现其“多面手”的特点,以众多风格不同的产品在制表领域中全面发展。

1916年天梭“香蕉”腕表

1911年,天梭发布了第一枚腕表。之后不久,品牌便推出了著名的“香蕉”腕表。该腕表用了高档且充满质感的皮质表带,以纯粹的“新艺术风格”进行设计,迅速成为钟表鉴赏家的挚爱。

1918年钻石女表的广告

1918年,天梭女表的广告在制表行业的著名杂志《达瓦纳指南》上刊登。女士腕表可以说是一件名副其实的珠宝。

1919年天梭“波尔图”系列

这款腕表以其酒桶型的表壳设计闻名遐迩,最终命名为“天梭波尔图”腕表。

1923年天梭生产车间

这张照片展示了天梭1923年的打磨车间,它所在的建筑在1917到1918年间成为了天梭工厂。

1923年天梭女表广告

这幅天梭广告在1923年刊登于《世界钟表杂志(RIH)》上。广告中,一位优雅的女士佩戴着一枚天梭钻表。天梭的这款天文台女表使这位女士充满了自信风,吸引着每一位顾客的羡慕眼光。

1929年天梭Hermetic座表

天梭Hermectic座表用了当时流行的“装饰主义”设计风格,具有方形面表盘和充满时代风格的线条。2003年,在天梭品牌成立150年之际,天梭复刻了这个系列,并将其命名为“座表”。

1930年天梭防磁表,首款防磁表

1933年,天梭为其首创的防磁表刊登了一辑广告。广告详细介绍了首款防磁表的各项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功能是它能抵抗电磁场的干扰,时刻保持走时精准。

天梭为这款1930年推出的防磁表所设计的平面广告充分展示了它的超凡特性。在磁场干扰下,它的机械部件仍可正常运转,不受干扰。

1933年的平面广告强调了天梭防磁表的创新之处——在1930年,首枚防磁表由天梭制造。

1938年天梭Camping系列

天梭Camping系列的运动款于1938年上市。它的广告展示了各种现代的技术特点:防水和防尘(旋入式闭合系统),防磁,不易破碎的表镜和精钢表壳。腕表精准的机芯更是吸引了运动爱好者和军队人员前来购买。

该广告于1948年在阿拉伯地区推出,主要展示了1938年发布的天梭Camping腕表。它强调了该腕表的耐用性和防水功能,适合各种场合佩戴。

这款在挪威投放的广告展示了天梭在1938年推出的Camping腕表。 1953年天梭百年诞辰

1953年,天梭迎来了百年诞辰,为了庆贺这一盛事,天梭特别推出了两款腕表:一款是带日历显示的腕表,另外一款则是天梭一百周年纪念款腕表。在纪念款腕表的表盘上,设计师用珐琅绘制了代表天梭家族的盾形纹章。这一特别的设计意味着天梭家族在100年以来一直掌握着这家公司的命脉。

1953年天梭航行者腕表,首款具有24个时区显示的腕表

从1950年初开始,天梭腕表开始销往世界各地。1953年,天梭发布了航行者腕表,以纪念航空的普及使全球各个国家的交互和融通更加方便。该腕表的表盘让人称奇——它可显示24个时区。只要看一眼手腕上表盘,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全球任何地区的时间。而这款腕表的宣传语则更让人感到精神振奋:“天梭航行者腕表:腕间知全球”。

1954年天梭Visodate(唯思达)系列

在公司百年诞辰之际推出了全自动带日历显示的腕表后,天梭再次在一款新产品中运用日历显示技术。该系列被命名为天梭Visodate(唯思达)系列。后来,日历显示成为了各个款式腕表都具备的功能,备受消费者喜爱。

1958年天梭单口径机芯

在1958年,天梭研发出了单口径机芯。这又是一大创新,它使腕表的生产成本更加经济:同一种机芯可以有四种不同的变化形式,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单口径机芯让天梭以更低的价格提供质量更好的产品。

1960年摩纳哥王室夫妇访问天梭工厂

1960年11月9日,在摩纳哥王子雷尼尔和王妃格蕾丝访问瑞士期间,他们在瑞士联邦总统珀蒂皮埃尔先生及其夫人的陪伴下,参观了天梭工厂。

摩纳哥王室夫妇、瑞士联邦总统珀蒂皮埃尔及其夫人在天梭董事会爱德华 - 路易·天梭先生、玛丽·天梭**和天梭公司众多高管的陪同下,参观了天梭工厂。爱德华 - 路易·天梭先生在参观开始前,发表了简短的欢迎词,然后陪同所有参观者参观了天梭位于力洛克工厂和车间。

摩纳哥王室夫妇在众人的掌声欢送中,愉快地离开了天梭工厂。

天梭先生向王室夫妇展示了组成一枚腕表的众多零部件。他还向他们展示了伸缩绘图器的使用方法。

格蕾丝·凯利王妃在天梭的来宾簿上签名。

1965年天梭PR 516系列

早在1965年,天梭便开始参与赛车运动,并专门推出了一款腕表来展示赛车运动的风,那就是天梭PR516腕表。该系列的产品由设计师卢西安·哥特纳设计,灵感源于赛车方向盘,推出市场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赛车手和腕表爱好者们的宠儿。

1968年天梭Carrousel(卡鲁塞尔)系列

活泼、色彩丰富的天梭Carrousel(卡鲁塞尔)腕表用可更换的表圈,非常符合20世纪60年代末玩世不恭的精神。

1969年天梭Sideral(恒星)系列

天梭恒星系列竭力展现了品牌在产品研发上的能力。天梭设计师运用各种材料展现品牌的创新精神。例如,表镜用玻璃纤维,使腕表更加地坚固耐用。此外,在设计上,天梭也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掣肘,使用了全新的风格,使恒星系列成为天梭旗下又一款广受欢迎的腕表。

11年天梭IDEA 2001,首款塑料机芯机械腕表

20世纪70年代,塑料材料开始在内部设计业风靡一时,天梭顺应潮流研发了Astrolon机芯。合成材料的使用使机芯零件间的摩擦减少,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11年,Astrolon机芯和IDEA 2001(用Astrolon塑料机芯的塑料腕表)在观念上仍然大大超前于时代,因此这一款式没有获得巨大的市场反响。但是,它们的存在使塑料腕表技术开始萌芽,并在不久后获得巨大的成功。天梭的姐妹品牌——斯沃琪(Swatch)就是最好的例子。

11天梭Pinky(粉彩)系列

为了使女表的设计更加多样化,天梭为年轻女性们特别开发了一款腕表——粉彩系列。粉彩系列腕表突破传统,使用了丰富的颜色,成为70年代女性精神的代表。

14年天梭成为勒芒24小时耐力赛保时捷卡雷拉车队的赞助商

20世纪70年代,天梭对于机械运动的热情不断上升。在14年,天梭品牌成为勒芒24小时耐力赛保时捷卡雷拉车队的赞助商。

14年天梭Finish silver系列

天梭Finish silver系列由著名设计师佩卡·皮凯宁(Pekka Piek?inen)操刀设计。

16至18年F1恩赛因车队赞助商

16年,天梭将眼光投向了F1方程式赛车,并且在蒙扎大奖赛期间,赞助了莫里斯·努恩和他的恩赛因车队。当时,比利时车手杰克·艾克塞斯担任恩赛因车队的首席车手。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是天梭赞助赛车运动的开端。天梭还专门设计了几款表盘带有“F1”字样的腕表。17年,天梭转而赞助恩赛因车队的22号车手——克莱·雷加佐尼,他来自瑞士,同时也是一名飞行员。天梭是这支车队的主要赞助商,而车队在汽车制造商锦标赛中也获得了第一名。

18年天梭TsX系列

18年,天梭推出了一款带有指针和数字两种显示方式的腕表,命名为天梭TsX。它是为F1赛事专门设计的,对需要计时的运动特别有用。

18-1980年天梭赞助F1雷诺精灵车队

18年是雷诺精灵车队进入一级方程式赛车比赛的第二年,而天梭也在该年成为这支车队的赞助商。天梭的logo标志印在让 - 皮埃尔·雅布尔(Jean-PierreJabouille)驾驶的赛车正面,这是一辆雷诺V6涡轮增压赛车。

雅布尔的雷诺RE10赛车在法国第戎站获得冠军。这是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赛车首次在一级方程式赛车比赛中赢得胜利。

在1980年的整个赛季中,天梭logo标志均出现在雷诺RE20赛车的前方。

19年天梭赞助F1莲花车队

19年,天梭进一步投身于一级方程式赛车运动,成为莲花车队的赞助商,该车队由科林·查普曼(ColinChapmann)领衔。

马里奥·安德列蒂在西班牙驾驶着莲花80福特引擎赛车,车身上印有“天梭石英”的标志。

阿根廷人卡洛斯·阿尔伯托·鲁特曼和安德列蒂共同效力于莲花车队,他的车手服上印有了“天梭F1石英”的标志。

马里奥·阿尔伯托·鲁特曼和莲花车队队长科林·查普曼正在交谈。

天梭和莲花车队组织全世界的经销商参加一场比赛。第一名的奖励是一辆特制的莲花赛车。

在那段时期,意大利和美国混血儿马里奥·安德列蒂(他驾驶一辆带有侧翼的莲花79独创赛车,18年荣获了世界冠军)以及阿根廷人卡洛斯·阿尔伯托·鲁特曼代表莲花车队进行比赛。他们驾驶着莲花79和莲花80考斯沃斯引擎赛车,其车身上装饰有“天梭石英”的标志。

天梭对F1的赞助持续了6个赛季,在最后一个赛季中,莲花车队车手约翰·普雷尔驾驶的赛车上仍印有天梭的标志。

1985年天梭岩石表,首款用岩石制造的腕表

20世纪80年代初,天梭向自己提出了非常艰巨的挑战:使用来自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岩石来制作腕表。这一挑战在1985年得以完成;在克服了巨大的技术难题后,天梭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来使用这种特殊的材料。天梭岩石表终于诞生了!这是一项空前的成功,该系列腕表有多种款式可供选择,不同的款式由不同的岩石制成。

1986年天梭双时区表

天梭延续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推出岩石表的强劲势头,推出了首款带有指针和数字双重显示的腕表,它的机芯和表壳更是用了一体式设计。天梭双时区表从此诞生。生产方式的变革在降低腕表生产成本的同时,也保证了其尖端的技术特性。

1987年天梭珍珠贝母表

在用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岩石制作手表后,天梭又深入大海,使用珍珠贝母制成了天梭珍珠贝母表。

1988年天梭木质表

天梭木质表使用了产自地中海的楠木,是一款充满自然韵味的腕表。

1988年天梭Sottsass系列

该腕表以其设计者——意大利著名设计师Ettore Sottsass命名。天梭Sottsass系列是一款中性风格的腕表,拥有独特的设计细节。

1991年 天梭Ceraten系列

Ceraten系列是天梭首款使用陶瓷制成的腕表。名字中的“Cera”代表其陶瓷表壳。它还用了蓝宝石水晶玻璃表镜,该材料的硬度超过精钢。名字中的“Ten”象征机芯中所使用的锂电池经久耐用,而且十分环保。

1994年 天梭赞助F1索伯 - 梅赛德斯车队

1994年,天梭和F1索伯 - 梅赛德斯车队签署合作协议,该车队的两位车手分别是H.H.弗伦岑 和 A.德塞萨里斯。天梭曾经赞助过一级方程式比赛,而在12年后,天梭重返F1车坛,品牌的标志也出现在了索伯 - 梅赛德斯奔驰车队的30号赛车车身上。  

1995年 天梭成为国际自行车联盟(UCI)的赞助商

自行车是天梭主要参与的运动项目之一。在25年前,天梭就开始赞助自行车比赛,其赞助过的赛事包括18年的环法自行车赛、环瑞士以及环西班牙自行车赛等。1995年,天梭又和总部位于瑞士的国际自行车联盟(UCI)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这项赞助,观众可以更好地将天梭与这项需要耐力、精准和临场发挥的运动联系起来,而这些也是天梭产品希望表现出的特性。随着合作的深入,天梭还成为了世界公路、场地和山地自行车锦标赛、小轮车和世界杯古典场地系列比赛,以及山地车世界杯的官方指定计时。

 

 

1996年 天梭成为国际击剑联合会(FIE)的赞助商

1996年,天梭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合作伙伴——国际击剑联合会(FIE)。击剑是一项融合传统与创新的运动,而这两点也是天梭一直秉承和强调的核心价值观。击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动之一,也是对精准和计时要求极其严格的运动。许多制表品牌非常希望参与这项运动,而天梭也不例外。它完美阐释了天梭的座右铭——“源于传统,力求表现”。击剑糅合了灵敏和速度,成功的击剑运动员需要不断进行运动技术创新,出其不意地进攻,才能让观众欣赏到高质量的比赛。除了强调了技能和创新精神外,击剑选手在比赛中的姿态也特别优雅潇洒,这也使击剑运动更加与众不同。

1996年 天梭成为国际冰球联合会(IIHF)的赞助商

1996年,天梭和国际冰球联合会正式确立合作关系。冰球是一项动感十足、快速激烈的运动,总能让观众屏气凝神、热情高涨。冰球对技能、精准和速度要求都非常高,也是瑞士的国球。作为一个瑞士钟表品牌,天梭自然对这一运动青睐有加。天梭不仅赞助了瑞士国家队,同时也是世界冠军俄罗斯队的官方合作伙伴。

1999年 天梭T系列

1998年,一位女设计师为女性消费者设计了天梭T系列。其命名中的“T”。让人直接联想到天梭的首字母。仔细地观赏,您会发现 “T”字被巧妙地融入了腕表的表带和表壳中,十分别致。

1999年 天梭T-Touch系列,首款触屏腕表

1999年,天梭将高科技融入到腕表制造中,这一次的创新影响了整个制表行业。这枚多功能的T-Touch触屏腕表是制表业的重大突破。1999年的第一代T-Touch已经具备了一整套户外触屏功能(包括天气预报、高度计、读秒计时、指南针、响闹和温度计功能)。

2001年 天梭成为MotoGPTM世界摩托车锦标赛的赞助商

天梭一向热衷于极速的赛车运动,为了进一步增强品牌和赛车运动的关联,天梭在2001年和MotoGPTM建立合作关系,成为这项赛事的官方指定计时。摩托车是一项高速且充满创新精神的运动,天梭和这项运动的合作反映了品牌的运动精神和产品对精准的不懈追求,体现了品牌希望和所有车手一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比赛成绩。2003年,天梭推出了首款MotoGP官方腕表,该款腕表从高速的摩托车运动中汲取灵感。而代表摩托车比赛精神的天梭竞速系列也于2004年诞生。

2008年 天梭成为国际篮球联合会(FIBA)赞助商

2008年,天梭和国际篮球联合会(FIBA)签订合作协议。能和篮球这样一项国际性的运动合作,充分显示了品牌的运动精神,以及对精准和性能的不懈追求。天梭和FIBA的首次合作开始于2008年。然后,品牌和法国篮球巨星托尼· 帕克签约,邀请其担任品牌形象大使。这一合作关系显示了天梭在全球范围内对篮球的关注和热爱。

2009年 C01.211机芯

2009年,天梭以其卓越的制表技术和经验,研发了无与伦比的C01.211机芯。由于该机芯的生产及装配成本极富竞争力,使使用该机芯的腕表价格平易近人,从而可以将精准计时体验带给更多的顾客。C01.211机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两款经典机芯,它们分别是70年代的天梭Astrolon和Lemania 5100机芯。新研发的C01.211机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其中使用了更多的合成材料。这一突破由80年代诞生的、使用合成材料的扁平式擒纵机构演化而来。使用合成材料制成的擒纵机构质量轻巧,性能出色,摩擦较小。它用现代化的ETAChron标准调校精度。C01.211机芯中的自动锤用纯铜制成,上面镶有增加重量的重金属条,而避震器则使用了高效的Nivachoc B1。全新的C01.211机芯首先运用于天梭库图和骏驰200系列腕表中。

2009年 全新的巴塞尔展台

2009年,天梭全新的三层展台首次亮相于巴塞尔钟表珠宝展,整个展台犹如一块巨大的岩石。展台运用了天梭品牌的三种标志色——黑色、白色和红色。展台整体的背景和大多数的陈列柜均使用黑色,与天梭商店的设计风格保持一致。展台内部明亮的白光为参观者指引着参观路径,同时也象征着未来。闪烁的红色“光芒”则代表着进步的力量、高科技以及品牌倡导创新的无限热情。

2010年 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道的天梭专卖店开张

2010年,天梭在时尚之都——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上开设了第一家专卖店。香榭丽舍大道是著名的购物街,有“世界上最美丽的街道”之美誉。天梭专卖店占地80平方米,店铺的二楼还有一个专用的露台。此店体现了天梭的“矛盾”特性,环境独一无二却又平易近人,正如天梭的产品一样,秉承传统又注重创新。

2011年 位于力洛克的全自动物流中心落成

2011年,天梭位于力洛克的全自动物流中心正式落成。每年可以有500-600万枚完成装配的产品从这个物流中心输出到全球。这座建筑犹如魔方一样精巧,使用天梭的标志色进行外立面装饰,体积达7,500立方米。在物流中心内,五个机械臂同时管理着多达1,200万的零部件和产成品,很好地利用了仓储空间。在内部行走时,您会感觉进入了星际空间。参观者们会看到32,000个仓储隔间在身边“上下飞舞”,并为机械臂的高速运转感到惊讶,因为这些机械臂的移动速度最高能达5米/秒。

2011年 天梭成为FIM超级摩托车世界锦标赛的赞助商

天梭和超级摩托车运动的形象十分契合。天梭担任MotoGP 的官方指定计时已逾十年。2011年,天梭进一步深入对赛车运动的投入和参与,成为了另一项重要赛车赛事——超级摩托车世界锦标赛的官方指定计时。赛车对速度、计时、精准和性能都有着高度的要求,这和天梭的价值观十分契合。天梭的参与,不仅加强了摩托车运动的粉丝们和赛事的联系,也让更多的普罗大众通过天梭的宣传,增加对摩托车运动的了解。

2011年 天梭力洛克系列获得国际计时大赛冠军

国际计时大赛是制表领域的一项重要赛事,是当代机械计时产品的竞技场。

大赛主要考察参赛产品的走时精度和制表工艺。比赛由总部位于比尔的瑞士天文台表官方测试机构(Contr?le Officiel Suisse des Chronomètres)主办,先在贝桑松天文台的官方实验室中就科学、技术和文化三个层面对参赛产品进行测试和评价,然后送至力洛克高等制表学院经过强磁场和强冲击的测试。最终,评委们评出天梭参赛的力洛克腕表使用的机芯获得2011年企业类经典组冠军。

2012年 莫斯科古姆百货购物中心的天梭专卖店开张

一直以来,俄罗斯都是天梭重要的市场。2012年,天梭在俄罗斯莫斯科久负盛名的古姆购物中心开设了专卖店。天梭创立之初,俄罗斯就已是品牌主要的市场之一。古姆购物中心从开业至今已有120多年,和天梭品牌一样,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早在19世纪,天梭就已经进入沙皇俄国,甚至还曾经为沙皇陛下及其要员定制过绘有他们肖像的怀表。因此,对天梭而言,能在俄罗斯这样一个推动品牌获得成功的市场开设专卖店是一份荣幸。同时,这家天梭专卖店的落成也必将进一步巩固其世界级制表品牌的地位。

2013年 机械动力80(Powermatic 80)机芯

2013年,天梭研发出了全新的革命性全自动机械动力80(Powermatic 80)机芯。这款机芯的动力存储时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80小时。为了实现这一技术上的飞跃,天梭大大降低了腕表机芯在运作中的能耗。机械动力80(Powematic 80)机芯的振频从4赫兹降低到3赫兹。这款机芯的擒纵机构使用了一种高性能合成材料,以减少摩擦。同时,由于缩短了发条轴的直径,发条的伸展空间得以加大,从而大大延长了动力存储时间。最后,天梭还使用了创新的方法调校摆轮,使腕表走时精度进一步提高。

2013年 RBS苏格兰银行杯六国橄榄球锦标赛的赞助商

2013年,天梭成为RBS苏格兰银行杯六国橄榄球锦标赛的赞助商。这项赛事是世界上十分重要的橄榄球年度锦标赛。橄榄球运动和天梭有着许多相似的核心价值观,比如:强调团队精神,互相尊重,严格的纪律要求和对运动的热爱。因此,这项锦标赛成为天梭在国际范围内展现其专业计时能力的最佳平台,同时对该项锦标赛的赞助也使天梭的品牌精神得以完美体现。

 

2013年 天梭在巴塞尔钟表珠宝展上庆祝品牌诞生160周年并使用全新的展厅

2013年的巴塞尔钟表珠宝展对天梭来说意义非凡,因为整个展览移师到由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与德穆隆设计的全新复合式展馆中进行。这两位设计师曾经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了鸟巢。

同时,2013年对于天梭来说也是双喜临门:同属斯沃琪集团的斯沃琪品牌迎来了30岁的生日,而天梭也迎来品牌160年的诞辰——1853年7月,天梭诞生于瑞士小镇力洛克。为了展示品牌让人称奇的历史,天梭特别于2013年4月29日在巴塞尔展馆内广场的中央舞台进行了一场大型路演活动。

天梭表担任2014仁川亚运会官方计时

仁川亚运会2014年天梭品牌以222个天梭计时装置全面覆盖了亚运会的所有场馆,以实现对全部36个比赛项目提供的包括计时、计分、比赛结果和数据处理工作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并且早在比赛前9个月,天梭团队便入场搭设数据运营中心,完成数据监测和调试工作。

NBA与天梭宣布结成全新的全球市场合作伙伴关系

2015年10月5日, NBA与天梭共同宣布,双方将结成全新的全球市场合作伙伴关系,著名瑞士手表品牌天梭将成为NBA、WNBA及NBA发展联盟的首个官方计时器合作伙伴。

一年级课外常识知识大全集

谢义炳

谢义炳(1917.4.3-1995.8.24),湖南新田人,气象学家,中国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和奠基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获浙江大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谢义炳一生从事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致力于灾害性天气和气候研究,为中国气象现代化和世界气象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文名:谢义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新田县

出生日期:1917年4月3日

逝世日期:1995年8月24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代表作品:《天气学基础》、《天气学》

人物生平

民国六年(1917年)四月三日,谢义炳生于湖南省新田县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清末秀才,青年时就读上海南洋公学,获湖南省第一届公费留学英国,回国后历任湖南省高等工业学校、东北大学、广西大学教授,兼广西大学理工学院院长。谢义炳之兄毕业于东南大学,任湖南大学教授兼副教务长。谢义炳早年丧母,由祖母抚养。

民国十八年(1929年),进入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初中部,后升入扬州中学高中部。

民国十九年(1930年)冬,哥哥坚决把他调到自己身边,进入南京中央大学实验中学(现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教他如何读书、如何建立数学思维。

民_二十四年(1935年)夏,谢义炳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理学院,希望攻读天体物理学。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秋季到达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复学,并决定学习气象学。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毕业后任贵州省气象所观测员。

民国三十年(1941年),谢义炳进入当时迁到贵州遵义的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涂长望教授,从事地方性天气与气候及历史气候变化的研究。著有论文《贵州的气候》及《清代水旱灾周期研究》。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毕业获硕士学位,任中央气象局技士,从事地方台站的业务指导工作,巡视陕西、四川、广西各地气象台站,并协助举办观测人员训练班,扩建气象观测网。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美国做出战时科技人员培训并提供培训经费一年,谢义炳考取后赴芝加哥大学学习,并在美国气象局中期天气预报科实习,期满时获得芝加哥大学奖学金,留美继续深造。

1949年,谢义炳以论文《北美冷涡的选例分析》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1950年9月,回祖国后任清华大学气象系副教授。

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转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升任教授,后被任命为物理系副主任并主持气象专业的工作。

1955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系副主任,主持气象专业工作。

1959年,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成立,任系副主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谢义炳无端遭受审查、批斗。在困难的条件下,他仍坚持对党的信念,认真学习经典著作,有可能时即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18年,谢义炳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主任。

19年2月,他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后,接着率团到马德里参加世界气象教育大会,在会上他作了新中国气象教育和科学的报告。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1981年,加入中国***。

1982年6月,他赴美国参加在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召开的华北平原和美国平原气候和农业对比考察讨论会。

1983年6月,率中国气象学会代表团回访瑞典。

1988年8月底,应邀参加在赫尔辛基召开的帕尔门纪念科学讨论会。

1995年8月24日,病逝于北京。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大尺度环流系统的研究

谢义炳还对大尺度环流系统进行了基础理论研究,在《稳定的与不稳定的斜压行星波》一文中,不是从定的平直西风气流出发,而是从实际的流场出发,引进空间不稳定性概念,探索行星波的时间稳定性,从而修改和发展了传统的斜压不稳定理论。

谢义炳在博士论文《北美冷涡个例研究》中提出的对流层冷性涡旋发展的概念模式,在国内外大气环流环流专著和教科书中得到广泛引用。20世纪50年代,他发现了东亚锋区与急流的多重结构,明确了东亚高空副热带急流的存在以及和极锋急流的相互作用。这一工作稍后被日本气象工作者所证实,双急流及其相互作用仍是大气环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东亚降水天气系统与湿斜压天气动力学的研究

1954年,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水后,谢义炳接受了中央气象局的“中国夏季降水问题研究课题”,对冷暖锋、低涡、梅雨和季风等进行了大量的分析,提出了这些系统的概念模式,并被以后的研究所证实。

15年,河南发生特大暴雨。之后,他组织了北方十三省、市、自治区气象局开展了大规模暴雨天气预报的研究;又提出了湿斜压概念和湿斜压天气动力学的系统理论,这一理论强调了凝结潜热释放的反馈对大气运动的重要性,由此计算出的斜压不稳定波长与实际分析结果一致。他在开放系统中引入的“湿有效位能”概念被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暴雨诊断和预报方法,使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北方夏季降水预报准确率有了显著提高。

热带大气环流与台风的研究

在研究中国降水问题时,谢义炳特别强调热带环流的重要性。20世纪60年代初,他发现东亚季风有一个月左右的振荡,这种低频振荡后被国际上的研究所证实并成为研究的重点。20世纪70年代,他提出中国大范围暴雨绝大多数发生在中低纬度环流相互作用过程中,给出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式,并在北方暴雨业务预报实践中获得成功。

在台风的研究方面,20世纪50年代,他得到了台风移动的控制方程组,给台风移动的引导气流原理给出了理论依据。60年代,他发现西太平洋绝大多数台风发生在赤道幅合带上,并提出台风形成的赤道幅合带上切变不稳定理论,丰富了台风形成的动力学理论。

●主要论著

●科研获奖

1985由于其成果在天气预报中取得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8年以其热带天气学和动力学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人才培养

谢义炳在20世纪50年代亲自编写了“天气学”、“中长期天气预报”、“大气环流”等课程的讲义,他重视对学生研究工作能力的培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教学实践中,他十分重视“气象观测”课程的建设,培养、组建了较强大的气象观测教学队伍。他的学生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以及气象业务部门、科研单位和高校院系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学生有气象学家雷雨顺。

荣誉表彰

1988获芬兰的帕尔门(E.Palmen)国际奖,1990年国家教委向他颁发了从事教育和科研40年以上的“荣誉证书”。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社会任职

谢义炳历任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气象学报》主编。1982年,当选为英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谢义炳是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曾兼地学组组长,国家科学基金会评审组成员,大气科学组组长,曾兼地球科学组组长。

人物评价

谢义炳先生作为一名卓越的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为中国和世界气象科学事业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他一生各个历史阶段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和表现出来的高风亮节将永为世范、启迪后学。(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建华和中国气象局宇如聪副局长评)

感谢以先生为典范的气象学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为国家气象科学事业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王会军评)

谢义炳深受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影响,生活简朴,工作努力,民族自尊心强烈。他还接受了西方勇于探索,不迷信权威的进取精神,在极端孤立的情况下,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受挫不馁。他在改革开放时期,积极对外进行科技与人员的友好交流,为推进中国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九三学社评)

后世纪念

2007年9月22日,谢义炳90周年诞辰纪念会暨铜像落成仪式于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还组织出版了《江河万古颂-谢义气炳院士纪念文集》,《气象学报》也专门出版了纪念专刊。

谁知道人类十项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

1. 气象知识常识一年级

气象知识常识一年级 1.关于气象的小知识

一)看云测天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3、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4、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则日是晴天.5、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6、乌龙打坝,不阴就雨.7、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涨.8、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天上堡塔云,地下雷雨淋.9、西北黄云现,冰雹到眼前.10、鱼鳞天,不雨也风颠.11、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是雹11、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12、云交云,雨淋淋;云结亲,雨更凶.13、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14、云吃雾下,雾吃云晴.15、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16、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17、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18、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19、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二)观风测天谚语 1、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2、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不相提,冬起东风雪半天.3、开门风,闭门雨.4、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5、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6、东风急,雨打壁,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7、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西风不会晴.8、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9、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10、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11、东风湿,西风干,北风寒,南风暖.12、顶风上云,不雨就阴,急风行暴雨.13、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14、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15、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16、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17、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18、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19、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20、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21、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22、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三)雷电声光测天谚语 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2、雷打天顶雨不大,雷打云边降大雨.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5、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6、春雷十日阴,冬雷十日寒.7、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8、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四)观物象测天谚语 1、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2、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3、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4、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5、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6、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7、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8、蜜蜂花忙,短期有雨降.9、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10、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11、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12、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13、猫洗脸、青蛙叫雨必下.14、螳螂乱飞,有阵雨.15、蜘蛛结网,久雨必晴.16、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17、蛇过道,大雨到.18、知了鸣,天放晴.。

2.关于气象的小知识

1.降温

据统计,中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份的平均温度约在–5℃~–20℃之间,南方的强冷空气过后,有时也会出现霜冻。

2.大雪

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形成较大范围降雪或局地暴雪。降雪的益处很多,特别是有利于缓解冬旱,冻死农田病虫。但降雪路滑,化雪成冰,容易导致民航航班延误、公路交通事故和车道拥堵;个别地区的暴雪封山、封路还会对牧区草原人畜安全造成威胁。

3.冻雨

冻雨是从高空冷层降落的雪花,到中层有时融化成雨,到低空冷层,又成为温度虽低于0℃,但仍然是雨滴的过冷却水。过冷却水滴从空中下降,当它到达地面,碰到地面上的任何物体时,立刻发生冻结,就形成了冻雨。出现冻雨时,地面及物体上出现一层不平的冰壳,对交通、电力、通讯都会造成极大影响,还会造成果树损毁。

4.雾凇

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中国冬季雾凇日数多的地方有:黑龙江、吉林、新疆北部、陕西北部。雾凇是受到人们普遍欣赏的一种自然美景,但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时会将电线、树木压断,影响交通、供电和通信等。

5.暴雨

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此外,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短历时、小面积的特大暴雨。

扩展资料:

1.早晨有露水一般是晴天

为什么有露水时,一般是晴好的天气呢?这是因为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散热很快,田野上气温迅速下降,空气中含水汽的能力就减弱了,这样水汽就纷纷地凝附到草叶上、树叶上、石头上。而多云的夜间,地面上好像盖了一层大棉被,热量不易散发出去,气温不下降,蓄寒的水汽也就不容易凝结成露水了。

2.雨后经常会有彩虹

一场大阵雨后的空气中,天空就飘浮着许多小水珠。它们就像一个个悬浮在空中的三棱镜。太阳光通过它们时,先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带,然后再反射回来。这时,如果有人站在太阳和雨滴形成的”雨幕”之间,就会看到一条色彩缤纷的彩虹。

3.冬天一般都会下雪

冬天来了,为什么会下雪呢?这是因为冬天温度低,地面的温度都在零度以下,而高空云层的温度就更低了。云中的水汽直接凝结成小冰晶、小雪花,当这些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气流托不住它了,它就从云层里掉到地面上来,就是下雪了。如果有较强的上升气流,空气的温度比较高,就好像一只大手托着雪花似的,雪花在云层里长大的时间就会长一些,降下的雪花也就比较大。

4.先看到闪后听到雷

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快,很快就能到达地面,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过一会儿才会传到大地上来。所以就会先听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了。实际上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出现的。

传到地面的时间相差这么多,是因为光每秒钟要传播3000000千米,而声音在空气中只能1秒钟传播0.34千米。声速只有光速的九十万分之一。

闪电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声大,有的声小。你可以根据声音传到地面的时间大致判断云层到地的高度。光到地面几乎用不了多少时间,可以认为是0,从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间隔多少秒再乘以340米,就是闪电处到你的距离了。

雷声遇到云层或高大的建筑物后要产生反射,所以一个闪电光后雷声一般要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消失。

3.关于气象的知识

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一种发生在海洋中的现象,其显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异常的增温现象.由于热带海洋地区接收太阳辐射多,因此,海水温度相应较高.在热带太平洋海域,由于受赤道偏东信风牵引,赤道洋流从东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使高温暖水不断在西太平洋堆积,成为全球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其海水表面温度达29℃以上,相反,在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却较低,一般为23~24℃,由于海温场这种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使热带西太平洋呈现气流上升,气压偏低,热带东太平洋呈现气流下沉,气压较高.正常情况下,西太平洋上升运动强,降水丰沛,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大气为下沉运动,降水量极少.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赤道西太平洋海域的大量暖海水流向赤道东太平洋,致使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下降,大气上升运动减弱,降水也随之减少,造成那里严重干旱.而在赤道中、东太平洋,由于海温升高,上升运动加强,造成降水明显增多,暴雨成灾.厄尔尼诺现象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不稳定状态下的结果.据统计,每次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都会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异常,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9年是强厄尔尼诺年,其强大的影响力一直续待至1998年上半年,我国在98年遭遇的历史旱见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给全球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这种现象已成为当今气象和海洋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感冒与天气在我国很多地方,感冒都被称为“着凉”,可见感冒与天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感冒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冬春季节为多发期,因为流感容易寄生在低温、干燥的寒冷环境里.中医也认为,当气候突然变化、寒暖失常之时,风邪最易侵袭人体.临床实践也表明,每当发生一次“天气突变”,感冒的人数常常也就 随之突增.“天气突变”主要表现在气温、气压、降水、风、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上,一般都是由锋面天气系统带来的(锋面,即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面),尤其是冬春季,北方冷空气不时南下,锋面活动更为频繁,常常诱发感冒或出现其它病症.人患感冒的症状会因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即所谓的“四时感冒”:风寒感冒(冬季受风寒或春季降温所致)、风热感冒(春天温度高或秋冬天升温所致)、夹湿或夹暑感冒(夏季湿度大、温度高所致)、夹燥感冒(秋季空气干燥所致).其中前两种感冒症状是一般的头疼、发热、鼻塞流涕等,而第三种感冒则常伴有胸闷、骨节疼痛症状,夹燥感冒则一般伴有鼻燥咽干、咳嗽无痰或少痰、口渴舌红等症状.因此,“因天制宜”应成为预防感冒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熟悉本地天气和气候变化规律的前提下,注意收听和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当天气发生突变时,要及时更换衣被,注意保暖,以防受凉而诱发感冒;在天气突变后的一两天内,要尽可能地少去公共场所,以防被传染上感冒.。

4.适合一年级小学生了解的科普知识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了解的科普知识有用火安全小知识。

一、是液化石油气灶具不能放在卧室、办公室、阳台或仓库、礼堂等公共场所内,以防漏气失火。

二、是正确掌握开关的使用方法,要火等气,不要气等火,用毕切记关阀门、开关,阀门坏了要及时更换。不要让儿童使用灶具或随意玩弄开关。

三、是使用液化气时,要有人看管,不可远离,随时注意调节火头的大小,防止汤水外溢浇灭焰或被风吹灭火焰,引起跑气。

四、是液化气罐应直立,不能倒放,更不能用开水泡或火烤。

五.是如发现有气漏出,应立即取措施:打开门窗,用扇子煽,以便通风换气(但不能用电扇吹),然后查找漏气部位。

5.一年级要写我知道的天文知识怎么写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不管什么书,都能给人带来知识,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不看呢?我喜欢天文书,天上有无数的奥秘要去发现,于是人们建造火箭飞向天空,去各个星球探索。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由各种大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和一些星际系物质组成。

有8颗大行星围着太阳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至于冥王星,它现在被命为矮行星。

宇宙里不仅有这些星球,还有一些难以发现的,比如:黑洞、木星上的大红斑……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探索的也就更多,在这里我推荐大家看《美国国家地理》这本书,里面也有一些天文知识哦!最后再问大家两个问题:1、宇宙中测量长度的单位是什么?2、太阳系里“谁”跑得最快?如果不知道,那就快去看天文书吧。

6.求关于天气,天文,地理一共20条的小知识,希望少点,最好全部不高

亲这样的行么.1、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 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 2、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最低的大洲欧洲 3、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4、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5、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6、世界季风最显著的地区东亚 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 7、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8、世界(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东南亚 9、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 最小的大洲大洋洲 10、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11、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人口最多的国家(1中国 2印度 3美国) 12、世界石油储量(出产、输出)最多地区中东地区 13、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多的大洲非洲(28‰),最少的大洲欧洲(3‰).14、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大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大部;北美洲东部.15、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四大地区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16、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 17、最大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18、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 19、最大的山系--喜马拉雅山山系(最高大)、科迪勒拉山系(最绵长); 20、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 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属丹麦); 最大的差落瀑布--安赫尔瀑布(委内瑞拉); 最大的半岛-- *** 半岛; 陆地最低点--死海(地球的肚脐儿);。

7.生活气象小知识

(meteorology) 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 农业气象学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象学的研究领域很广,研究方法的差异很大。气象学分成许多分支学科: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气候学等等。

随着生产的发展,气象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又相继出现海洋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森林气象学、污染气象学等应用学科。现代科学技术在气象学领域的应用,又有新的分支学科出现,如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宇宙气象学等。

气象学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许多学科的应用科学。编辑本段研究的任务1、观测 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大气现象,大气层与下垫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气象效应。

2、解释 系统地,科学地解释这些现象,作用和效应,阐明它们的发生和演变规律。3、分析 根据所认识的规律分析,诊断和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天气。

气候,为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4、依据 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和模拟认为的天气过程、人为气候环境,为人工影响天气,气候提供科学依据。

编辑本段历史 第一位建立气象学的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 动力气象学的专书《气象汇论》中,他最先叙述和粗浅地解释了风、云、雨、雪、雷、雹等天气现象,而这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气象书籍。

直到18-19世纪,由于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以及气压、温度、湿度和风等测量仪器的陆续发明,使大气科学研究由单纯的描述进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1820年,德国人布德兰绘制了第一张地面天气图,开创了近代天气分析和预报方法。

1835年,法国人科利奥里提出风偏转的概念;而1857年荷兰人白贝罗提出风和气压的关系,他们的概念都成为大气动力学和天气分析的基础。 1920年前后,挪威的皮耶克尼斯父子提出了一套名为“极锋学说”的理论,来说明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

这套理论在1920年代发表之后,至今已有70多年,但仍然是今日作天气预报的主要理论依据,亦为分析和预报未来1-2天的天气奠定了理论基础。193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的广泛使用,真正开始了三维空间的大气科学研究。

根据大量探资料绘制的高空天气图,发现了大气长波。1939年罗斯贝提出了长波动力学,他的理论亦对天气预报有莫大的贡献。

到了1950年代至60年代,电脑、天气雷达,卫星和遥感的技术的应用,使大气的各种现象,大至大气环流,小至雨滴的形成过程,都可依照物理学和化学的数学形式来表示,从而使大气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编辑本段发展的进程萌芽时期 萌芽时期主要指16世纪中叶以前这一漫长时期,这时期的特点是由于 军事气象学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进行一些零星的,局部的气象观测,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经验,对某些天气现象做出一定的解释。

中国在这一时期,在此领域中有不少成就,而且是居于世界领先行列的。远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风、云、雨、雪、虹、霞、龙卷、雷暴等文字记载,还常卜问未来十天的天气(称为“卜旬”),并将实况记录下来以资验证。

春秋战国时代已能根据风、云、物候的观测记录,确定廿四节气,对指导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季节意义很大,并沿用到现代。秦汉时代还出现了《吕氏春秋》、《淮南子》和《礼记》等内容涉及物候的书籍,这些都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物候的文献。

气象观测仪器也是中国的最早发明。在西汉时(公元前104年),已盛行伣、铜凤凰和相风铜鸟等三种风向器,到唐代又发展到在固定地方用相风鸟,在军队中用鸡毛编成的风向器测风。

欧洲到20世纪才有用候风鸟测风的记载。在西汉时还利用羽毛、木炭等物的吸湿特性来测量空气湿度。

宋代曾有僧赞宁(公元10世纪)利用土炭湿度计来预报晴雨。关于降水的记录亦以中国最早,据《后汉书》记载,在当时曾要求所辖各郡国,每年从立春到立秋这段时间内,向朝廷汇报雨泽情况,此后历代对各地雨情都很重视。

所以中国的雨量和水旱灾记录丰富,历史亦最悠久。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类迫切要求预知未来天气的变化,并在长期观测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这些经验被用简短的韵语来表达,以便于记忆和运用,这就是天气谚语。中国天气谚语是极丰富的,除一部分封建迷信的内容外,大多是历代劳动人民看天经验的结晶。

唐代黄子发的“相雨书”,元末明初出现的娄元礼编的《田家五行》和明末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占候》都是总结群众预报天气经验的著作。 在国外,气象学的萌芽也很早,公元前4世纪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所著《气象学》(Meteorolosis)一书(约在公元前350年)综合论述水、空气和地震等问题对大气现象也作了适当的解释。

现在气象学的外文名字就是从亚里斯多德的原书名演变而来的。 总之,在气象学萌芽时期,中国和希腊是露过锋芒的,这时从学科性质来讲,气象学与天文学是混在一起的,可以说具有天象学的性质。

发展初期 发展初期包括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这时由于欧。

以下东西是20世纪十明,希望对你有用

1901年无线电

20世纪初期,几乎没有人能够想象一种电磁波可以在没有任何金属线或电缆作导体的情况下穿行任何有意义的距离。那么无线电信号怎么可能沿着地球的表面行进呢当然它可以沿着一直线射离地平线。但是古格里尔莫·马可尼认为,如果提供一些条件的话,无线电波是可以沿着地球表面行进的。1895年,在他的出生地意大利,他发射了一个无线电信号,穿行了1?5英里;6年后,即1901年12月12日,年仅27岁的马可尼创造了奇迹,他将无线电天线牢牢地系在高飞的风筝上,发射了一个摩尔斯电码“S”。它穿行了约2000英里,横跨了大西洋。这个信号从英国康沃尔郡的波尔德胡镇发出,在不到1秒钟的时间内就到达了接收地纽芬兰的圣约翰,马可尼听到了三声微弱的滴答声。这是通讯事业宣告诞生的声音,是电子时代到来的第一道冲击波。这个时代包括了无线电广播、电视和蜂窝式电话———因此这是一项将会打开我们想象力的发现。

1903年飞机

1903年12月17日,在太阳下山以前,奥维尔·莱特和威尔布·莱特已经能使他们用木头、电线和布料制成的飞机飞行59秒钟了。但却很少有报社愿意对这件事作出评论,因为人类飞上天空成为当代的代达罗斯和伊卡洛斯的念头,被大多数头脑清醒的人认为是荒诞可笑的。可是一旦成功了,这项事业的发展就是极为迅猛的。事实上,仅仅在15年后,所有现代飞机的各种部件即使没有全都制造出来,那么至少关于它们的想法已经诞生了。

1907年塑料

在得知塑料的发明之后,全世界最开心的莫过于大象了。几百年来,从小刀的把手到台球,一切都以象牙为标准原料。19世纪80年代,象牙供应的逐步减少与台球运动的兴起就曾引发了一场危机。美国最大的台球生产商费兰与考兰德公司迫不及待地悬赏价值1万美元的黄金———这是一笔很可观的奖赏———招募任何能够提供代替象牙的合成品的“发明天才”。

一直到1907年,利奥·贝克兰,一位曾因发明了用于拍摄快速运动照片的相纸而获丰厚利润的比利时籍发明家,无意中发明了苯酚和甲醛的化合物。这种首创的纯合成塑料———酚醛塑料,具有防热、防电和防腐蚀的功能。它不仅使台球游戏获益,塑料的一大好处在于其用途的多面性,从电话机到马桶,从烟灰缸到飞机零件,一切东西都用得上塑料。到1968年,年轻的毕业生若要在一个有前途而又会成功的行业里找一份工作,就一定要听从一个词———塑料。

1928年青霉素

人们称青霉素是本世纪最有贡献的药品,它的发明者是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1928年,这位发明家在一次细菌培养实验中偶然地发现有一种后来被称为青霉素的霉菌正吞噬他在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菌。根据弗莱明研究的成果,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者们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提炼这种霉菌的办法,并投入医学治疗试验。1943年,为了医治在二战中负伤的战士,盟军开始将青霉素投入工业生产。在半个多世纪中,青霉素救活了无数人的生命,并促使人们开始重视抗生素家族的研究开发。

1923年电视机

电视机的发明者是英国的电子工程师约翰·贝尔德,1923年他为自己发明的能产生8线图像的装置申请了专利。1930年底卖出了第一台电视机。1932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规范的电视节目。从此,人类开始步入了电视时代。今天,人们利用卫星等途径,将电视信号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1942年核武器

原子时代开始于1942年。为了打败轴心国法西斯,美国最高当局决定启动旨在研制原子武器的“曼哈顿工程”。年底,作为“曼哈顿工程”的一部分,第一个核反应堆在芝加哥大学一个体育设施下面建成并开始运行。1945年的7月16日,一团蘑菇云从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原子能研究中心腾空而起,世界上第一颗爆炸成功。是年的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将两颗取名为“胖子”和“小男孩”的投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日本天皇随后宣布无条件投降,似乎为赢得二战的胜利立了大功,但是人类从此便生活在可怕的原子武器的阴影中。

1943年计算机

计算机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基础,但它是因战争而诞生的。1943年,为破译德国的密码,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设计了第一台名为“巨人”电动机械式计算机,虽然这仅仅是一台用于解码的想计算机,但却开创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先河,从此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1947年,晶体管计算机问世;1959年,集成电路计算机诞生;10年,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产生;从80年代开始,新一代微型计算机异军突起。在此基础上,人类迎来了网络新时代。

1953DNA

1953年2月28日,英国著名遗传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宣布他“发现了生命的秘密”。克里克和他美国的同行詹姆斯·沃森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命科学的研究,终于从细胞核中发现了决定生命遗传的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分子结构,破译了人类、植物和动物的遗传密码。这个发现初步揭示了生命的秘密,推进对各种疾病的研究和医治,也促进了人类对改善食物结构的研究。在下世纪的前20年,人类就可能通过用基因治疗的办法消除遗传缺陷,进而攻克癌症、心脏病、血友病、糖尿病以及其它致命的机能失调症。人类对DNA分子结构的研究成果,无疑是对人类研究生命、治疗疾病具有极大的作用,但是也使人们面临着因此而造成的道德危机,比如克隆技术的发展,就给人类自己出了个难题。

1954年,避孕药:

1954年,美国医师格雷戈里·平卡斯发明了避孕药,它是由两种抑制女性排卵的激素组成的混合物。避孕药之所以被列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原因就在于它把妇女从被动的生育中解放出来从此妇女们可以自主地控制生育,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要小孩,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何时怀孕。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禁锢妇女性自由的枷锁,使她们有权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工作,最终扩大妇女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1957年人造卫星

1957年10月4日,苏联为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航天时代的开始。1961年4月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飞船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乘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卫星可以传输电视、广播节目信号,还可以为航空、海航、天气预报、科技信息等提供服务,从而把地球大大地“缩小”了。为了进一步探索宇宙的奥秘,人类在太阳系的主要行星上投放了许多探针,并且一个建立国际太空站的宏伟也在酝酿之中。

1967器官移植

1967年,南非外科医师克里斯蒂安.巴纳德成功地进行了首次心脏移植手术。此后,随着医药和医疗器械越来越先进,医学家们逐渐解决了移植器官感染等难题,成功地进行了手肢、肝脏、皮肤、视网膜甚至睾丸的移植手术。医学界认为,器官移植的下一个前沿技术就是脑细胞移植,来根治诸如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氏症等医学顽症。下世纪,医学家们将致力于攻克异种器官移植难题,将其它动物的器官移植到人体中。

18:

英国姑娘路易斯.布朗是世界上第一个,现在21岁。当年,她的母亲的卵子和她父亲的精子在试管中交配成功,孕育了她。此后,体外孕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年,胚胎冷冻技术试验成功;1990年,胚胎移植技术试验成功。的培育成功,给了那些不育夫妇很大的希望,但是这也引起了人们对一个道德问题的忧虑,比如说,一个妇女在50多岁甚至60岁时通过体外孕技术生一个孩子,有可能在孩子还未成年时,老人就会去世,那么谁来抚养这个孤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