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强台风威马逊的中央气象台描述

2.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台风的名字是根据什么命名的?

3.史上最强台风是哪个台风?

台风中央气象台预警升级为橙色_台风中央气象台

9月12日,中央气象台发起“我给台风起名字”活动,三名微博网友地被抽中,获得台风命名权。25日,三名中选的网友精选出9个台风候选名字,分别是:牡丹、风铃、鸿鹄、飞廉、熊猫、祥云、天马、木兰和皮皮虾。

9个名字中的一个将代替被除名的台风“海马”,最终被台风委员会正式承认。至此,该活动的线上阶段已告一段落,十一期过后将进入专家评审环节。

台风国际上统一的热带气旋命名法是由热带气旋形成并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首先给出英文名,各个成员国家可以根据发音或意义将命名译至当地语言。当一个热带气旋名称被使用,造成某个或多个成员国家的巨大损失,这个名称将会永久除名并停止使用。遭遇损失的成员国家可以向世界气象组织提出上诉,将名称除名。但台风被除名也有例外,有些台风被除名的原因是“纯技术性”的,纯粹以名称本身因素被退役的。

超强台风威马逊的中央气象台描述

2020年10月20日上午,中央气象台宣布我国今年第17号台风??正式生成,据气象台专家介绍,台风??将会对我国的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南海北部和中部海域、北部湾、黄岩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以及福建沿海和台湾沿海造成一定的影响。

是10月20日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由热带低气压逐步升级为热带气旋的。进入秋季和初冬季节,受太阳照射角度变化影响,尽管北半球的热量在逐步减弱,但在接近低纬度的太平洋地区,仍然有条件生产热带气旋和强热带气旋。预计台风??自生成以后,将沿着西偏北方向从海南省以南洋面略过,最后在越南登陆。

尽管台风??预计并不会登陆我国的任一个省,但在南海海域,西沙群岛区域,将会直接受到台风路过所造成的影响,外出渔船和商务船只在此期间要尽快回岸停靠码头,或是远离台风影响的区域。由于台风的七级风圈半径长达200至450公里,尽管没有直接登陆我国,但仍然会对海南省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华南地区则会受台风气流的影响,同时华南地区此时也受冷空气的作用,将会形成一定强度的降雨。

台风属于冷热对流形成的强烈极端天气现象,台风等级下中心风力可以达到17.2米每秒。台风所经之处往往伴随着强降雨、大风、雷电等天气,对人民正常生活出行造成极大的影响。台风在海上移动,还会造成巨浪,对海上船只造成极大威胁。人类尽管能造出上万吨的邮轮,排水量几十万吨的航母,但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还是十分微不足道的。正因如此,目前人类还是要对大自然抱有敬畏之心,沿海地区居民及时关注台风信息,根据天气预报的指导安排出行。如此,才能有效避免自己的人身和财产不会遭受台风影响带来的损失。

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台风的名字是根据什么命名的?

2014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7月12日下午2点钟在美国关岛以西大约21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2014年7月15日18时20分在菲律宾中部登陆。

2014年7月16日上午进入南海海面,并由强台风级减弱为台风级。

2014年7月17日下午5点钟加强为强台风级,下午5点钟其中心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偏南方大约490公里的南海中部海面上,就是北纬17.2度、东经114.7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55百帕。

2014年7月17日19时,加强为超强台风。

2014年7月18日15时30分前后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6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10百帕。

2014年7月18日19时30分,“威马逊”的中心前后在广东省徐闻县龙塘镇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仍有17级(6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仍为910百帕。

2014年7月19日7时10分,台风“威马逊”于广西防城港市光坡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5级(4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50百帕。登陆时,已降为强台风级别。

2014年7月19日9时,减弱为台风。15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18时,减弱为热带风暴。

2014年7月20日5时,减弱为热带低压。

2014年7月20日8时,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

史上最强台风是哪个台风?

每年台风来的时候,我们就经常会从天气预报和各种新闻上看到各种千奇百怪的台风名字,有很中国化的名字,也有国外的名字,有没有人想过,台风的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台风指的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的一个等级,当它们达到了热带风暴强度之后就可以称为台风了。

台风的命名系统,也就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的命名系统的总称,其实它有国际上统一的命名方式,这是有一套程序的,不是随便来乱命名的,同时台风的名字不是台风来了之后才临时有的,而是事先就生成了的,根据热带气旋影响到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事先共同去制定了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进行重复循环地使用,也就是说是为了更好地区分每一次的台风,所以才会给它们命名。

现在的循环表上一共有140多个名字,分别由中国,泰国,日本,越南,柬埔寨,美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的一个国家提供10个名字,就有了140个名字。

如果某一号台风造成的某个成员国和地区的损失非常大,那么遭受损失的成员国和地区,就集体可以向专门的台风委员会和世界气象组织提出申请和上诉,也就是要求撤换掉这个台风的名字,停止使用这个台风名字,这样主要是为了避免造成混淆,以免人们再次提起这个台风的时候,会引起混淆。

如果台风委员会或者某个成员国及地区,觉得某个台风名字不太恰当的时候,就可以提出申请,要求撤换掉,如果被删除,就可以让相关成员提议,然后根据意见做出增补,这个台风的名字一般仍旧由原提供成员国进行重新推荐。

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雷厉风行,一夜之间在浙江、上海沿海两次登陆。

台风“梅花”移动路径。中央气象台9月15日18时制作

它不仅成为今年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还是1949年以来,登陆浙江舟山和上海最强的台风。

包邮区人民对于它的前世,也就是2011年的“梅花”二世并不陌生。当时“梅花”二世同样直指华东地区,尽管三度爽约,最终并未登陆我国,但依然给长三角地区带来了明显风雨影响。

相比之下,今年的“梅花”四世倒是爽快,直奔长三角而来。厉害的是,它在“梅开二度”后环流依然庞大,还将在山东三登,甚至可能在辽宁四登。“梅四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台风?

雷厉风行

9月8日早晨,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生成。诞生之初,它就被视作强劲选手,然而路径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梅花”在海上稳扎稳打,一步步变强。9月11日凌晨,它加强为强台风级,台风眼清晰可见。也在当天,它的路径明显西调,随着它逐渐靠近,登陆华东地区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然而到了9月12日,“梅花”移动速度缓慢徘徊,深层冷水上翻,使得强度有所减弱。与此同时,第13号台风“苗柏”突然生成,虽然它身处西北太平洋深处,对我国没什么影响,但它的生成,无疑增加了海上剧情的复杂度。

9月13日凌晨,“梅花”移入温暖的东海南部海域,并在早晨5点钟重新加强为强台风级。这时的它目标更加明确,提速直奔“包邮区”而来。这下,“梅花”来势汹汹,虽然个头不大,但有着“卡姿兰大眼睛”,结构对称性较好,云系紧密厚实。

台风未至,风雨先行。受台风本体、台风北侧倒槽和冷空气结合的影响,明显降雨从9月12日就开始了。

中央气象台统计,9月12日以来,浙江中北部、上海、江苏东南部、台湾岛中北部等地累计降雨量有50~150毫米,浙江宁波、绍兴和舟山及台湾岛北部局地250~450毫米,浙江绍兴上虞、嵊州局地达542~592毫米;浙江东部、福建北部沿海、上海沿海、江苏东南部沿海、山东半岛沿海出现7~8级阵风,浙江沿海9~11级,部分岛礁达12~15级。

所到之处,狂风暴雨。9月14日晚上20时30分前后,众目睽睽之下,“梅花”在浙江舟山普陀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为强台风级。“梅花”一举成为今年首个登陆华东的台风,强度远超今年登陆我国的前三个台风。

随后,它加快步伐,在深夜潜入上海,于9月15日凌晨0点30分前后在奉贤沿海再次登陆,再次刷新历史纪录——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

历时2个半小时奔袭80多公里,“梅花”中心从东南向西北横穿了整个上海,在9月15日早晨优雅离开。

尽管此时“梅花”已减弱为强热带风暴级,但它的环流形式依然完整,压力还是给到了江苏、山东、辽宁以及吉林等地。

前世今生

一般来说,台风登陆后会元气大伤,但“梅花”为何如此有个性,在登陆后还能持续深入内陆?

“主要是得益于天时、地利。”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分析,“梅花”自身强度强,首次登陆时就是强台风级别。同时,它沿着华东地区海岸线北上,一半主体结构还在海上,于是一边走一边将海上的水汽源源不断输送到陆上,登陆后依然水汽充足。不仅如此,它还有小弟加油助威,第14号台风“南玛都”位于“梅花”东侧,借助“东南风”为其输送水汽。

看来一个厉害的台风背后,是多方因素的助推。

对包邮区人民而言,上一次厉害的“梅花”,可以追溯到2011年。由于台风的名字循环使用,今年的台风“梅花”严格来说是“梅花”四世,2011年的“梅花”则是“梅花”二世。

中央气象台说,当时的“梅二世”也达到了超强台风的强度,同样直指我国华东地区,人送外号“梅超风”。那时海上也很热闹,三台共舞,因此对“梅花”的路径预测,让预报员掉了不少头发。

当初预测“梅二世”会登陆我国浙江、山东、辽宁,但它三度爽约,选择在我国近海北上,最终登陆朝鲜,又称“梅花三弄”。

今年的“梅花”瞄准华东地区后倒是短刀直入,“梅开二度”后还不够,即将三登,甚至四登。

中央气象台提到,总感觉“梅四世”还残留有“梅二世”的记忆,长得像、路径像,登陆地点都比照着上次的来。

紧跟着“梅花”,今年第13号台风“苗柏”在9月12日诞生。两者跟2011年的“梅花”和“苗柏”相比,站位简直复刻了当年。尤其是“苗柏”,2011年和2022年的诞生地超级近。

至于“梅一世”和“梅三世”,并没有在台风历史上留下什么痕迹。“梅一世”诞生在2004年的隆冬,没什么作为。“梅三世”是2017年的第一个台风,也生不逢时,草草收场。

相比“梅花”一二三世,“梅花”四世的实力着实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