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特大暴雨8号_明天特大暴雨
1.河南濮阳市此次暴雨有什么特点?
2.明天6月10~17号,特大暴雨来袭,连下8天雨,60年冷夏?农谚咋说
3.官方消息来了!京津冀将迎特大暴雨是真是?
4.明天(12号)暴雨滚滚来袭,连下3天雨,今夏雨多么?看农谚咋说
5.这个降雨量100毫米是什么概念啊
气象上这样规定的:
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10.0毫米,或小时内降雨量小于2.5毫米,称为小雨。
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10.0~24.9毫米之间的,或小时内降雨量小于2.6~8.0毫米之间的,称为中雨。
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25.0~49.9毫米之间的,或小时内降雨量小于8.1~15.9毫米之间的,称为大雨。
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50.0~99.9毫米之间的,或小时内降雨量超过16.0毫米的,称为暴雨。
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100.0~199.9毫米之间的,达到或超过20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当降水量不足0.05毫米或观测前确有降水,因蒸发过快,观测时没有了,则降水量应记为0.0毫米,不可漏记,因为这是一次降雨过程。
洪雨:倾泄式超级暴雨形成的洪水、水灾,属罕见的自然现象。按照降雨的方式可分为:雷雨,地形雨与台风雨,气旋雨。
扩展资料:
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惟一方法。从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发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
雨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
雨水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植物也要靠雨露的滋润而茁壮成长。但暴雨造成的洪水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雨通常以四种形式出现:
1、锋面雨(梅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陆地的冷空气相遇,由于冷空气重,暖空气轻,暖湿气流被迫上升,遇冷凝结,形成一条很长很宽的降雨带,这就是锋面雨。
2、对流雨:夏季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局部地区暖湿空气急剧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这就是对流雨,气象学上叫“雷阵雨”,我们通常叫“爆天”,另外,台风雨也是属于对流雨的一种。
3、地形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遇到山脉,被迫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4、台风雨:热带洋面上的湿热空气大规模强烈地旋转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迅速降低,水汽大量凝结成云雨,这就是台风雨。
下雨,这些小水滴是怎样使自己的体积增长到100多万倍,它主要是依靠两个手段: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其二是依靠云滴的碰并增大。
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如果云体内的水气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
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气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
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就会成为人们常见的雨水。
参考资料:
河南濮阳市此次暴雨有什么特点?
初步统计,门头沟暴雨造成全区受灾人口约31万人。
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8月9日,北京市人民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防汛救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门头沟区区委书记喻华锋介绍,7月29日以来的这场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使门头沟区遭遇了有记录以来破坏程度最强、受灾范围最广、经济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
初步统计,门头沟受灾人口约有31万人,约占全区人口77%,房屋倒损8418间、严重损坏26493间,城乡道路、电力、供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大量损毁,全区有40个村需要重建。
例如大家熟悉的潭柘寺镇,有47%的村全面受灾,王平镇16个村、4个社区全部受灾,其中11个村需要重建。此次洪灾,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门头沟为何受灾严重:
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的影响,7月29日以来,北京遭遇极端强降雨,累计雨量远超2012年“7·21”特大暴雨,甚至成为北京140年来的最大降雨。
这次连续的极端强降雨,使门头沟区河湖水位暴涨、多处区域遭遇险情,并于7月31日诱发山洪。北京西郊门头沟,成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城区的正西偏南,呈东西带状分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面积占全区的%。城区在西六环边、长安街延长线上,距天安门仅二三十公里,但城区以西便是连绵的山峰,一直向西延伸了60多公里,直抵河北省的涿鹿、涞水、怀来。
这些山峰是太行山余脉,山体高大、层峦叠嶂,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峰160余座。北京的最高峰东灵山在门头沟的最西侧,海拔2303米,这个高度已经超越了五岳。
“西高东低”的地势,极易汇聚降水,使门头沟区洪涝灾害多发。打开地图可以看出,永定河和支流贯穿门头沟全境,绝大多数的山谷流水都会汇聚到这两条河内。而这次京津冀地区的大范围降雨正是主要集中在沿太行山一线。
台风“杜苏芮”残余势力携带大量水汽到达华北,被高大连绵的太行山脉挡住了去路。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琳娜在此轮降雨开始时介绍,台风减弱后低压和暖湿气流结合较好的位置在北京西南部。
此外,还有北京地形的影响——西部的太行山、北部的燕山对于降水有一定的增幅作用,所以北京西南部降雨量尤其多。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青年网-暴雨致北京门头沟31万余人受灾,约占全区人口77%
以上内容参考:新京报-北京门头沟,为何受灾严重?
明天6月10~17号,特大暴雨来袭,连下8天雨,60年冷夏?农谚咋说
河南濮阳市的暴雨不仅雨量大,而且非常“邪”。
一、颠覆时空
北方的主雨季是7月-8月,6月一般是干热季节。此时出现如此级别的湿热,有如此丰富的水汽,在黄河以北出现这种暴雨,是颠覆时空的极端暴雨。
二、打破纪录
濮阳气象站最大1小时雨量77.8毫米,超过了香港天文台“黑色暴雨”标准,24小时雨量145.1毫米;华龙区龙源1小时最大雨量132.8毫米,24小时322毫米,均打破6月纪录。即使在7-8月主雨季,这个暴雨的总雨量也能排进前五,雨强可能是历史第一。
三、精准打击
大暴雨全部在濮阳市区,特大暴雨就在胜利中路一线。出了市区,雨就迅速减小,相隔60公里的安阳市,只下了2毫米左右。别说大多数河南兄弟城市,就是濮阳下辖的县,都不知道市区下了这么大的雨。
河南濮阳遇特大暴雨城市内涝
6月13日晚间,河南濮阳局地遭遇特大暴雨,街道内涝严重,部分车辆被淹。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最大降雨量达277至322毫米,最大1小时降雨量达到120至132.8毫米。
记者从濮阳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了解到,30多名队员投入到救援中,一晚上接到41个电话,救援人数达上百人。记者从濮阳市城管局了解到,疏排雨水出动800余人,目前救援工作仍在持续中。
官方消息来了!京津冀将迎特大暴雨是真是?
明天6月10~17号,特大暴雨来袭,连下8天雨,60年冷夏?农谚说法是芒种北风寒,小暑早晚凉。
资料扩展:
农谚,是指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农谚流传相当久远,不少古书上已有记载。
农谚讲的是农业生产,广义的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农之中还包括农作物、果蔬、蚕桑等,这些内容在农谚中都有。
再说,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肥料、水分、温度以至于季节、气象、气候条件,这些方面在农谚中占有大量内容。农业生产又是由人在进行的,因此农谚中还有很多内容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经营管理的经验等。
它产生于农业生产实践,又指导和服务于农业生产实践。不但在气象科学不发达的过去,对促进农业生产丰产丰收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科学种田较普及的今天,仍有现实意义。难怪农民伯伯十分在意它,乃至铭心不忘。
现就嘉定江桥、南翔、马陆一方,对水稻从种到收的谚语与读者共享。亦望对外地来沪新农民有所帮助。“种到老学到老,不要忘记河泥稻”:即种稻的最好基肥是草河泥,亦就是农家自造的塘。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利,
他们的经验主要靠“父诏其子,兄诏其弟”的口头相传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农谚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例如,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没有同代的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农民就拿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作为预告农事季节的依据,
因为多年生树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观气候条件,于是产生了“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的农谚。在指导播种期方面,有许多反映物候学的谚语,
如“梨花白,种大豆”;“樟树落叶桃花红,白豆好出瓮”;以及“青蛙叫,落谷子”等等。更多的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出各种作物的适宜播种时期,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白露白,正好种荞麦等。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能掌握适时播种。另外如“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十月种油,不够老婆搽头”等谚语,却是失败教训的总结,提醒人们要抓紧季节,不误农时。
明天(12号)暴雨滚滚来袭,连下3天雨,今夏雨多么?看农谚咋说
我觉得这个消息应该是真的,京津冀地区可能会有特大暴雨。
今年的雨水相对多一些,特别是南方地区,因为在不久之前,南方地区因为降水量比较大,很多地区出现了路面积水洪涝的问题。现在这股暖湿气流正在向北移动。虽然移动速度比较缓慢,但是仍然在向北移动,等到到达北方以后,就可能会在北方地区形成降水。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温带季风性气候,这种气候就是在每年的五六月份从海洋上进来的暖湿气流携带着大量的水气进入陆地,在进入陆地以后会逐渐的形成降水。因为这些暖湿气流大多数条件下是先在南方登陆的,所以一般来说南方的降水比较大,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
在南方持续一个月之后会向北移动。但是这个过程非常的缓慢,因为在向北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其他气流的影响,从而改变方向。或者是遇到寒冷气流的影响,使得降水量减少。在气流运动的过程中,这两种情况都是有可能会遇到的。
这股暖湿气流。经过一些寒冷气流的层层阻击,到达北方以后,总量已经比较少了。但是如果遇到其他气流的汇集仍然可以形成降水。所以在南方地区持续性降水以后,雨带可能会向北移动。再向北移动的过程中,就有可能也会带来持续性的降水。
所以天气预报说京津冀地区可能会有持续性的降水,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每年在这个时候都会形成一些持续性的降水。虽然降水量有大有效,但是大约这个时候都是雨季。都是会有降水的,所以这个预报我觉得是非常准确的。
如果真的发生了大暴雨,大家一定要注意出行安全,特别是没有其他任务的情况下不要出门。如果出门的话,风会非常大会影响到你的人身安全。如果没有办法,实在要出门去工作,那就要带好。防雨的工具,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骑电动车或者自行车。
因为在下雨量比较大的时候,路面上可能会出现积水,这些积水会影响你的出行。如果不注意的话,有可能还会被流量比较大的水冲走。这样的话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综上所述,报道中认为京津冀地区可能有大暴雨,实际上是非常正确的。因为现在南方的降雨量已经非常大了,雨带正在向北方移动。等到雨带到达北方以后,降水量肯定会增加。所以大家一定要带好防雨的工具,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轻易出门。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个人之见,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点赞!
这个降雨量100毫米是什么概念啊
明天暴雨连下3天,今夏属于雨多的情况。农谚中对于夏季雨水的描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说明。具体如下:
夏天是雨水充沛的季节,而农谚中常说“夏满三伏,雨满三日”,意味着在夏满三伏的时候,会有连续三天的雨水。这说明夏季雨水较多,且常常以连续性降雨的形式出现。
夏季天气炎热,空气稳定不容易产生对流,但由于高温引发强烈对流活动,所以夏天经常会出现雷雨天气。根据农谚,夏日雷多则预示着雨水会比较多。雷雨天气的出现,往往会带来一段时间的降雨,进一步证实夏季雨水较多的说法。
夏季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雨季,而杨柳树是夏季的代表植物之一。农谚中有“杨柳千条拂面来”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夏季绿树成荫下的景象。而这种枝繁叶茂的杨柳,也暗示着夏季会有大量的雨水降临。
农谚中还有一句“大雨顶瓜瓜”,意指当大雨来临时,瓜果的茎叶会被雨水压弯,显示了夏季雨水较多的情况。这说明夏季是瓜果生长的关键季节之一,也需要充足的雨水来滋润生长。综上所述,根据农谚的描述以及夏季的天气特点,可以得出今夏属于雨多的情况。
连续三天的暴雨预示着夏季降水较多,与夏满三伏、雷多雨水多等农谚相吻合。此外,杨柳拂面、大雨顶瓜瓜等形象的描述也揭示了夏季雨水的丰富。因此,在明天暴雨连下3天的情况下,可以判断今夏属于雨多的情况。
扩展知识:
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常在积雨云中形成。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降雨量100毫米可以称为大暴雨。降雨地区内任意一个地点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积蓄的水层深度为100毫米。
通常说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衡量。其中小雨指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中雨日降雨量为10~24.9毫米;大雨降雨量为25~49.9毫米;暴雨降雨量为50~99.9毫米;大暴雨降雨量为100~250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在250毫米以上。
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以毫米计算。根据国家防办《防汛手册》规定,凡24小时的累计降雨量超过50毫米者定为暴雨。
扩展资料:
降雨量一般用雨量筒测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松等。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
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 液态降水量称为雨量,有时两者也作为同义词。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常用mm/h或mm/min为单位。单位时间的雨量称为雨强。
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532.0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66.1毫米。
降水现象是指云中液态水或固态水向地面降落的一种天气现象,准确测量降水对于天气预报、气候分析以及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预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降雨量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