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立夏刮风不好吗?

2.科普知识:潍坊,俯首读风云,沃野谱华章

3.关于天气的谚语有哪些

4.长期阴雨天气,甜瓜育苗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育出好苗?

5.“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啥意思?怎么区分早立秋晚立秋?

6.暴雪蓝色预警信号的历史预警

大田天气预报一周 7天_大田天气预报一周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人们都很熟悉,尤其是广大农民许多人不仅能背诵,而且能灵活运用,有力地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和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明、创造的,反过来它又服务于农民的耕耘、播种和收获,因而推算并预报二十四节气一直是我国农历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据古书记载,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很有把握地利用土圭(就是直立于地面上的一根杆子)测量日影长短,确定冬至、夏至和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了。确定的根据是:一年中,中午土圭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中午影子最长的一天为冬至;由夏至到冬至和由冬至到夏至的过渡中,土圭影子适中、昼夜平分的两天为秋分和春分。到了距现在2100年左右的秦、汉之际,已经有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并且一直沿用到现在没有什么变化。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名称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在漫长岁月的使用过程中,人们逐渐编排了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的歌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依赖太阳

大地啊,生灵的母,

那广袤阔宽的身躯,

乃是万物生息之所。

然而,可不要忘记;

火红炽烈的太阳,

给予了永恒不竭的温暖;

连同沉静的大地,

也沐浴于太阳的恩波。

是的,太阳对于地球,乃至地球上的一切,都是头等重要的。二十四节气所反映的是地上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人们只要查看一下目前处于什么节气,便可大概了解今后一段时期的气候情况,这其中的原委也离不开太阳的主宰。

为什么知道了所在的节气,就能知道气候的变化情况呢?原来某一个地区气候寒暖的程度首先决定于太阳的照射方式。当太阳垂直或接近垂直照射时,地面接受的光和热就多,气候就会热;当太阳倾斜照射时,所受的光和热就少,气候就会冷。当夏天渐渐来到时,太阳的位置越来越高,地面接受的热量渐渐增多,放出的热量也渐渐增多,到达夏至时接受的热最多,但放出的热还要再过1个月左右才到达最多,所以最热的天气不是出现在夏至,而是在夏至后1个月左右。怪不得二十四节气的夏至后为小暑和大暑。暑者,热也。类似的道理,最寒的时候不是冬至,而是冬至以后1个月左右,故为大寒。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就知道了气候变化与太阳位置有关,利用这个依赖关系,古人发明了圭表以观察日影的变化来决定季节。《后汉书·律历志》里记载了二十四节气中每一节气时八尺之表的影长,这是古人以日影长短定季节的记录。

节气由来已久

我国古代在发明用圭表定季节之前,早就利用昏旦中星、偕日出、偕日没的恒星及北斗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定季节。这些资料记载在我国早期的历书《夏小正》和《月令》中。《月令》具体地记载着月初及月中所出现的星象和物候。每当什么星象和物候出现,就知道到了什么季节,也就知道该种什么庄稼和干什么农活了。大约到了战国中后期,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星象和物候知识,将1个回归年日数等分为34个区间,给出了专有的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来历。春秋时代就有日南至、日北至的名称,这可能是利用圭表实测冬、夏至影长所用的专有名称。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记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的名称。除春、秋分用日夜分和冬、夏至用长短日至外,其余都与现代一致。八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它们之间大约相隔46日。《淮南子》已记有全部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与现代完全一致,这是二十四节气全部名称的最早记录。从出土的文献可以证明,西汉时已肯定用节气注历,所以那时已经发展到只要观看历书就能掌握季节了。

农业生产与季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就知道适时播种的重要。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很多季节与农时关系的经验,编出许多掌握农时节令的歌诀,在劳动人民中间广为流传。一到某个季节,人们就能很熟悉地说出到了该干什么农活的时候了。二十四节气和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特点编制的农时节令歌诀,大大帮助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公历在我国虽然使用已经几十年了,但现在二十四节气在我国仍然十分流行,对农业生产还在起着有利的指导作用。

有人说,节气是属于阳历的范畴,这是很对的。但它又是阴阳合历所特有的产物。以太阳纪年,以月亮纪月,这就是我国古代所用的阴阳合历的特点,它必须要设置闰月来调整季节的寒暖。由于有闰月,这就使得季节在月份中不十分固定,例如某种物候有时在丹初、出现,有时又在月末出现,二十四节气就是为了精确地指示气候的变化而创立的。它是一种纯阳历。古代世界上使用阴阳历的国家很多,但只有我国才创有二十四节气,从这点可以证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达。

节气名称的含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人杜牧的诗句脍炙人口。既清且明的节气为何又“雨纷纷”呢?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二十四节气也发源于此。由于它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所以很快便推广到全国。但它所反映的主要是黄河流域的一般情况,其他地区当然也可参照使用。杜牧所描述的就是江南地区的纷纷春雨。

二十四个节气的含义有属于天文学方面的,有气象方面的,也有物候和农作物方面的,基本上反映了一年中的各种特征。

立春:表示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开始了。

雨水:立春过后,天气逐渐暖和,雨水开始多起来了。

惊蛰:雨水过去之后,逐渐将有春雷轰鸣,藏于地下

冬眠的生物也就惊醒了,所以这个节气叫惊蛰。

春分: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正是春天的中期。

清明:春分以后,春光明媚,天气晴朗,万物滋生。

谷雨:雨水有比较显著的增多,谷物茁壮生长。

立夏:表示夏天开始了。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丰满起来了,但还不到开镰收获的时候。

芒种:麦子有芒了,夏收作物成熟,应该收割,大秋作物应赶快下种了。

夏至:古称“日北至”,表示盛夏就要来临。白天渐短了。

小暑:夏至以后天气炎热,称为小暑。

大暑:比小暑节气天气更为炎热,这是一年中的极热季节,所以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之说。

立秋:表示秋天开始了。

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天结束了,以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了。

白露:天气渐渐凉起来了,空中的水气在树木、花草上可以结成露珠了,故称白露。

秋分:白天黑夜等长,恰在秋天中期。

寒露:天气更凉了,露水也很凉了。

霜降:开始有霜了。

立冬:冬天来临了。

小雪、大雪:下雪季节开始,先是小雪,至大雪已成积雪。

冬至:古人称“日南至”,表示寒冷的冬天到了。白天渐长了。

小寒、大寒: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

寒冬过去,又是春回大地。从节气的含义可以知道,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分为四类,即:(1)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2)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3)反应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4)关于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创立不仅是我国科学史上的一件辉煌成就,直至现代对指导农业生产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如若不信,请看农谚吧!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贲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亍天。

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节气的划分

我国自古以来就成功地制订并使用阴阳合历(农历),那么,二十四节气自然应该从属于农历了!其实不然,二十四节气纯粹是属于阳历的。为什么呢?

在分析二十四节气的意义和更迭时,可以清楚地发现:二十四节气的循环是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周期的,而这正是地球绕太阳运转的反映。由于人类居住在地球上,感觉不到大地的运动,却看到太阳在星空中运动,一年中正好运转一周,我们将太阳的这种运动称为视运动,把它所运行的道路称为黄道。黄道是一个大圆圈,圆周为360度。二十四节气就是将黄道等分成24段,每段为15度。太阳每移动15度(实际上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了15度),就表示到了1个节气。太阳走完每段所用的时间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期是几乎不变的,比如清明节每年都在4月5日左右,冬至节每年都在12月22日左右等等。二十四节气在阳历中的日期,可以用两句话加以概括,即:

上半年来六、二一;

下半年来八、二三;

前后只差一、二天。

前后所以有1至2日的出入,是由于太阳运动快慢的不均匀造成的。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很不固定;因为农历的一年比回归年少11天左右,结果同一个节气在某年的日期要比前一年晚11天左右。比如18年清明节在2月28日,19年的清明节却在3月初9了。遇到闰年时农历年长为384天左右,比回归年又长了19天左右,结果下一年节气的日期又要提前19天左右。比如19年农历是闰年,1980年的清明节又提前到2月19了。可见在农历中不查日历就不会知道节气的日期,而每年节气的日期都必须经过复杂的计算才能确定。

三伏与九九

人们除掉注意与农业生产最有关的节气外,对于每年炎热和寒冷的季节也特别注意。其中三伏和九九就是这种被注意的特殊情况。苏东坡的诗中就有“算来九九无多日”的句子,是说九九快过去了。在《帝京景物略》一书中还有《九九消寒图》的记载。内容是冬至日画素梅1枝,有81个花瓣,1天染1瓣,染完时九九也就结束了。

九九是从冬至那天开始算起的,每个九有9天;九九八十一天过完了差不多就是3月12日(闰年3月11日),再过9天就是春分,所以有“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说法。

“伏日”的说法至迟在春秋时就有了。《史记》有“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这样的话;唐代有一本叫《初学记》的书中对三伏讲得非常清楚,说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伏日的推算不如九九那么单纯,它有些变化,所以常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即三伏是怎样推定的?为什么有些年份中伏20天,有些年份只有10天?其实伏日的推算并不难,古代是以干支记日的,在历史上早就作出了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这样,头伏、末伏都是10天,中伏则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决定于夏至所逢的干支。举例说,17年夏至为6月21日,干支为己酉,22日为第一庚日庚戌,则第三庚日为7月12日,干支为庚午,所以这天为头伏的开始。第四庚日为7月22日,干支为庚辰,这天为中伏的开始。立秋为8月?日,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8月11日庚子,这天起为末伏,所以17年中伏就有20天了。

冬至以后,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所以九九从冬至开始算起,这是谁都能理解的。它与太阳的位置变化直接有关。俗话说,热在中伏,冷在三九。这是根据人们的实际经验总结出来的。中伏和三九差不多都在夏至、冬至后20多天前后,它是与实际气候相合的。至于伏日为什么要以庚日来定的问题,这是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的。古代五行学说比较流行,它反映着一种五行的变化思想。这种思想用在这里虽然并没有科学的意义,但因为其变化总超不过10天的范围,仍然能基本反映气候变化的规律,所以一直沿用至今不变。

二十四节气与闰月

我国古代的历法家,把二十四节气分为节气和中气,节、中相间排列。其中单数的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双数的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农历以12个中气分别作为12个月的标志,即各个月都有一定的中气,比如雨水是正月的中气,春分是二月的中气等等。

农历的闰月在古代有过不同的安排方法,但从汉代开始逐渐形成了一个置闰法,把不包含中气的月称作上一个月的闰月。前边刚刚说过,每月都有一定的中气相对应,怎么又出现了不包含中气的月呢?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因为一个回归年中有二十四个节气,这就意味着节气与节气或者中气与中气之间平均为(365.2422÷12=)30.4368日,而一个朔望月为29.5306日,这二者之间相差将近一日,所以中气(节气也一样)在农历月中的日期,每个月就向后推迟近一日。这样天长日久,总会出现中气赶到月末的现象,那么接下去的一个月就必然没有中气而剩下一个节气了。于是,这个没有中气的月就被称作这一年的闰月,而且把它叫上个月的名称,只是要在“几月”的前面再加一个“闰”字。比如19年(农历是己未年)前七个月的中气日期是:这里的闰六月就没有中气,只有一个节气——立秋。

农历之所以将没有中气的月作为闰月,只要做一个简单的运算,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原来19个回归年中分别有(19×12=)228个节气和中气,又农历在19个年头中有(19×12+7=)235个朔望月,显然会有7个月没有中气,7个月没有节气,这样把7个没有中气的月作为闰月就是很自然的了。

十九年七闰法,闰月一般安排在第3,5,8,11,14,16,19年,其中相隔的年数为3,2,3,3,3,2,3年,比如19~1998年相应的农历年的19年中闰月就是这样安排的。但也有其他的排列。按此规律,我们可以推知闰年的大概情况,比如14年的农历年为闰年,那么19年前的1955,1936……19年后的1993,2017……也是闰年。但闰月的名称并不相同,要按上述原则去精密计算。

二月一次;三月三次;四月六次;五月五次;六月四次;七月三次;八月三次;九月一次;十月一次;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一次不闰。这个闰月情况说明,闰四、五、六月的次数最多,其他月较少,而十一、十二和正月一次不闰,这是什么道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再谈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转。

众所周知,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轨道是略扁的椭圆形,太阳并不在这个椭圆的中心,而是处在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所以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过程中,有时距离太阳近些,有时又远些。距太阳最近的一点叫“近日点”,最远的一点叫“远日点”,地球愈接近近日点,运动速度就愈大,相反就愈小。这样地球在它的轨道上虽然转过了相同的角度(15度),但所用的时间却是不相同的。比如从春分到秋分需要186天多,显然这期间两个中气之间的日数,都超过了前边讲的平均数(30.4368日)。尤其是从夏至到小暑,地球正在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两个中气的间隔达到最大(31.45日),所以在这段时期及其前后的历月中,不包含中气的机会就多,这就是闰四、五、六月次数最多的原因。地球从秋分运动到第二年春分只需要179天,这段时期内,除秋分到霜降之间两个中气的时间间隔为30.38日以外,其他的只不过29天多一些,所以置闰的机会自然就会少一些。而地球在冬至点前后运动最快,两个中气的间隔就更小一些,结果使得十一月、十二月、正月总是含有两气,有时甚至出现一个月包含三气的现象。比如农历辛丑年(公历1961年)的十二月就含有三气,庚申年(公历1980年)的十一月也含有三气,这就是十一、十二和正月不闰的根本原因。

推算节气的简易方法

前面曾经介绍了二十四节气与阳历有比较固定的对应关系,即上半年来六、二一,下半年来八、二三,但这是极为粗略的,要想确切知道各年度各节气的日期、时刻,还得去查日历。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日期和时刻,是由复杂的运算才确定的,这种方法本书不宜介绍。为了满足广大天文爱好者的要求,仅介绍一种推算节气的简易方法,不过这种方法的推算结果和节气的时刻可能有几分甚至十几分钟的误差。

这种方法首先须要知道公历某年各节气的日期和时刻,然后以它为基数向前或向后做具体推算。

向后推:

(1)如某年为平年,第二年也是平年,则在第一年各节气的日期、时刻上,再加5时49分,就得到第二年各节气的日期、时刻了。它可以写成一个表达式:

(平后平)X节气=(前平)X节气+5时49分

例如由1981年(平年)2月4日5时56分立春,推算1982年(平)立春的日期、时刻。

(1982年)立春=(1981年)立春+5时49分

=2月4日5时56分+5时49分

=2月4日11时45分

(2)如前一年为平年,第二年为闰年,则闰年1、2两个月内各节气的日期、时刻,为第一年1、2两个月内各节气日期、时刻加上5时49分。3月至12月的要减去18时11分。

即:(平后闰)3~12月×节气=(前平)3~12月X节气~18时11分。

例如由19年(平)3月21日13时X分春分,推算1980年(闰)春分的日期、时刻。

(1980年)春分=(19年)春分-18时11分

=3月21日13时22分-18时11分

=3片20日19时11分。

(3)如第一年为闰年,第二年为平年,则平年1、2两个月各节气的日期、时刻为闰年相应的节气内减去18时11分;3至12月内各节气日期、时刻为闰年相应节气日期、时刻上加5时49分,表达式可写为:

(闰后平)1~2月X节气=(前闰)1~2X节气-18时11分。

(闰后平)3~12月X节气=(前闰)3~12X节气+5时49分。

向前推:

(1)由平年节气推算前一个平年的节气日期、时刻、算法与由平年推算下一个平年的方法相反。即:

(平前平)X节气=(后平)X节气-5时49分。

(2)由平年推算前一个闰年的节气,算法与由闰年推算后一个平年相反。即:

(平前闰)1-2月X节气=(后平)1~2月X节气+18时11分。

(平前平)3-12月X节气=(后平)3-12月X节气-5时49分。

(3)由闰年的节气推算前一个平年的节气,算法与由平年推算后一个闰年相反。即:

(闰前平)1~2月X节气=(后闰)1-2月X节气+18时11分。

“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立夏刮风不好吗?

一、田块选择:

种植草头要选择前茬未种过豆类作物的田块;土地肥沃、排灌方便,土壤呈酸性至中性,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地。

二、备耕:

1、播种前15天左右,在前茬残株清理完毕的基础上投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665m22000~3000kg(或商品有机肥1吨)加蔬菜专用肥(N:P:K

10:8:7)100kg,然后深翻20~25cm。

2、播种前1~2天进行机械旋耕或人工中耕,使土地熟化。

3、开沟作畦,畦宽2m,沟宽30 cm,沟深25 cm,每25~30 cm开一条腰沟,田块四周开围沟,沟深30

cm,确保排水通畅。畦面平整要达到“公路型”不积水。

三、选择和处理:

草头品种有大叶和小叶,农户可根据种植习惯和客户需求而定。播种前二天,把摊在晒场上晒3~4小时,然后用筛具清理杂物。播种前一天用50%可湿性百菌清粉剂500倍水浸种24小时即可播种。浸种后若遇雨天不能下种,可将摊放在阴凉处1~2天,摊放厚度不能超过10cm

,每天洒点水,保持湿润,天晴后及时播种。为防止连续阴雨,浸种要注意看天气预报或取干籽播种。

四、播种期:

1、秋播:8月上旬~9月下旬(也可提前至7月下旬) 春播:2月上旬~4月上旬(设施栽培可提前至一月)

2、播种量:秋播每665m240~50kg,春播每665m235~40公kg。

3、下种:用手工将草头籽均匀的撒播在畦面上,然后用铁耙浅耙,使畦面漏入土表中,深度5~6cm,然后刮平,若畦面较多,可用沟里碎泥盖籽,尽量少露籽,盖籽后用脚将畦面踏实,保持土地湿润,有利出苗和幼苗扎根。

4、除草:播种工作完成后用除草剂喷施畦面(用量根据各品种特点而定)。

5、遮阳:遮阳网浮面覆盖,降温保湿。若晴天无雨,3~5天内每天早晚喷水一次,待出苗达70%~80%时,傍晚揭除遮阳网(遮阳网双层覆盖效果更好)。春季应用无纺布浮面覆盖,可增温保湿,有利草头生长。

五、大田管理:

1、除草:从齐苗后就应及时清除田间各类杂草,确保每次收割时田间无杂草。

2、肥水管理:追肥根据土地肥力及视草头长势,齐苗后可用2%尿素水溶液追肥提高苗肥。以后在每次收割后用15*15*15的三元复合肥水溶液追肥,用量每亩5~6公斤,浓度5%。

3、水份管理:草头怕水,田间沟系管理要确保畅通,做到雨停沟干,除结合追肥浇水外,若遇天旱,可用晚上沟灌的方法,增加土壤水份,保持作物正常生长。

六、收:

1、收要及时,草头是一次播种,多次收割的作物,每当草头叶片已长大、程深绿色、高度基本一至时就应及时收(用割刀割叶片),九、十月份气温适宜时一星期收割一次。高温季节,割草头应在上午10时前,下午4时后进行。

2、商品标准化,草头叶柄不能过长(不超过3cm),叶片肥大,平层、叶肉厚、叶片深绿、无病虫害及人为机械损伤。

七、病虫防治:

草头虫害主要有小菜蛾、夜蛾、蚜虫等,病害有病、霜霉病等,菜农应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及时防治,物理防治可用防虫网覆盖及频振灭虫灯杀灭成虫,以减少虫害。

八、设施栽培:

1、管棚生产,秋季11月上旬盖膜,注意通风换气,1月份遇严重冰冻,大棚内再用无纺布浮面覆盖。

2、露地栽培,霜冻来临时用无纺布浮面覆盖。

3、春季管棚生产,1月中、下旬即可播种。

九、储运:

草头收割后及时摊放在室内阴凉处(特别是8、9月),摊放厚度不超过20cm,并洒些水。储存时间不宜过长,早上收割中午或傍晚出售;下午收割傍晚或明日早上出售。装入容器时,最好在清凉的水中浸5~10分钟,既可降温,又能保持叶片水份。若中长途运输草头,装入容器时应加冰屑降温,才能保证质量。

科普知识:潍坊,俯首读风云,沃野谱华章

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立夏刮风好吗?这句俗语的意思其实不难理解,立夏前后如果刮大风,那么后面的天气风力也不会小,会刮起尘沙,后半句“起尘活埋人”显然是夸张的说法,意思是刮大风的天比较多,显示风沙很大,这样的俗语应该是西北地区的。那么立夏刮风好吗?

其实在咱们很多地方,以前老人都在立夏这天总结了很多的俗语,对于立夏前后刮风也有很好的预示,例如“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立夏东南风,大旱六月中”等等这些农谚,都可以很好的预示后面的天气和雨水的多少。

在我们这边老人常说的俗语“东风雨,西风干”立夏如果刮东风,那么就预示雨水很快就会来到,“风是雨的头都是老人常说的。

过了立夏,干热风也会频繁,很多地区的小麦都进入了灌浆期,也是小麦籽粒形成的关键期,只要温度达到30度,空气湿度低,风力大于就会形成干热风,干热风也会给咱们小麦带来减产,所以咱们一定要注意干热风的危害,实时的做好预防。

这些东西都是没有什么科学根据的!你就想,全国都是一天立夏,可是从南到北气候根本就不一样,肯定有地方刮风,有地方下雨,有地方晴热无风。怎么可能一概而论呢?就说北方,五月初正好是春季,几乎天天刮风,而刮风就会扬尘,尤其内蒙沙漠地区,这是很正常的事儿!

当然不好。立夏当天刮风,对于今年的气候,年景是风向标,是预警器。老百姓的谚语不是随便编造出来的,是经过长期 社会 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一般情况下,一到夏季,无论东西南北,应该是气温回升,阳气旺盛,雨水增多,刮风停止,是为播种之季,作物生长之季。就今年这状况,天天大风呼呼刮,庄稼怎么会长好。所谓风调雨顺,指的是春天三个月的摆调风完了之后,就应该是夏季炎炎的日晒雨淋,即:晚上下雨白天晒,庄稼长的风样快。如果庄稼得不到这种气候,夏天还大风不断,肯定不会有好年景。还有一句老话,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到底这是天灾,还是人祸,老百姓真的说不来。今年这气候真日怪的出奇。这风真不知啥时候才能停下来。

立夏鹅毛住!是不应该刮风的!就像是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一样,它的有一个季节性!就如夏天下雨,冬天下雪一样!如果出现异常,那决不是自然的规律,而是人为的破坏!就像日本把废弃的核燃料排放到大海……

立夏该不该起尘?起尘会不会活埋人?其实这点专家也未必知道……但是专家应该知道的是——炊烟袅袅和核辐射的区别……

做为一介草民的我只知道——乡村的炊烟袅袅已经渐行渐远;山村小溪潺潺的泉水叮咚恐怕也会成为曾经的歌谣……

1.立夏的定义

立夏从节气来说是夏天的开始,预示着从春季过渡到夏季,气温逐渐回升,农作物也开始迅速生长,我们一般从温度上来衡量的,温度稳定在20多度以上,就算进入了夏季,但中部地区温度在10度左右,还在春季,而东北一些地区可能刚进入春季

2.立夏

1)关于立夏的谚语,“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有很多人听过,怎么理解呢?‘起尘’意思是刮风,也就是沙尘天气,后面就是一种表现语气,夸张了点大概意思是立夏以后,刮风的天气逐渐减少,如果刮风则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

2)这话放在古代可以,因为以前草木少,刮风容易起风尘,立夏以后遇到沙尘天气则代表会遇到更大的沙尘暴天气,‘活埋人’则说明风大刮起来的沙尘或土也多

3)这句谚语主要在西北地区流传,那边山多,人烟比较稀少,容易出现沙尘二人气,是当地人们根据往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

4)现在这句谚语已经不适合大环境了,因为国家注意环境保护,树木种植范围广,甚至有些沙漠的地方也出现了绿洲,所以现在出现沙尘暴的概率非常小,不会影响到人们生活

3.农业

1)5月份是小麦扬花,灌浆期,温度达到25~30度左右,甚至还高,对小麦而言如果遇到刮风天气,佷可能发生干热现象影响小麦的生长,降低产量

2)5月份也是小麦的生长期,刮风也容易导致小麦倒伏,尤其是下雨天气刮风,麦穗重量加大,遇风更容易倒伏,如果倒伏严重茎杆断裂,有可能绝收

3)如果小麦倒伏面积大的话,还会增加收获难度,增加成本

小时候常听老人说起,立夏这天要是刮风,就得一直刮到小麦黄了。就是这个夏天都一直在刮风的,很准的。

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这是一句典型的农村谚语。

先考考各位网友,呵呵,老师的职业病犯了,总爱提问题~~

这句农村谚语一定不是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那里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或者热带热风气候,降水较多,湿度较大,地面植被生长旺盛,绿地覆盖率很高,即便有风,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尘土。

相信很多网友已经猜测出, 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 应该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农村的谚语。因为这里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地面植被覆盖率较低,荒漠化比较严重,沙尘暴天气频发,刮风的时候,尘土飞扬,遮天蔽日,给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

诸葛亮的夜观天象,鬼谷子深谙自然之规律,天道之奥妙,这些神奇的传说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在古代,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主要凭借眼睛观察、耳朵聆听、触觉感知、味觉品尝,来认识自然界、 探索 自然界。其中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气候学家和医药学家。

他们通过无数次观察,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经验和规律,这些规律有的就编成了朗朗上口的谚语,广为流传。

也有一些所谓的“唯物主义者”不相信这些谚语,认为就是古人瞎编的。这种人自以为很高明,其实很愚蠢,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先民们是勤劳智慧的,有些经验是经过代代验证、口口相传下来的。

举个例子:

不知道网友们注意观察过这种现象吗?

我国有24个节气,但凡节气交接的那一天,大概率出现天气变化。简单地说,就是节气交接那天,与昨天、前天的天气有很大不同,多以阴天、雨天或者大风为主。如果不相信的话,你可以仔细观察。

还有,在年前曾经回答一个关于“二龙治水”的问题。在农村,往往以几条龙治水判断当年的雨水情况。龙越多,降水越少,否则反之。当然,这里的“二”“三”“九”是指正月初几是辰日,并非代表龙的条数。但是,今年是二龙治水,有经验的农民就会觉得今年雨水肯定不算少。我是华北地区的,往年的春天是特别干旱的,素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但是今年的春天却是风调雨顺,雨水充足,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巧合?

其实,我们这里真正的大风发生在4月29日下午,被很多人称为“妖风”。记得在下午2点30分左右,天空中布满阴云,突然狂风大作,吹得树木东倒西歪,我们学校竖起的一根旗杆硬生生被吹弯了。后来,从自媒体上看到,有的农村地区的屋顶竟然也被掀翻了……

立夏那天,更不用说了,真是大风起兮云飞扬。

春天风多、风大是很正常的天气现象。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北半球的气温开始回升,春暖花开的季节,春寒料峭。原因就是春天,北方的冷空气不甘心被来自南方的暖气团打败,频繁南下。学过高中地理的网友都知道,冷气团气温低、气压高,而东南方是浩瀚的太平洋,形成的暖气团气温高、气压低。在近地面形成了高低气压差,空气就会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从而形成风。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由此,我国大多地区的春季就会出现多风天气。

春末夏初的时候,农田里的小麦等庄稼特别怕大风,因为小麦的强烈的风吹之下容易倒伏,影响收成,影响人们的温饱。

“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这句话,现在还那么可怕吗?

我认为,这句谚语放在今天已经不那么可怕了。

为什么?

有句话大家都很熟悉: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的重视,民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增强了。三北防护林等工程已经见到成效,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正在实施着,森林覆盖率、绿地覆盖率都在提高,湿地、水域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在这种生态环境下,一般的风,我们都不怕了!

因此,立夏刮风放在之前是不好,放在今天影响并不大了。

我是朗月寒雪,感谢阅读,欢迎关注,一起聊教育。

立夏不起尘,起尘埋活人,白露不低头,寒露喂老牛。

长久以来,关于立夏刮风的说辞就多种多样。

但其实这句农谚并没有普遍性,因为这句话主要出自山西的晋北地区还有内蒙古中部,至于国内其他地方,并没有这样的说法。

立夏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想着着夏天的正式开始,从古至今,关于立夏刮风是各种农业俗谚就有很多,但各地因环境不同,谚语也各有不同。

比方说,“立夏刮大风,小麦一场空”、“立夏东南风,大旱六月中”、“立夏刮起东南风,四十五天张渔网”,虽然各有差别,但有一点类似,那就是立夏刮风不是好事。

过去没有比较先进的 科技 手段与天气预报,人们都是通过长期的农业实践,然后进行各种规律的总结,以此来作为农耕活动时,对于天象的预测依据。

通常情况下,春天的时候风比较多也比较大,而到了夏天,一般如果不是雷雨天气或者台风之类的天气,并不会刮很大的风,可一旦有,绝对要出岔子。

从自然角度来说,若是温差太大,气流活动十分频繁,那么就会形成大风,而夏天的时候原本气候就已经开始变得比较干燥,这个时候要刮大风,那会加重旱情。

黄土高原地区,原本草木植被的覆盖率就比较低,以前要是碰到立夏的时候刮起大风,很容易就会风沙肆虐,说风沙能把活人给埋了,并不是夸张的话。

而像是东南沿海地区,人们也不喜欢在立夏的时候刮风,因为以前的人都觉得某些节气所发生的时候具有象征性,一旦发生,接下来就会不断发生。

东南之地怕立夏刮风,主要是怕夏天的时候大风不断,那么渔民也就无法出海,只能在家里不断晒渔网,因此也就断了生计,这才是最麻烦的事情。

当然,天气干燥的时候要是总是刮大风,的确不是什么好事,可这也并不代表接下来就真的一定会发生大旱或者风沙不断,这都是古人说的。

过去的时代条件技术能力有限,至于二十四节气本身就起源于黄河流域,中国如此广大,很少能够放诸四海皆准的自然方面的俗谚,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就这两天来看,确实要人命了。风可大了,土也可多了,一个礼拜都是扬尘天气。出门得戴口罩,喉咙上都还是很难受,身边几个有鼻炎,一天到晚就是打喷嚏!

别怪节气了,怪就怪这首很火的大风吹 注定今年的极端天气不平凡,出门在外的你一定多加小心,千万别遭遇狂风暴雨!

关于天气的谚语有哪些

 乘着全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东风,一直扮演全省农业气象服务?先行者?的潍坊市气象局再次迎来发展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山东省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调整?潍坊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中心?职责与职能,强化对周边地市及县级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指导和技术辐射作用,使其成为全省区域性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充分发挥机构技术人才优势,做大做强潍坊农业气象服务,真正发挥区域辐射作用,打造潍坊气象服务品牌。?潍坊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令军及其领导班子对此充满信心和希翼。

 需求牵引 与时俱进 坚定不移开拓服务新领域

 ?气象服务要做到?了解需求、发现需求、挖掘需求、创造需求、满足需求?,其中所谓?创造需求?其实就是要主动去了解对方有什么需要,气象能为之解决什么问题,最终达到满足社会各界对气象服务需求的目的。?以王令军为班长的潍坊市气象局领导班子有着自己的气象服务理念。

 王令军介绍,潍坊农业丰富,粮、棉、油、瓜、菜、果、桑、茶等农作务产品门类齐全,是重要的农产品集中产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的情况下,潍坊市发展了以瓜菜为主的主导产业,其中以寿光为龙头的全国蔬菜生产基地响誉大江南北。同时,其他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优势突出。

 记者了解到,围绕大力发展现代化的新农业、城镇化的新农村、职业化的新农民?新三农?建设,潍坊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较早、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基础上,着力创新农业经营制度、农村经济组织制度、创新农产品质量保证制度、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农业科技制度。其中在城镇化的新农村建设上主要走重点突破、示范引领、推动、市场运作,推进差异化发展打造特色镇的路子。

 王令军表示,这必然对农业气象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即进一步提高天气气候预测预报能力,特别是中长期的气候预测,以及短时临近预报能力与水平;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观测,多领域多渠道加大监测力度;进一步完善?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把有针对性的为农服务产品真正送到农户手中;健全和完善以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灾害损失。

 ?扛起山东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大旗,我们具有先发优势。?王令军说。记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9月,潍坊市气象局在成立了全省首家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中心,致力于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课题研究、精细化产品研发、农业气象服务人才培养。该中心结合天气预报与农作物的生长指标,制作服务产品,及时发送到农户手中,为农户利用气候气象条件,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科学种养,提供有力的帮助。在大田农业气象服务、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该中心专职业务人员4名,其中高工3人,工程师1人,2人拥有硕士学位。

 明确重点 整合 积极稳妥构建服务新格局

 王令军给记者说,近年来,潍坊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从无到,从有到优,实现了质的飞跃,具体表现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服务流程规范化、服务方式常规化和标准化、服务业务精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网络日趋健全,层次清晰,重点突出,?两个体系?建设在形式上实现了多样化,在内容上实现了精细化。

 记者在潍坊市气象局了解到,该局依托寿光、昌乐温室大棚内自动气象站监测的数据,结合大棚内种植的蔬菜、瓜果种类,建立了?大棚蔬菜生长条件数据库和蔬菜生产气象灾害预警系统?。针对温室大棚蔬菜的生产季节和生长特点,建立了发布连阴天预报、短期大棚内气象要素预报和大风、寒潮、低温、大雪等天气预报服务系统,以便于农民提前谋划育苗、嫁接、病虫害防治、摘等农事生产,切实发挥了气象部门的职能作用。

 同时,潍坊市气象局按照片区统筹、突出重点的原则,面向品牌发展开展精细化预报服务。建立了四个品牌农产品精细化预报服务系统,目前成效突出。

 ---?潍县萝卜?气象服务系统。潍坊市气象局根据一年两季种植需要,依据寒亭区河滩镇?潍县萝卜?生产基地的自动气象站监测资料,建立了早春小拱棚种植和秋季露天栽培气象服务数据库。

 昌乐西瓜?气象服务系统。昌乐西瓜栽培已实现一年三季生产,其中两季是大棚西瓜。潍坊市气象局依据昌乐西瓜基地大棚自动气象站监测资料,建立起了2-4月份、4-6月份大棚西瓜生长气象服务数据库。重点是针对棚内育苗、移栽、授粉等关键期的连阴天、低温冷害小气候条件等进行监测和预警预报,并及时提供大风、寒潮、冰雹等极端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服务。

 安丘大姜?气象服务系统。潍坊市气象局依托安丘石堆镇大姜基地自动气象站,建立了地面温度、浅层地温、空气温度、湿度、降水五要素数据库。根据大姜幼苗期、旺长期、根茎休眠期的生长发育特点,重点做好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期间的地温、气温、湿度监测与预报服务,为大拱棚、小拱棚、露天地膜栽培等大姜生产提供适宜播种期预报,细化大姜在各生长发育期内受气象要素变化影响大的关键服务措施,及时发布高温高湿、渍涝及初霜冻预报预警信息。

 临朐大樱桃?气象服务系统。潍坊市依据临朐县上林镇樱桃基地自动气象站监测资料,建立了临朐大樱桃栽培小气候信息数据库。根据果树盛花期物候资料及气象资料,研究气候变化的规律,及时提供春季果树开花、坐果及霜冻预报,重点做好1月上中旬大樱桃扣棚时间的温度、积温、大风寒潮等气象预报。这些关键环节的气象服务,可以使临朐大樱桃提前一周上市,农民可实现收入翻番。

 突出特色 打造亮点 科学创新打造服务新品牌

 潍坊市是我国重要的设施农业生产地,设施农业年产值占到当地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设施农业已经成为潍坊市吸收农村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

 ?潍坊的设施农业起步很早,特点也非常鲜明,除了寿光蔬菜,每个县市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品牌农业,已经形成?一县一品?种植产业集群,这就对我们的为农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潍坊市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主任郑学山说,?我们通过构建设施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有效提升了我们为农服务的整体能力。?

 针对潍坊市瓜果品牌数量多,品牌生产基地化、集约化的特点,近年来,潍坊气象部门在?临朐大樱桃?、?青州花卉?、?寿光蔬菜?、?潍县萝卜?等重点特色种植基地大棚里建设9个小气候观测站,安装监控设备,对各类作物的全生育期进行24小时跟踪观测。

 记者了解到,潍坊市气象局按照片区统筹、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开展?临朐大樱桃?、?诸城黄烟?、?寿光蔬菜?、?潍县萝卜?、?昌乐西瓜?、?安丘大姜?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其中,在寿光、青州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立了设施蔬菜小气候观测站,在昌乐庵上湖西瓜生产基地建立了温室西瓜小气候观测站,在临朐果品示范园及月庄、上林、辛寨三个大樱桃生产基地建立了露天和大棚大樱桃小气候观测站,在寒亭河滩萝卜生产基地建立了潍县萝卜小气候观测站,在安丘凌河大姜生产基地建立了大姜小气候观测站,在诸城辛兴烟叶生产基地建立了黄烟小气候观测站,在青州黄楼花卉生产基地建立了花卉小气候观测站,为做好精细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潍坊市气象局通过整理修订多年来不同作物的生长观测数据,建立了多种设施农业作物的气象灾害等级预报体系和精细化指标库,编撰了《潍坊市农业气象精细化指标与服务要点手册》,预报产品已经基本覆盖了全市重点设施农业作物,可以根据不同作物提供针对性的精细化预报服务,科学有效的服务设施农业生产。

 在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期内,潍坊市气象局的农气人员每日制作一期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专报,每周一制作一期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周报,对未来的天气状况做出预报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提出建议。尤其当预报有对设施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暴雨、大风、低温、大雪、连阴天等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农气人员根据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时间和影响范围,结合设施农业小气候预报结果和本地设施作物的生产实际,提前评估灾害性天气对设施农业生产影响,及时向农户发布和制作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产品。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的时效性非常强,像花卉这样对温度要求极敏感的植物,提前几小时收到预警让种植户有充足时间来调整大棚温度,最后的效益就完全不同?。农气专家袁静说道,?基于快速、准确发布的目的,潍坊市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开发了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系统,实现了LED、LCD、预警大喇叭、电子邮件、手机短信、腾讯微博、传真等7种信息发布渠道的一键式快捷发布,信息的时效性明显增强。?

 总结提升 立足长远 统筹推进谋划服务新征程

 ?做大做强做精农业气象服务,发挥区位优势,要贯穿于气象现代化建设始终。?王令军如是说。今年8月份,《潍坊市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在对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总结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透过方案,我们不难看出潍坊气象人的雄心壮志。

 ?到2017年,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建立完善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和农村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传播体系。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管理,完善镇(街)气象应急准备认证工作。成立镇(街)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建立镇(街)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灾害防御规章制度。在全部镇(街)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建立覆盖全部镇(街)、村的乡村气象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加强运行、管理和培训。以气象电子显示屏、气象预警大喇叭、手机气象短信为主体,建立覆盖全市镇(街)、村的农村气象信息传播体系。大力开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开展气象科普示范村、示范学校建设。以气象预报预警、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农用天气预报及设施农业天气预报为重点,大力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至2017年,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加强农业气象服务方法研究,完善分析评价指标与模型,拓展农用天气预报、设施农业小气候预报、作物产量预报、土壤墒情监测预测、发育期预报等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提高农业气象情报产品的时效性、针对性与定量化水平,实现覆盖主要农作物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农业气象情报信息分析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生产管理措施建议。开展全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灾前风险分析和预警预估、灾中跟踪监测诊断、灾后评估分析,灾害评估范围和种类明显拓展,形成稳定的业务能力与规范的业务产品。完成全市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不断拓展农业气象服务领域,加强面向各级和有关部门的决策农业气象服务,加强面向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农机大户等的?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手段,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效益。

 雄心壮志背后,是潍坊市气象局精心凝练的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

 ?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完善镇(街)气象信息服务站和乡村气象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加强培训、运行、管理。完善镇(街)气象应急准备认证工作,推进基层社区、农村的气象服务管理机制创新。优化市、县、镇(街)气象防灾减灾机构,建设气象灾害多发区镇级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对重大气象保障做出快速反应。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健全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管理,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开展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农业气候区划。开展乡村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建立乡村气象灾害隐患库。建立重点服务对象库。建立和完善以气象电子显示屏、气象预警大喇叭、手机气象短信为主体的覆盖全市镇、村的农业气象信息传播体系。以气象预报预警、气象情报与农事建议、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农业气象适用技术推广为重点,大力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经济社会效益。

 ?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和人工影响天气保障能力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未来两年,这是将是潍坊气象干部职工的工作目标。(图文/记者孙彦)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孙彦(微信公众号:鲁小象)

长期阴雨天气,甜瓜育苗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育出好苗?

1、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地平线上特显光明,表示还要继续下雨;反之,如果地平线上比较灰暗,天顶上显得光亮,这是天气转晴的预兆。下雨天因为空气扰动的结果,地面的水汽尘埃都被吹向上空,所以平视的能见度特别好,而垂直能见度较恶劣,这就是天边光亮。

天顶灰暗成为雨天先兆的道理.等到大气稳定了,所有水汽尘埃都密集在地面低空,这样平视的能见度恶劣,而垂直的能见度优良,所以显得天顶光亮,地平灰暗,既然大气变得稳定了,所以天不再下雨了。

2、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早上下雨的话,不会下太久,白天肯定会晴;但是晚上下雨就恰巧相反,晚上的雨一般会下一夜。

3、枣芽发,种棉花

这句话的意思一目了然,枣枝芽蕾炸裂,说明春来气温已经达到基本稳定的高度,栽种棉花的季节就到来了。

4、芒种芒种忙忙种,芒种一过白白种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公历6月5日左右,农忙已经进入高潮时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播种要这一时间段完成,过了这个节气,农作物成活率就越来越低。

5、清明倒秧,谷雨插秧

这句话的意思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农民们应该耕水种田了,由于过去中国南方稻田冬种,红花草籽到了清明时节,长得茂盛,犁铧在牛的牵引下,红花草籽纷纷倒地。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啥意思?怎么区分早立秋晚立秋?

一、甜瓜定植注意事项

1、幼苗定植技术与定植后秧苗的生长有直接关系,是保证全苗和提早发育的重要一环。为此,定植时应淘汰病苗、弱苗和因容器损伤根的苗,再按秧苗的生长状况分2~3个等级,划片种植,使田间生长一致,以便于分别取管理措施。

2、露地大田适宜定植期必须在当地终霜以后,气温稳定在18℃,土壤温度稳定在15℃,根据历年气象资料,同时夜莺考虑定植时的天气状况。应根据天气预报选择晴天定植,晴天土温高,定植后新根容易发生,缓苗快。

3、此外还要根据秧苗的生长状态而定,如大田定植季节将至,天气晴好,秧苗生长良好,根系开始伸出营养钵,在苗秧管理已较困难时,应抓紧晴天的有利时机及时定植;如秧苗生长尚小,相互间无拥挤现象,根系未伸出钵外,尽管季节已到,天气晴朗,也可推迟移栽,这是因为苗床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生长,又便于集中管理,适当迟栽比早栽有利。

4、定植前苗床应适当降温锻炼以适应田间条件,可施一次氮肥,喷一次防病药剂,做到带肥带药种植,做好定植前的准备。

5、大田定植总的要求是在操作过程中不损伤根系,土坨与大田土壤密切结合,随栽随管,使瓜苗加速生长。

二、用塑料钵、纸钵或营养土块培育的秧苗

用塑料钵、纸钵或营养土块培育的秧苗,能保持完整的根系,移植时只要选择晴天、土壤湿度适宜,早晨或午后随时可种植,如劳力紧张,种植的当天不浇水也没有问题,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用塑料钵育苗在除钵时应避免破碎伤根,纸钵苗移植时如田间土壤温度较高,纸钵容易烂,不必撕破纸钵,把钵底的纸揭去即可,如土壤温度低时,则应把纸钵底和四周撕破使根能较快地伸展。

2、种植时苗钵的土要与田间土壤密切接触,避免架空,因此种植穴要挖得大些,深些,并把穴内的土垫满压紧,千万不要压碎营养钵,如操作粗糙苗钵架空,容易引起僵苗。

3、种植的深度适宜,一般掌握钵土埋入土中约1cm,种植过深因土壤的温度不易升高、土壤的通气性较差,影响发根缓苗,过浅虽土温高、通气性好,但土壤湿度低,也不利于根的生长。

暴雪蓝色预警信号的历史预警

民间俗语:“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而字面意思相信大家一看就明了,意思是下午立秋天气将还要热上一阵。

而根据长沙最新15天的提起预报来看,立秋之后最高气温保持在33-35度左右,而最低气温则在26-28度之间,立秋之后温度还是比较高的。

立秋的早晚的划分是以一天之中的中午为界定,若是立秋时间在上午,那么这年的立秋就算是“早秋”。如果这立秋的时间是在下午的话,那么这年的立秋就是“晚秋”。而今年立秋的时间是在下午两点,所以今年就是晚立秋。

立秋之后,有很多农作物还处于生长阶段,像中稻还处于灌浆时刻,而晚稻则刚刚移栽没多久。若遇上晚秋,天气则还会热上一段时间,这对于农作物来说是极好的,能有一个好收成。

黑龙江省暴雪蓝色预警信号

08年3月21日黑龙江各地开始降水,大部分地区降下雨夹雪。21日17时黑龙江省气象台发布部分地区暴雪蓝色预警信号。根据该预警信号,预计未来24小时内黑龙江省黑河、伊春等地区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可能对交通或农牧业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黑龙江省气象台的天气预报,黑龙江省北部黑河、伊春、齐齐哈尔、绥化等多个地区有降雪,哈尔滨等部分地区还有降雨。另外,黑龙江省各地降雨、降雪天气将至少持续到24日。 烟台市暴雪蓝色预警信号

烟台市气象台和烟台市海洋气象台16时00分继续发布寒潮**预警信号,同时发布暴雪蓝色预警信号。烟台海事部门已将3日发布的海上重大风险橙色预警,升级为当前的海上特大风险红色预警。市办公室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做好防风防雪防冻工作。据气象预报显示,烟台沿海海面、渤海海峡,北到西北风8-9级,阵风10级。烟台至大连航线客运船舶已于3日晚9点全部停航,163艘商业船舶和数万只渔船分别在各码头、锚地避风,海事部门暂未接到任何海上险情报告。

新华网哈尔滨4月23日电(记者程子龙)当前正值北方黑龙江省春耕时节,23日下午,该省鹤岗、佳木斯等地区开始降雪。当地气象部门发布多地暴雪蓝色预警信号,提醒各地做好防雪灾防冻害准备工作。

4月下旬,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大田作物已开始播种。恰在此时,黑龙江省多地迎来降雪天气。23日下午,黑龙江省鹤岗、佳木斯等地开始降雪,气温也不断下降。

23日15时30分,黑龙江省气象台发布暴雪蓝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12小时内,鹤岗、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牡丹江东部地区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可能出现道路结冰,对交通或农牧业可能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