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气预报中的**预警是什么意思

2.气象灾害

3.龙卷风是在什么样的天气下形成的?

湖南通道天气预报10天_湖南通道一周天气预报

作者:胡珂

都说人生中要有两次冲动,一次是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史上最长国庆期间,我和几个朋友就冲动了一把,和雪佛兰开拓者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西藏自驾游:历时12天,川藏线进、青藏线出,近6000公里的行程,让我们收获了绝美的风景与各种奇遇。这一路的震撼都已化为深深的烙印,铭刻在人生的长卷上,也再次印证了那句话: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

01?出发,向高原挺进

从成都出发到拉萨有2000公里,为躲避假期出行高峰,我们选择提前几天从成都出发。启程那天早上阴雨绵绵,有同行的朋友看了天气预报说,川藏线这几天都是阴雨天,甚至有些地方还是雨夹雪,但我们一贯坚持风雨无阻的作风,区区雨雪怎能驱走我们的朝圣之心?

没多久,我们就驾驶着开拓者拐上了成雅高速,如今川藏线高速可一路直达情歌之城——康定。在高速上,开拓者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显示出了出色的动力性。车流较少时,我尝试地板油加速,变速器反应很快,踩油门的同时变速器便迅速连降几挡加速,推背感随即而来。265/45R21的宽大轮胎释放出强大的抓地力,没任何打滑和轮胎嘶鸣,由于车速过快,我赶紧收油门利用惯性滑行到120km/h,随后开启了ACC全速自适应巡航系统,将双脚解放了出来,为这段长时间旅程节省体力。174kW/5000rpm的最大功率和350Nm/1500-4000rpm的峰值扭矩,应付2吨的车重、4个成年人和满车的行李,显得绰绰有余。

开拓者匹配通用旗下最新的9速手自一体变速器,9个挡位能让变速器的齿比更宽泛,能在越野时提供低挡位大扭矩,高速巡航时又可以实现发动机的低转速。以120km/h巡航,发动机转速不到2000rpm,如此低的转速对燃油经济性大有裨益。

值得一提的是,开拓者的电子助力方向轻重适中,长时间行驶也没有任何压力。相比方向感,开拓者的制动就比较重,需要用力一点踩,才有良好的制动效果,这对女士而言可能需要适应一下。不过,相对欧系SUV,任何人都会觉得开拓者有不错的易驾性。

我们拐下高速在泸定吃过午饭并游览了泸定桥之后,再次拐上高速没多久就到了康定。从康定开始,川藏线上四川境内的高速已结束,正式进入318国道四川境内非高速路段。事实上,即便是非高速路段,路况也很不错,平坦的柏油路车速并不慢,经常可以顶着限速80km/h跑。

一路上轻轻松松就来到了川藏线上第一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雪山——折多山,高海拔对人的身体影响很大,同行的朋友都在担心高反,而我更担心开拓者会不会“高反”。更麻烦的是,爬折多山时,越往上走雨势越大,海拔超过3500米后,又开始下雪,路边的草地上也覆盖了一层白雪。

面对湿滑的路面,开拓者匹配的米其林轮胎显示出良好的排水性,碾过积水时也没有太多湿滑感,让我感觉踏实不少。折多山弯多路窄,遇上两个大货车在弯中会车,必须要相互借道缓慢通过,严重降低了通行效率,很多时候还会导致拥堵。盘山路旁边,偶尔会出现一条年久失修的烂路,是临时应急通道,坑坑洼洼不说,土路被雨水冲刷后松软泥泞,一不小心就会陷车,前后总共十几台车,只有几辆硬派越野车拐了上去。起初,我不知道开拓者能不能胜任,一直犹豫不敢上去,但想到开拓者也有四驱模式,为什么不趁此试试呢。

开拓者顶配RS擎版搭载AWD适时四驱系统,后桥具备Twin-Clutch功能,两侧还分别有离合器独立控制扭矩,能实现左右后轮扭矩在100:0-0:100之间连续分配,提升了脱困能力。每一次起步,轻踩油门四个车轮或多或少都会空转,但很快四驱系统会合理分配扭矩,再配合全路况驾驶模式中的“越野”模式以及米其林轮胎强大的抓地力,就这样以1挡匀速前行,虽然慢但是很稳很放心。最终,随车带的防滑链,拖车绳,工兵铲一次都没用上,我们甚至连一次车都没下就轻轻松松通过了几公里的烂路。

天逐渐黑了下来,翻过折多山后,紧接着要通过海拔3600米的新都桥和海拔4400米的高尔寺山。车流比之前少了,车速也快了不少,而在高海拔地区快速行驶,对发动机抗高反能力便有很高的要求。不过,开拓者这台2.0T发动机在超过4000米的高海拔环境下并未有明显的动力不足。坡道上加速超车,发动机对油门的响应依然有不错的积极性,加速超车也显得得心应手。

02?最舒适的姿势,最绝美的风景

整个川藏线上,雅江和巴塘的海拔相对最低,为了避免同车人员出现严重的高反,我们第一天选择住在雅江。第二天一早,为了规避雅江到理塘的限行,我们5点多就出发了。因为起得早,一路上都很通畅,在离川藏交界竹巴龙还有8公里时,我们再次遇到了非铺装的砂石路。

前车扬起漫天的沙尘,我们驾驶的开拓者也被笼罩其中。好在它的密封性不错,开启内循环和负离子净化后,车内没有任何尘土和异味。同时,开拓者的NVH也非常优秀,行驶在砂石路面时车内都没有太多路噪和发动机噪音涌入,舒适性很不错。仔细研究发现,开拓者机盖下采用了大面积的隔音棉,车门边框也用了两次密封橡胶,并且开拓者全系标配主动降噪,这些都是开拓者隔音效果不错的秘诀。

通过竹巴龙乡就正式进入西藏境内了。从巴塘出来没多久,路旁一直有金沙江伴随。说是江,其实江面很窄,就像一条小河,江水也十分浑浊。而江边的山上也没什么树,裸露的岩石和低矮的灌木相互交织,显得特别荒凉。任何大江大河的源头都是这样发源,点滴之水汇成江海,更彰显长江的伟大。

第二晚在芒康休整后,我们再次踏上征途。其实,芒康的海拔有3800米,我们一行人都没有休息好,可能还是高反在作怪。车窗外尽是绮丽的风光,眼前一座座高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孤傲而冷峻。忽见远方一片耀眼的白,是洁白的云还是皑皑白雪覆盖的雪山?车再向前行驶,心头一阵狂喜,是雪山,在一片天地间创造着迥然不同的景色。走进这片天地,才真正感觉到天有多高,地有多广,山有多奇,阳光有多灿烂。

从芒康到然乌,我驾驶开拓者不停翻山越岭,时而高山,时而峡谷,好不快活。我们按照计划第三晚住在然乌镇,酒店就在然乌湖边上,湖畔如诗如画的景色让我们兴奋得难以入眠。然乌湖海拔3850米,面积22平方公里。平静的湖面,远处的高山,雪白的冰川、碧绿的湖水,飘曳的边缘,葱郁的森林,那是一种天然、孤傲的美。

从然乌镇到拉萨有750公里,我们只用了1天就开到了。在此过程中,车机系统真的帮了我们不少忙。比如用语音打开内置的酷狗音乐,边听歌边享受美景,缓解我们路途中的无聊感。因为通麦特大桥的开通,以及林拉公路的建成,大大缩短了行驶时间。林拉公路是一条高等级公路,限速100km/h,和我们平时跑的高速公路没有区别,而且390km全程免费,爽得很。唯一遗憾的是,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也被林拉公路上5.8公里长的米拉山隧道取代了,让川藏线自驾难度又降低了几个档次,也错过了米拉山口旖旎的风光。

03?朝圣,天人合一

晚上9点通过拉萨检查站后,我们融入了市区的车流中。华灯初上的拉萨,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在西藏的几天时间里,我们驾驶开拓者充分领略了雪域高原的风景:无论是神秘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还是蜿蜒柔美的羊卓雍措,传说中念青唐古拉山的妻子纳木措,都在向过往的人们传递一种返璞归真,雄浑大气的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远处都是白色的雪山和云朵,湛蓝的湖水与雄伟的雪山相互掩映,这清澈的世界有种海纳百川的气势。大美西藏配上身边这台大气SUV,实在是再和谐不过。开拓者车长将近5米,这个大家伙从远处看就像一个身材魁梧的硬汉,为我们开拓未知之境提供最强有力的保障。开拓者充裕的车内空间也使得我们的旅行舒适无比,一句话,整个6000km的长途自驾,没有任何人对开拓者的内厢空间有异议。并且因为我们本次出行也装载了不少的行李,所以我们就把空出来的第三排座椅电动放倒来扩大储物空间,不得不说,开拓者的后备箱空间真的是很能装,就算是我们去的地方再远点,开拓者也能完美应对。在拉萨,除了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必游的特色景点外,还有一个必打卡项目就是观看气势恢宏、震撼心灵的藏文化经典史诗级巨作——《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在高原圣域的璀璨星空下,实景剧充分还原了大唐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的历史画面,再现了文成公主历经艰险的漫漫征途和曲折起伏的心路历程,并以灯光、舞美等现代艺术手段演绎出了大唐盛世的爱情传奇,传唱了汉藏和美的动人历史。

实景演出给人舞台艺术的享受,而汽车时刻展现着工业艺术的美感。以眼前的开拓者为例,宽大的进气格栅大气稳重,在犀利的LED日间行车灯的装扮下,具备时尚、雅致的艺术气息。而从车头盖两侧及翼子板延伸至尾部并逐渐上扬的腰线,与尾灯组浑然天成,使车侧和车尾显得霸气十足,给人一种稳扎感。

这份稳扎感不只来源于外观,还取决于开拓者刚强的车架,这也是我们一路长途跋涉最坚定的信心来源。结束西藏之旅,回程途中我们走的是109国道青藏线,从那曲到格尔木有830km,中间一段大概5、6百公里的柏油路,因为高原冻土、超强紫外线、昼夜温差大等原因,到处都是炮弹坑和沟壑,只要车速快点,稍有不慎车子就飞起来了。

在这条陷阱密布的路上,雪佛兰开拓者的底盘功底充分展现,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的悬挂系统调校十分硬朗,不像很多同级城市SUV在烂路上开起来那种“软脚蟹”的感觉。尽管开拓者的车身较高且车重也大,但弯中侧倾并不算明显,完全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要以为悬挂支撑力足就会颠簸,事实上在大多数坑洼路,驾乘者都感觉不到车内有多大的震动,因为基本上都被轮胎、悬挂和座椅消灭掉了。即便偶尔遇到大坑,有车速过快让四个轮子飞离路面的情况出现,落地时悬挂的压缩幅度也不会太过夸张,只是上下颠簸1-2次车身就能恢复到稳定状态。老实说,如果不是开拓者拥有这样刚性好且吸震快的悬挂,如此长的烂路,哪怕车子没出什么问题,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的颈椎和腰椎也要颠出点问题来。

从格尔木回成都还有1800km高速,我们用了两天时间,并沿途游览了茶卡盐湖、青海湖,在西宁吃了烤羊排,又到兰州吃了最正宗的牛肉拉面。相比前面的路况,后面这1/3的高速路就开得异常轻松。

回程还要再次感谢这台2.0T发动机,带有三段式(四缸澎湃、四缸高效和两缸畅行)智能变缸技术,像高速巡航这种不需要大动力输出的情况下,发动机会自动切换成两缸工作,进一步降低油耗,而且切换十分平顺,根本感觉不到切换过程。正因为如此,整个西藏自驾游,开拓者综合路况下(高速、烂路、越野、市区、拥堵、国道、山路等)的平均百公里油耗只有9.2L,以2吨的车重再加满载而论,算是非常省油了,有效节约我们加油和找加油站的时间。

历时11天近6000公里的西藏自驾游结束了,同行的每个小伙伴都觉得不虚此行。不仅领略到了大自然的无限风光,还磨练出了只有经历过艰苦环境才能拥有的坚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对人性的种种感动。

毫无疑问,西藏的天更蓝,云更白,水更清,有着一尘不染的纯净。对于我们这些在都市生活久了的人,驾着车纵情山水之间,换一种方式寻找别样的情怀,的确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或许这次西藏自驾游就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段插曲,那雄伟的雪山、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当然还有给力的开拓者……这些如诗如画的最美风景,已深深烙印在我和我的小伙伴心中!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天气预报中的**预警是什么意思

桂林到湖南通道县约170公里,

以下路线仅供参考,出行前请关注天气预报与交通部门的道路施工与出行提示。

长途驾驶需提前检查车辆安全及注意行车安全,合理安排休息勿超速与酒后驾驶。

顺祝旅途愉快,详细行车路线如下:

驾车路线:全程约172.8公里

起点:桂林市

1.桂林市内驾车方案

1)?从起点向东南方向出发,沿五美路行驶240米,过右侧的苏宁电器金马店,右转进入中山中路

2)?沿中山中路行驶450米,过右侧的维也纳酒店桂林中山路店,直行进入中山南路

3)?沿中山南路行驶880米,过左侧的桂林银行大厦约140米后,朝桂海高速/两江机场方向,稍向右转

4)?行驶140米,过上海路立交桥,稍向右转

5)?行驶40米,右前方转弯

6)?行驶190米,直行进入上海路

7)?沿上海路行驶110米,直行进入翠竹路

8)?沿翠竹路行驶1.9公里,稍向右转进入琴潭路

9)?沿琴潭路行驶2.2公里,直行进入鲁山路

10)?沿鲁山路行驶5.0公里,直行进入环岛

2.沿环岛行驶70米,在第1个出口,稍向右转进入G321

3.沿G321行驶69.7公里,直行进入G321

4.沿G321行驶6.9公里,右转

5.行驶80米,左转进入兴龙南路

6.沿兴龙南路行驶570米,稍向右转进入华龙街

7.沿华龙街行驶120米,过南门村约270米后,直行进入兴龙南路

8.沿兴龙南路行驶6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华龙街

9.沿华龙街行驶50米,直行进入吉龙街

10.沿吉龙街行驶240米,过右侧的工会大厦,左转

11.行驶50米,直行上桥

12.沿桥行驶170米,右转进入G321

13.沿G321行驶330米,左转进入G321

14.沿G321行驶21.1公里,直行进入G321

15.沿G321行驶16.4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G209

16.沿G209行驶110米,直行进入沙宣大桥

17.沿沙宣大桥行驶210米,过沙宜大桥约140米后,直行进入G209

18.沿G209行驶3.7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G209

19.沿G209行驶40.0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长征南路

20.沿长征南路行驶730米,直行进入双江大桥

21.怀化市内驾车方案

1)?沿双江大桥行驶70米,过双江大桥,直行进入长征南路

2)?沿长征南路行驶50米,右转进入长征中路

3)?沿长征中路行驶90米,右前方转弯

4)?行驶110米,左转进入行政街

5)?沿行政街行驶21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通道侗族自治县

气象灾害

**预警是三级预警,**预警是代表较重的台风、暴雨、高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沙尘暴、冰雹、雪灾、道路积冰等十一类灾害。

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Ⅳ、Ⅲ、Ⅱ、Ⅰ级),按照灾害的严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橙色和红色。

寒潮蓝色预警信号表示:48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5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5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橙色预警信号表示: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红色预警信号表示: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龙卷风是在什么样的天气下形成的?

湖南省绝大部分属中亚热带,冷暖空气在境内剧烈交接,天气复杂多变,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灾害的可能。春季、秋季低温、冰冻、洪涝,以及干旱灾害频繁发生,危害很大。据统计,从1988~1997年间,全省因气象灾害每年平均损失约153.77亿元,其中1996年达508亿元,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2%,占农业生产总值的20.5%。

10.1.1 干旱

(一)干旱特点

湖南干旱四季均有,出现频繁,危害最大的是夏秋干旱,其中又以秋旱为甚。由于气候、地形、土壤、水利、耕作制度和抗旱能力等不同,造成了明显的地区差异。以湘中丘陵地区最为严重,包括隆回、邵阳、邵东、衡阳、湘乡、双峰、涟源、新化、新邵、宁乡、长沙、望城等县,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递减,旱情比较少见的是湘东南和湘西南山地。

从干旱出现次数和频率来看,以衡阳、邵阳、长沙等湘水资水沿岸的河谷盆地最高,小旱以上的频率达80%~85%,即十年中只有1~2年不旱,大旱频率30%~50%,即2~3年有一大旱。洞庭湖区的岳阳、常德等地干旱频率也较高,略次于湘中地区,但因湖区水源充足,灌溉条件好,不容易造成灾害。湘西和湘东南山地出现频率较少,小旱以上频率为50%~60%,大旱以上频率在15%以下,一般旱情轻。此外,各地干旱出现有显著差别,有旱、无旱或轻重干旱往往交替出现。

我们对全省不同县份无雨日数和几种作物气候产量(斤/亩)进行统计分析,将无雨日数40~60天以上定为干旱年,60~80天定为大旱年,80天以上定为特大干旱年。我省干旱年、大旱年、特大旱年的频数分布,均以东南较大,西北较小,在湘西一带3~4年一遇,湘东的长沙、衡阳、岳阳,及湘南零陵及湘西南角的通道,大约3年2遇,郴州是两年半一遇。三年左右一遇的是雪峰山东延部分的益阳,安化、新化等地。

大旱级以上旱年频数最大的有两个区,一个是衡阳盆地和祁阳、零陵丘陵洼地,大旱中心在衡阳,另一个区为洞庭湖平原,大旱中心在岳阳,然后分别向四周减小。雪峰山以西、罗霄山、南岭等山地基本上没有大旱,个别地区大旱10~20年一遇。

据降水距平百分率ΔR=(Rmax-Rmin)/R×100%),按-20<ΔR<-10为偏旱年、ΔR≤-20为干旱年的标准划分(天气预报业务评定办法),对1951~1995年桑植、沅陵、常德、岳阳、芷江、邵阳、长沙、衡阳、零陵和郴州10个站平均降水量的距平百分率进行了统计。其结果为20世纪50年代的9年中,1年干旱,60年代3年干旱,70年代3年偏干旱,80年代2年为偏干旱。

(二)干旱遥感调查

用作物缺水系数法和土壤热惯量法对干旱情况进行气象卫星遥感调查。通过对我省卫星遥感资料(1998年、1992年)和全省各地气象资料及灾情资料进行分析,确定不同等级干旱所对应遥感统计值划分阈值,然后转换成相应干旱等级值,再根据各地相应降水距平百分率,进行综合评判,并对全省干旱灾害遥感数值分布图进行补充、订正。

由于热惯量法原则上只对裸露土壤适用,在有覆盖的情况下,植被会改变土壤的热传导性质。为了在高植被覆盖区对作物的旱灾进行遥感监测,采用“供水指数法”(Vegetation Supply Index)。当作物遇到干旱时,作物供水不足,一方面作物的生长受到影响,卫星遥感的植被指数将降低,另一方面作物的冠层温度将升高。这是由于干旱造成的作物供水不足,作物没有足够的水供给叶子表面的蒸发,被迫关闭一部分气孔,致使植被冠层温度升高。我们定义的植被供水指数VSWI为: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CH 1、CH 2是 NOAA卫星或 FY-1卫星第一、第二通道的反照率,Ts 是 NOAA卫星或FY-1卫星遥感到的作物冠层温度。

我们选用1998年10月15日14∶30的NOAA卫星遥感进行分析:

(1)对卫星遥感进行几何校正;

(2)使用信息提取技术提取我省卫星遥感数据;

(3)对水体与非水体进行区分,将NDVI<0.1的象素点判定为水体,此点无旱情;

(4)确定水体后,NDVI的值域为0.00103~0.6111,VSWI的值域为0.00001~0.01109;

(5)将VSWI乘以900,取整,值域变为0~9;

(6)用9减去VSWI,值为0~2的判定为基本无旱情,3~4的为轻度旱情,5~6的为中度旱情,6以上的为重度旱情。

将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评判,将评判的结果进行0.618优选法,对湖南省干旱灾害进行分区。

湘中重旱区:主要为衡阳、株洲、湘潭、长沙等地,大多为丘陵、盆地,降水量大多在1300 mm以下,是我省少雨中心之一,其4~9 月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差为负值,土壤结构较差,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多,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近年虽然植被得到一定恢复,但很多土地“保水”、“保土”能力仍然很差,极易发生干旱,一般干旱年出现频率43.3%,大旱年出现频率10%,特大旱年也达3.3%。本区长沙县、望城、浏阳、株洲、湘潭、韶山、湘乡、衡山、衡东部分丘陵近年森林植被恢复好,加上水利设施兴建较多,干旱有所缓解,因此该区内有许多地方为中、轻、甚至基本无旱区。

湘南重、中旱区:邵阳市附近数县,零陵大部分县,郴州部分县,其中邵阳、祁阳、新邵、隆回等县,大多年降水量在1300 mm以下,干旱出现频率也较高。其中邵阳秋旱的一般干旱出现频率16.2%,大旱年16.7%,夏秋连旱出现的年份频率居全省最高,达13.3%,大旱年份、特大旱年份分别达3.3%。

零陵数县1998年降水总量较历史偏少5成以上,突破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最低值,仅占全年降水量10%~20%,形成夏、秋、冬季连旱。由于气温较高,水分亏缺较大,导致晚稻和旱粮大幅度减产,库、塘、河干涸,多次出现森林火警、火灾。

由于该地区土壤多为白云岩风化而成的,土层不厚,保水、保土能力差,加上该区人口密集,人类对植被破坏也较重,如该区邵东、邵阳、隆回,祁阳等水利设施较少的地方,不但干旱严重,甚至人蓄饮水都较困难,遥感图上反映为重旱区,其他地方为中旱区。

湘北轻旱、基本无旱区:岳阳、常德、益阳一带是洞庭湖区,但降水量相对偏少,岳阳降水量1300 mm,华容为1200 mm,大多数县份年降水量在1300 mm以下,是全省降水量较少的地区之一,降水时间分配也不均匀。岳阳夏季出现干旱年份达23.3%,常德也达10%。秋旱频率更高,岳阳秋季出现干旱年份达23.3%,常德为30%。大旱年岳阳达6.7%,而常德达10%,属气候干旱。但由于客水较多,平均年入湖水量达3000亿m3,在有一定数量的提灌设施的地方,气候干旱引起灾情将会很轻。因此只在远离溪河、水利设施较差的丘岗地区,田土会因旱引起一些损失,这在遥感图上也有反映。

湘东山地轻旱区:主要是在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的东部和炎陵县,年降水量在1300~1400 mm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还有所增加。但降水时空分布均匀,加上山地多由以花岗岩为母岩形成的土壤,在森林和植被破坏较重的地方,干旱时有发生,尤其天水田和旱土发生干旱机会更多,因此在遥感图上也有星星点点的反映。一些水利设施或灌溉条件较好地区基本无旱。

湘西南轻旱区:主要是怀化市和娄底市、邵阳市的雪峰山各县。年降水量由西向东而减少,怀化降水量1444 mm,而东部年降水量只1170 mm。雪峰山迎风坡降水较多,降水随着海拔的升高还有所增加(以中部降水量最大)。武冈、城步、泸溪、辰溪、麻阳、溆浦、新晃等县丘岗地区,夏秋干旱仍然很严重。溆浦夏旱年频率达3.7%,秋旱年频率达40.7%,夏秋连旱大旱年达7.4%,特大旱年达3.7%。由于该区山地森林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受干旱危害很轻,仅开发过量的一些丘岗、天水田受干旱危害较重。在卫星遥感图上一些地方反映基本无旱。

南岭轻旱、基本无旱区:主要为桂东、汝城、郴州、宜章、蓝山、宁远、道县、江永等山区和江华县,大部年降水量在1400 mm左右,道县、蓝山、江华、桂东,汝城为全省5个多雨中心之一。该地降水基本上能满足作物需要,降水的年际差异虽然很大,但80%的年份降水量仍在1000 mm以上,一般不对农林作物构成干旱危害。由于该地区有一些岩溶山地,一些地方过度开发,仍然有夏秋干旱发生,尤其是一些天水田或水利设施较差的田土,受害也不轻,因此在遥感图上也有反映。

湘西北中、重旱区:包括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以及安化县,岩溶普遍,干旱危害仍然很严重。春季降水(3~4月份)较少,对春种作物造成一定危害;7~8月份降水虽然较多,但水分渗漏严重,加上土层薄,土壤保水性差,因此山地田土极易受旱。该区森林破坏严重,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因此在遥感解译图上山地和田土的干旱等级仍然很高。

10.1.2 低温冷害

(一)低温冷害特征

主要是春季低温冷害(包含3~4月低温,以及5月低温),秋季低温(主要是指寒露风),还有冬季的低温和冰冻。寒露风是晚稻生产中的主要气象灾害,寒露风危害晚稻的气象因子是低温,不同品种的抗害能力不一样。

1997年9月12~13日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入侵我省,日均气温由27℃~28℃降至22℃以下,13~19日全省各地相继出现连续3天及以上日平均温≤20℃的寒露风天气。长沙连续三天及以上日平均气温≤20℃寒露风出现在9月14日,按时间排居历史第二位。这次寒露风持续16天,其间最低日平均气温16.2℃,日最低气温12℃,平江县达9.5℃,长沙市24小时降温13.8℃,48小时降温14.9℃。长沙11 天无日照,9月中旬、下旬日照时数仅为49小时,比常年偏少46.5%。全省有5万亩晚稻,其中杂交稻85%左右,早中迟熟品种比例为1∶5∶4,湘北中熟多,湘南迟熟多,杂交稻以V46、V64为当家品种,常规稻以湘晚籼1号、余赤为当家品种。自北向南有70%~80%的晚稻在寒露风出现前齐穗,20%~30%在寒露风到来后抽穗,受害严重。

(二)低温冷害遥感调查

我们选取发生在1997年9月的一次涉及面广、强度大的寒露风作为典型个例进行遥感分析。

(1)亮温与地表温度:利用星载辐射计测量大气窗区辐射可用来探测地表特征,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陆地表面的红外辐射特性及其强度差异来分析热状态的变化规律。

绝对黑体的光谱辐射强度服从普朗克(Plank)定律: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式中,c1、c2为波尔兹曼常数,λ为波长,T为绝对温度。

当辐射体为黑体(如果在任何波长λ,有光谱比辐射率,则此物体为绝对黑体)时,这个温度就是物体的温度,否则,它就是物体的等效应黑体辐射温度,或简称亮温(亮度温度)。

假定地表面红外窗区通道的比辐射率为1,即可由卫星测得的辐射能量(计数值经过定标处理)用上述公式得到地表温度。

虽然地表比辐射率是随地物不同有所变化的,也并不完全为1,即不能把地面亮温简单作为地表温度来处理,但我们可以利用地表亮温的变化来定性地反映同一地物的地表温度变化或差异。

(2)通道选取:在辐射波段中,红外辐射(0.76~1000 μm)与温度的关系相当密切,因此,人们也称之为热辐射或温度辐射。其中,3.5~5.0 μm是遥感所用的主要红外窗区之一,对应气象卫星的AVHRR探测仪为第3通道,但此波段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和地球本身的热辐射在能量上大致相当,而8~14 μm是遥感中最常用的红外窗区,对应AVHRR为第4、5通道。由于地表温度通常为200~300 K,其自身的辐射能量大部分集中在8~12μm红外波段,处于地气系统热辐射极大值位置上,因此,我们选用第4通道作为冷害监测的基本通道。

(3)图像处理

定位处理:根据卫星轨道根数和扫描点的观测时间,计算出该时刻的瞬时轨道参数。由卫星姿态、扫描角和瞬时轨道参数计算卫星瞬时视场所对应的地面观测点的地理经纬度。

投影变换:对遥感图像作兰勃特投影变换。

几何校正:卫星原始图像会因多种原因引起几何位置上的变化,产生行列的不均匀,象元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等多种畸变。畸变的图像给解释分析、位置配准造成困难,因此必须对原始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其方法是:在卫星扫描图像及电子地图上选取河道的拐点和内湖等特征点作为控制点,根据两者的差异,用内插法进行地理位置的校正。

利用可见光和红外窗区通道测值进行云检测:AVHRR探测仪在第1、2和4、5通道的灵敏度较高(反射率为0.5%时,信噪比大于3,通道4的噪声温度≤0.1K),因而在范围不大的相邻视场内,观测结果相差应是很小的。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排除那些受云影响的观测数据。判式如下: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其中,i为通道序号,Cmax,i和Cmin,i分别为数据阵(即m×n个象元的观测数据)中的最高和最低值,C为阈值。当判别是满足时,即认为这些观测数据有受云覆盖的影响,应予剔除。

遥感图像的数字处理:对第4通道云区以外的象元值进行拉伸处理,根据其值域由小到大配以由冷到暖的调色板,且设置云区为显眼的天蓝色,再配上水红色的水系图及省界图。

(4)低温冷害遥感图像分析:从图上看出:湘西及怀化属较冷的区域,洞庭湖区次之,常德、岳阳地区较暖。在上述三大冷暖区中,又存在一些小片的不同地域。如在湘西、怀化冷区中以溆浦的溆水流域,麻阳的辰水、锦江流域,吉首的沱江流域,花垣的花垣河下游,保靖的里耶-隆头沿河等地却要相对暖些。又如常德、岳阳暖区中以慈利的县城东部、澧县的县城北部,岳阳的铁山水库南、北两侧等地要相对冷些。

城镇明显比周围农村要暖些,从图中可明显看出长沙、湘潭、株洲、常德、益阳,以及南县、桃江、宁乡、沅陵等市县城区的突出暖色斑块。

使用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计算自1997年9月13日至9月21日寒露风冷害强度指数,标于图中:从图中看出湘西、湘南普遍偏冷,湘中、湘北偏暖,洞庭湖区比常德、岳阳地区略偏冷,其大致趋势是基本一致的,但其测值受站点数目的限制,无法反映出更细致的分布特征。对于测站稀少的区域,特别是地形及不规则地区,则无法描述其变化规律。

10.1.3 洪涝灾害

(一)洪涝特征

洪涝灾害包括山洪、江河湖泊泛滥、内涝和内渍。史料中“*雨连旬”、“江湖水溢”、“大水灌城”、“尽成泽国”等记述比比皆是。洪涝灾害对人民的生产、生活的危害十分严重。据统计,1950年至1998年全省洪涝受灾面积累计达30348万亩,年平均619万亩,成灾面积累计13784万亩,年平均280万亩。特别是近十年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空间也在不断扩展,河流两岸和湖泊四周的平原地带越来越成为人口聚居的集结地和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因此,同样的洪水,遭受灾害的人口及经济损失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1)洪涝发生的频次。据史料分析,湖南省在近3000年的历史中,共有洪涝记载613年,其中全省性洪涝占18.1%,大范围的洪涝占20.4%,部分地区洪涝占61%。

(2)洪涝的地域分布。洪涝的成因主要是降水强度大及连续降水所致,因而洪涝的地域分布与暴雨的地域分布基本一致。以安化为中心的雪峰山端,以道县为中心的都庞岭与萌诸岭之间,以浏阳、平江为中心的幕阜山、连云山西部谷地是3个多暴雨区。慈利、沅陵、安化、张家界、岳阳、常德、浏阳、通道等地大暴雨出现机会较多,易遭洪涝。湖区及四水下游多渍涝。当四水上中游洪水汇注入洞庭湖而渲泄不及时,湖区亦易遭洪涝,此时若遇长江洪水倒灌,极易形成南北顶托之势,洪涝灾害将更为严重。

(3)洪涝的季节性。根据气象部门的统计资料,无论是全省性洪涝或区域性洪涝,均以夏季最多,冬季少见,春夏连涝频率亦不低。湘中、湘南春涝频率高于湘北、湘西;湘西秋涝频率高于湘中;湘西冬涝比其它地区要多。洪涝灾害与雨季开始迟早和大气环流及雨不定期的自南向北推移密切相关,雨季往往是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自南而北先后开始,因而常年4月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湘南,以永州、江永出现机率最大。5月洪涝普遍增多,永州、通道、长沙、芷工、邵阳、安化等地尤为突出。6月湘、资、沅、澧四水中下游及洞庭湖防汛进入紧张时期。7月洪涝主要出现在桑植、沅陵、芷江、通道一带的湘西北和湘南山地。8月湘东南由于易受台风影响而出现洪涝灾害,其他各地则较少出现,但有的年份台风挺进湘中、湘北,大气环流发生变异,亦可酿成洪涝灾害。

(4)洪涝的年际变化。据史料分析,在公元1400年以前,湖南省大范围严重洪涝年有明显的34年和110年准周期;在1401~1990年间,则有11、34、57、110和186年等较明显的周期振动。

此外,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形成湖南省旱涝同年的特点。即在同一年中同一地点先涝后旱,或先旱后涝,但以先涝后旱居多。据史料记载,在公元1201~1990年间,旱涝同年占年数24%,而先涝后旱者又占旱涝同年的76.3%,先旱后涝占23.7%。旱涝同年的地域分布有南旱北涝、南涝北旱、南北都旱涝三类。南旱北涝占47%,南涝北旱占27.4%,南北都旱涝的占25.2%。

(二)洪涝灾害等级分区评价

为了综合评价全省山丘区及洞庭湖区的洪涝灾害等级程度,我们以全省1∶50万的TM影像图的地形地貌解译为基本依据,并考虑气候特征、水系发育程度、土地类型、地质条件等综合因素,将全省划分为29个洪涝评价单元进行评价。

1∶50万TM卫片(TM4、TM7、TM3)单元解译标志如下:

水体:TM卫片表现为蓝色;

滩地:表现为桔红色或棕褐色(无纹理结构);

平原农田:表现为桔红色(块状分布);

岗地:粉白色;

丘陵:黄绿色;

低山:桔**(有山脉纹理构造),海拔在200~300 m;

中低山:桔红色(有山脉纹理构造),海拔300~400 m;

中山:深桔红色(有山脉纹理结构),海拔400~500 m;

中高山:黑绿色(有山脉纹理结构),海拔在500 m以上。

(1)评价因子的确定

形成洪涝的因子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子有气候方面的多年平均降雨量、暴雨日数、海拔高度等,它们对洪涝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其次为地貌类型、水系发育程度、水土流失状况、植被发育程度等,这些因子对洪涝有一定的影响。洪涝评价因子选取如下:

多年平均降雨量(QY);

暴雨日数(QD);

海拔高度(HG)∶从TM图像中读取;

地貌类型:从TM图像上获取;

水系发育程度:从TM图像上获取;

水土流失状况:从TM图像上获取;

植被发育程度:从TM图像上获取;

(2)评价模型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式中:Wi——第i个因子在所计算的评价单元中占的权重;

gi——第i个因子的得分值;

G——所计算的评价单元灾害程度的得分值。

根据评价结果及等级划分标准,进行数字统计集合,划分各地洪涝等级如下:

极度重灾区:洞庭湖区,包括华容、澧县、安乡县、常德市、汉寿、沅江。这些地区的洪涝灾害极为严重,基本上无山丘区的山洪灾。

重灾区:洞庭湖边缘的丘陵区,包括临澧县、桃源县、临湘市、桃江县、岳阳县、湘阴县、望城县,这些地区既有山丘区的山洪灾,也有湖区的洪涝灾害。而浏阳市、永顺县、桑植、张家界市、溆浦县、麻阳县、泸溪县、沅陵县、炎陵、汝城等县(市)的局部地区是山洪灾的重发地。

中度灾区:包括宁乡县、长沙市、长沙县、平江县、株洲、醴陵、怀化、芷江、冷水江市、新化县、祁阳县、东安县、永州市、耒阳市、郴州市、新邵县、邵阳县、邵阳市、邵东县、隆回县、洞口县、武冈县。

轻度灾区:包括涟源市、双峰市、娄底市、邵阳、新邵、隆回、新晃县、会同县、靖州自治县、耒阳、常宁、永兴。

(三)1998年洞庭湖地区特大洪涝灾害遥感调查

1998年湖南省湘、资、沅、澧四水及洞庭湖区相继发生特大暴雨洪水,形成了我省自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我们利用NOAA气象卫星、雷达及TM卫星的实时监测图像及调查,分析调查水情和灾情的变化情况。

(1)雨情调查:1998年全省平均降雨量1632.8mm,较正常年份偏多12.8%,其中湘中北地区7次受暴雨袭击。全省发生了四次大的暴雨过程,其中最大1小时降雨量达105 mm,400 mm以上降水量笼罩面积达3.5万km2,日最大降水量为300.7 mm。

1998年雨情特点表现为:一是雨季提前;二是暴雨强度大;三是暴雨频繁且接连发生,几次大的降雨过程集中在6月中旬、7月下旬和8月中旬,且每次暴雨持续时间在三天以上;四是暴雨中心较稳定,多次重复在湘江、资水中下游、澧水流域和沅水的酉水,导致这些地区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水灾害。

(2)水情调查:根据NOAA卫星监测所获得的图像分析,5月25日,洞庭湖区的主河道已无法分辨,湖面较枯水期有所增长,湖面水域已增至1890 km2,同时城陵矶下游长江干流江面明显增宽。6月中下旬,湘、资、沅水及洞庭湖区出现第二次集中降雨,洪水大量汇入洞庭湖,导致湖水水位逐步升高,从6月19日NOAA探测图可以看见,洞庭湖水面进一步扩大,湖面水面增至2039 km2。第三次,7月初湘、资、沅水流域洪水刚刚入湖,长江流域上游降大到暴雨,长江洪水倒灌进一步抬高了洞庭湖水位,使洞庭湖城陵矶出现第一个洪峰,水位近34.52 m。第四次,7月20日至26日,澧水、沅水中下游连降大暴雨,相继再次发生大洪水,与此同时,长江洪水入湖量大增,澧水、沅水下游洪水相互夹击,洞庭湖水位迅速上涨,洪峰水位35.48 m。根据7月28日NOAA卫星传送的图像显示,长江干流城陵矶处洪水范围增大,顶托严重,湖区淹没范围扩展至新墙、汨罗、湘阴等地,安乡被淹,湖区湖水面积已达2443 km2。第五次7月29日至8月1日,洪峰水位35.53 m,超过历年最高水位0.22 m,8月1日NOAA卫星传送图像显示,洞庭湖湖水面积增至2542 km2,淹没范围进一步扩大。第六次,8月15日至17日,长江干流宜昌出现最大一次洪峰,洪峰流量63600 m3/s,正好与澧水、沅水洪水相遇,使城陵矶水位于8月20日达1998年最高值35.94 m,超1954年水位1.39 m。8月22日NOAA卫星探测图像清楚显示,长江干流城陵矶至枝城段严重淹没,江河水面扩展,牌州湾及螺山卡口以上滞水严重,洪水排泄不畅,洞庭湖出水受阻,淹没范围增至石门、长沙、桃源一带,同时湖北荆江,湖南安乡、津市、澧县全线被淹。洞庭湖湖水面积达到2664 km2。

通过调查分析,1998年的水情特点表现为一是入湖流量大,洪峰次数多,由于“四水”和长江洪水源源不断地倾灌洞庭湖,致使洞庭湖出现巨大超额洪水;二是洪水组合恶劣,长江连续出现的8次洪峰与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区间洪水多次遭遇,使城陵矶连续出现5次洪峰;三是长江干流螺山卡口排洪功能的衰减,使长江洪水顶托严重,受长江洪水顶托的影响,洞庭湖区高危水位持续时间达两个多月。

(3)灾情:根据1998年7月31日洞庭湖区星载雷达数据(SAR)与美国陆地资源卫星(TM)图像叠合处理结果,进行洪涝淹没面积遥感调查。通过计算,1998年7月31日,洞庭湖区洪涝淹没总面积376.21万亩,受灾涉及18个县(市),其中城镇建设用地4.81万亩,农村居民点10.29万亩,水田234.92万亩,旱地19.05万亩,林地13.52万亩,草地0.09万亩,其他用地95.53万亩。经统计,受灾人口2879.9万人,死亡616人,倒塌房屋688600间,直接经济损失达329亿元。

经图像分析,本地区超过10万亩以上淹没面积的市(县)有沅江、安乡、湘阴、汉寿、澧县、南县、常德市辖区、华容、岳阳县、岳阳市辖区、益阳县等11个市(县)。其中沅江、安乡、湘阴、澧县、汉寿等五个县(市)灾情特别严重。安乡、澧县、津市、常德市辖区、汉寿县等地以溃坝、溃堤为主,其中7个万亩垸溃决被淹。其它市(县)则是以内涝积水为主的洪涝灾害。

尊敬的用户,您好!

(Tornado)

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由雷暴云底伸展至地面的漏斗状云(龙卷)产生的强烈的旋风,其风力可达12级以上,最大可达100米每秒以上,一般伴有雷雨,有时也伴有冰雹。

空气绕龙卷的轴快速旋转,受龙卷中心气压极度减小的吸引,近地面几十米厚的一薄层空气内,气流被从四面八方吸入涡旋的底部。并随即变为绕轴心向上的涡流,龙卷中的风总是气旋性的,其中心的气压可以比周围气压低百分之十。

龙卷风是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龙卷风中心附近风速可达100m/s~200m/s,最大300m/s,比台风近中心最大风速大好几倍。中心气压很低,一般可低至400hPa,最低可达200hPa。它具有很大的吸吮作用,可把海(湖)水吸离海(湖)面,形成水柱,然后同云相接,俗称“龙取水”。由于龙卷风内部空气极为稀薄,导致温度急剧降低,促使水汽迅速凝结,这是形成漏斗云柱的重要原因。漏斗云柱的直径,平均只有250m左右。龙卷风产生于强烈不稳定的积雨云中。它的形成与暖湿空气强烈上升、冷空气南下、地形作用等有关。它的生命史短暂,一般维持十几分钟到一二小时,但其破坏力惊人,能把大树连根拔起,建筑物吹倒,或把部分地面物卷至空中。江苏省每年几乎都有龙卷风发生,但发生的地点没有明显规律。出现的时间,一般在六七月间,有时也发生在8月上、中旬。

——————————————————————————————————

龙卷风的形成

龙卷风是云层中雷暴的产物。具体的说,龙卷风就是雷暴巨大能量中的一小部分在很小的区域内集中释放的一种形式。龙卷风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大气的不稳定性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由于急流中的最大过境气流的影响,它被进一步加强。

(2)由于与在垂直方向上速度和方向均有切变的风相互作用,上升气流在对流层的中部开始旋转,形成中尺度气旋。

(3)随着中尺度气旋向地面发展和向上伸展,它本身变细并增强。同时,一个小面积的增强辅合,即初生的龙卷在气旋内部形成,产生气旋的同样过程,形成龙卷核心。

(4)龙卷核心中的旋转与气旋中的不同,它的强度足以使龙卷一直伸展到地面。当发展的涡旋到达地面高度时,地面气压急剧下降,地面风速急剧上升,形成龙卷。

龙卷风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袭击范围小,龙卷风的直径一般在十几米到数百米之间。龙卷风的生存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风力特别大,在中心附近的风速可达100-200米/秒。破坏力极强,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把人吸走,危害十分严重。

———————————————————————————————————

龙卷风的危害:

1995年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阿得莫尔市发生的一场陆龙卷,诸如屋顶之类的重物被吹出几十英里之远。大多数碎片落在陆龙卷通道的左侧,按重量不等常常有很明确的降落地带。较轻的碎片可能会飞到300多千米外才落地。

龙卷的袭击突然而猛烈,产生的风是地面上最强的。在美国,龙卷风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仅次于雷电。它对建筑的破坏也相当严重,经常是毁灭性的。

在强烈龙卷风的袭击下,房子屋顶会像滑翔翼般飞起来。一旦屋顶被卷走后,房子的其他部分也会跟着崩解。因此,建筑房屋时,如果能加强房顶的稳固性,将有助于防止龙卷风过境时造成巨大损失

龙卷风的防范措施

(1) 在家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2) 在电杆倒、房屋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

(3) 在野外遇龙卷风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

(4) 汽车外出遇到龙卷风时,千万不能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因为汽车对龙卷风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应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躲避。

在1999年5月27日,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包括首府奥斯汀在内的 4个县遭受特大龙卷风袭击,造成至少32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据报道,在离奥斯汀市北部40英里的贾雷尔镇,有50多所房屋倒塌,已有30多人在龙卷风丧生。遭到破坏的地区长达 1英里,宽200码。这是继5月13日迈阿密市遭龙卷风袭击之后,美国又一遭受龙卷风的地区。

一般情况下,龙卷风是一种气旋。它在接触地面时,直径在几米到1公里不等,平均在几百米。龙卷风影响范围从数米到几十上百公里,所到之处万物遭劫。龙卷风漏斗状中心由吸起的尘土和凝聚的水气组成可见的“龙嘴”。在海洋上,尤其是在热带,类似的景象在发生称为海上龙卷风。

大多数龙卷风在北半球是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是顺时针,也有例外情况。卷风形成的确切机理仍在研究中,一般认为是与大气的剧烈活动有关。

从19世纪以来,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大大提高,气象雷达能够监测到龙卷风、飓风等各种灾害风暴。

龙卷风通常是极其快速的,每秒钟100米的风速不足为奇,甚至达到每秒钟175米以上,比12级台风还要大五、六倍。风的范围很小,一般直径只有25~100米,只在极少数的情况下直径才达到一公里以上;从发生到消失只有几分种,最多几个小时。

龙卷风的力气也是很大的。1956年9有24日上海曾发生过一次龙卷风,它轻而易举地把一个22万斤重的大储油桶“举”到15米高的高空,再甩到120米以外的地方。

1879年5月30日下午4时,在堪萨斯州北方的上空有两块又黑又浓的乌云合并在一起。15分钟后在云层下端产生了旋涡。旋涡迅速增长,变成一根顶天立地的巨大风柱,在三个小时内像一条孽龙似的在整个州内胡作非为,所到之处无一幸免。但是,最奇怪的事是发生在刚开始的时候,龙卷风旋涡横过一条小河,遇上了一座峭壁,显然是无法超过这个障碍物,旋涡便折抽西进,那边恰巧有一座新造的75米长的铁路桥。龙卷风旋涡竟将它从石桥墩上“拔”起,把它扭了几扭然后抛到水中。

龙卷风的探测

龙卷风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正是因为这个理由,所以有必要去了解它。龙卷风的袭击突然而猛烈,产生的风是地面最强的。由于它的出现和分散都十分突然,所以很难对它进行有效的观测。

龙卷风的风速究竟有多大?没有人真正知道,因为龙卷风发生至消散的时间短,作用面积很小,以至于现有的探测仪器没有足够的灵敏度来对龙卷风进行准确的观测。相对来说,多普勒雷达是比较有效和常用的一种观测仪器。多普勒雷达对准龙卷风发出的微波束,微波信号被龙卷风中的碎屑和雨点反射后重被雷达接收。如果龙卷风远离雷达而去,反射回的微波信号频率将向低频方向移动;反之,如果龙卷风越来越接近雷达,则反射回的信号将向高频方向移动。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频移。接收到信号后,雷达操作人员就可以通过分析频移数据,计算出龙卷风的速度和移动方向。

1995年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阿得莫尔市发生的一场陆龙卷,诸如屋顶之类的重物被吹出几十英里之远。大多数碎片落在陆龙卷通道的左侧,按重量不等常常有很明确的降落地带。较轻的碎片可能会飞到300多千米外才落地。

龙卷的袭击突然而猛烈,产生的风是地面上最强的。在美国,龙卷风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仅次于雷电。它对建筑的破坏也相当严重,经常是毁灭性的。

在强烈龙卷风的袭击下,房子屋顶会像滑翔翼般飞起来。一旦屋顶被卷走后,房子的其他部分也会跟着崩解。因此,建筑房屋时,如果能加强房顶的稳固性,将有助于防止龙卷风过境时造成巨大损失。

龙吸水:龙卷风的别名。龙卷风,因为与古代神话里从波涛中窜出、腾云驾雾的东海跤龙很相象而得名,它还有不少的别名,如“龙吸水”、“龙摆尾”、“倒挂龙”等等。

龙卷风的特点

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现象,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它往往使成片庄稼、成万株果木瞬间被毁,令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人畜生命遭受损失。龙卷风的水平范围很小,直径从几米到几百米,平均为250米左右,最大为1千米左右。在空中直径可有几千米,最大有10千米。极大风速每小时可达150千米至450千米,龙卷风持续时间,一般仅几分钟,最长不过几十分钟,但造成的灾害很严重。

龙卷风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袭击范围小,龙卷风的直径一般在十几米到数百米之间。龙卷风的生存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风力特别大。破坏力极强,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把人吸走,危害十分严重。

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