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宜章寄快递到黑龙江多久

2.气象灾害

宜章天气近一周天气_宜章一周天气预报15天

丹霞山

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位于韶关市,面积290平方公里,是广东省最大、最美的风景区。自1988年以来,丹霞山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是世界上以丹霞地貌命名的地方。

丹霞山由680多块红色砾石岩石组成,屋顶平坦,山体陡峭,山麓平缓。它美如一堆牡丹,亮如皓天,以赤壁赤壁为特色。据地质学家研究,在世界上发现的1200多种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景色最美的集中分布区。1.4亿年至7000万年前,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周边山脉强烈隆升。盆地内接受了大量的碎屑沉积物,形成了非常厚的红色地层。大约7000年前,地壳上升并逐渐被侵蚀。

从600万年前开始,盆地多次间歇性上升,平均每万年上升1米左右。同时流水切割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红山群,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对丹霞山的地层、构造、地貌、发育过程、作用力、自然环境、生态演变等方面的研究是中国丹霞地貌区最细致、最深入的,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研究基地和科普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丹霞山景区内有大小石峰、石墙、石柱、天然桥梁680余处。群峰如林,密密麻麻,参差有序。峡谷幽深,古树茂盛,幽雅宁静,一尘不染。锦江纵贯南北,沿途青山碧水,竹树婆娑,美景满江,柔情似水。丹霞山有80多座佛教寺庙和石窟寺,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诗词歌赋和摩崖石刻,极具历史文化价值。

在内外力量的作用下,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有流水、冰川、风沙、海岸、丹霞等。丹霞地貌因丹霞山而得名。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所谓红层,是指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现在你可以看到悬崖上厚厚的和薄薄的沉积层理。粗粒岩石层称为砾岩,细而均匀的岩石层称为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霞的广泛发育,形成了方山、石壁、石峰、石柱等顶平、体陡、脚缓的奇特险峻地貌。

20世纪20年代,我国学者率先以丹霞山为基点对红层地貌进行了科学研究,因此红层地貌被命名为丹霞地貌。世界丹霞山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其中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全、形态最丰富、景色最美,具有雄、奇、美、险、幽、峻、开的特点。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曾认为,丹霞山无论从规模还是景色来说,都是世界第一,中国第一。丹霞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

它横跨仁化县和曲江县,由丹霞山、大石山和少师山组成。少室山风景区离市区只有十公里。开发较早的丹霞山景区是目前的主要景区,距韶关市区50公里。它有380多个大大小小的石峰,石城堡,石墙和石桥,36个洞穴。由三个景观层组成:下层为金石岩景观层。这里的石墙纵横交错,四季变化,最大的洞穴金石岩在

北宋时,僧人被这里奇特的洞穴和奇妙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开辟此地为佛教徒的净土,修建了十八安堂这就是丹霞山风景建筑的开端。如今,当年的建筑大部分都不见了。现存的尼姑是1981年重建的。这次除了恢复原来的佛像,观音菩萨及其32个化身(即变容体)都是新塑造的,姿态各异。赵振初老师曾写诗赞美:泥塑不厌,向往敦煌哀叹先贤。沿此层还有一些景点,如孟珏关、田童洞、一线天、马尾泉等。中间层是别川寺景观层。

别川寺,建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由明末正直高僧所建。是岭南十大丛林之一。该层主要景观有杰哥晨钟、宋健冯涛、朱坡烟雨、双池碧河、鸳鸯树、独特天空等。山上的摩崖石刻,最早最大的字体是南诏儒雷写的金燕二字,每幅都有五尺多长;字数最多的是明末李崇茂写的《丹霞山记》,全文1344字。从别川寺出来,第二次关闭大门后,沿着铁链爬上了一条几乎垂直的石板路,然后就来到了丹霞山的顶级顶级景观层。

这里不仅是看日出的最佳地点,还有螺柱顶的宝塔、奶泉里的春走、鱼台的清新空气、虹桥的青翠景色等古今称赞的景观。三桂和尚墓地也建在这里。在丹霞山脚下,有一个狭长的水库祥龙湖。湖周围有三岩、六洞、十八峰、山水,非常吸引人。不远处,就是新开发的闻名中外的阳元山景区。在这个地区,建在悬崖上的古老农舍是山民躲避战争或土匪的临时住所。丹山西部为大石山景区,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这个地区是丹霞山最高的地方。

丹霞山的最高峰,如八寨(海拔626米)、海岩(海拔615米)、平头村(海拔584米)、茶壶峰(海拔572米)、边寨(海拔516米),都集中在这里。该地区保持了原始的山野风光,雄伟陡峭的山丘,遮挡阳光的森林,常年的溪流等等。贯穿丹霞盆地的河流叫晋江,在区内由北向南蜿蜒38公里。春天,阳元石到丹霞山8公里的河段,景色特别美,春江沿岸烟树,玉女拦河,大象东渡,仙翁在江中垂钓,狮子回望,童子牧象,天幕垂帘,巨轮扬帆,白虎作揖,金水沙滩之声。

少室山风景区位于丹霞山风景区的东南边缘,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美丽的神话和古老的传说给这片土地涂上了神奇的色彩。据说,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经过此地,爬山,玩哨乐。优美的音乐感动了周围的岩石,把它们变成了形状奇怪的三十六石,因此得名少师。隋炀帝九年(公元589年),东衡州以少师(今韶关旧称)之名改称韶州。从那时起,少师就出名了,并在唐宋时期成为一个著名的景点。历代的文人墨客、政治家都来这里参观,抒发情怀。

唐瑜、苏颂东坡、杨万里都曾在此题诗。在丹霞山,还有大理的摩崖石刻、悬棺墓、石窟寺遗址等人文景观。另外,比如有土匪藏在一个洞里的金块;一些传说,如藏在小屋里的金碗棺材,给丹霞山增添了迷人的神秘色彩。丹霞山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生物资源丰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度,年降雨量1640mm。有很多种植物

1987年,这里发现的一株达摩兰是稀世珍宝。当时全世界只发现两株(另一株发现于台湾省达摩寺,故名达摩兰)。这株丹霞达摩兰在香港一年一度的花市上一出来就被标价100万港币。每次花开的时候,满山都是丹霞蓝的香味,游人循着香味寻找痕迹,让他们玩得有些开心。丹山区出产的白毛尖是著名特产,绿茶中的珍品,曾是清朝嘉庆年间的宫廷贡品。它的茶齿很厚,密被银白色的绒毛,茶汤清澈黄亮,味道香甜,有一种天然的兰花香味。

是中国三大名白毛茶之首,曾获林业部林产名优新品交易会金奖。位置:广东省韶关市东北54公里,距仁化县城9公里。交通:韶关至华东、华北、西南各大铁路干线均有列车停靠。去丹霞山旅游可以在韶关站下车,然后在火车站广场转车就可以去丹霞山了。从韶关到丹霞山只有50公里,车程40分钟。此外,韶关火车站每15分钟有一辆豪华大巴,从早上6点到晚上7点,票价10元。门票:丹霞门票平日100,节假日120,学生半价。本地人10元就可以办年卡。

进入景点需要扫描指纹,基本不存在逃票的可能。但是进了杨元山,出口有时候没人看守。胆子大的话可以试试缆车40一人,一车可以坐4个人,20人左右的大团可以试试淡季砍价。有一定的成功机会。住宿:淡季住宿便宜,可以控制在50-100,200-300元够十几个人,但是味道和质量.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乳源县五指山,属于南岭山脉中段,是珠江支流北江的发源地。这里有广东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其中石坑岗是广东最高峰。

由于多雨的山区,有大量的急流和瀑布,有丰富的水资源。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不仅是旅游的好去处,也是探险和科学研究的最佳场所。交通:每天中午12点左右从韶关汽车站有班车到南岭森林公园。票价在18元左右。如果你错过了班车,你只能乘坐路过的公共汽车。

门票:30元温馨提示:粤北山区气温低,天气多变,要多带衣服雨具。森林很滑,最好穿防滑鞋。在夏天,你应该穿长裤和长袖,以防止昆虫叮咬。北瑶寨北瑶寨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北54公里的山区,距韶关市区56公里。因有形似龟鱼背的山丘,故名龟背。因为龟字的笔画难写,所以被误称为必须背。后面前16公里,就是黄龙景区。这里峰峦叠翠,层次分明,山川如画,美不胜收。黄龙风景区是应时砂岩的高山峡谷地貌,奇峰、怪石、怪石形成了各种景观,包括黄龙、黄凤、神女问圣甲虫、石板、笔架峰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

碧瑶村依山而建,有独特的树皮房和竹楼。依山傍水的吊脚楼很独特。北应该是居住在美国、泰国、法国、缅甸、老挝等地的瑶族的发源地。居住在这里的6000多名瑶族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属于郭珊瑶族。除了瑶语,客家话也在瑶区广泛使用。瑶族穿着五颜六色的刺绣服装,男女能歌善舞,用民歌表达爱意。他们热情好客,用香甜的瑶山茶、美味的竹筒饭和自制的姚佳水酒招待客人。你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

西北和西部四面环山,属于高山地带。侵蚀高原地貌显著,是韶关主要的石灰岩地区之一。隶属东北丘陵地区,两岸地势平坦。全县有102座1000米以上的山峰,北有头寨山,南有大东山,北有狗尾嶂山,湖南宜章县与广东阳山县交界处的石坑峪山,为广东省最高峰,海拔1902米。

河流主要从乐昌流入县城东北角,乌江经桂头镇流入韶关;发源于西北县与阳山交界处的牙叉顶,自西向东流入南水水库,经县城流入北江汝江(又名南水河);发源于湖南省西北县与宜章县交界处的猛坑石东麓,由西北向东南经大坪、大乔、碧北、桂头流入乌江阳西河;蚂蚁岩,发源于天净山北麓,由北向南流经洛阳、大埔至英德市大滩河。门票:35元(30元门票5元高空表演)温馨提示:1。普通游客在没有专业人员陪同的情况下,不要去远足;身体虚弱的人最好选择去谷底的观光梯,沿着梯上下很费力。

2.谷底的温度很低。如果想徒步游览大峡谷,需要准备好衣服,穿上防滑鞋。最好带少量食物,这样饿的时候可以补充。风彩楼风彩楼位于韶关市,西临武水,东临镇江。它是明朝弘治年间邵州知府钱泳为纪念北宋名臣于禁而建,后多次重修。御景素有多以风采为主的美誉,故名风采楼。

明代文人陈白沙所作的《风彩楼》墨迹,柔韧苍劲,自然飘逸,镌刻成石碑,悬挂于门楼之上。集风楼高约22米,重檐青瓦,三重檐,中间有小穹顶。整个建筑宏伟、独特、气派。是韶关市的标志性建筑,现为韶关市博物馆。九龙十八滩位于郑源乌江、北江、珠江水系石平-乐昌段上游。为流水地貌,全长约61公里,总落差65米。大多数山谷都在60以上,有些几乎是垂直的。由于落差大,水量丰富,河水湍急咆哮,形成许多急流险滩。

长,即急流,指落差较大的狭窄河段;所谓滩,是指河底宽、水浅的江面。漂流时,你乘橡皮艇穿过,它被浪峰托起,再抛下,惊险刺激。但与专业漂流或探险不同,旅游漂流的程度对游客并不构成威胁,安全是绝对有保障的。自1987年开通九一八沙滩漂流以来,至今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没有危险》漂流不仅适合青少年,也适合老年人。

但是,如果有人认为九龙十八滩永远在惊涛骇浪中漂流,这里其实有风平浪静的河段。这时,你可以像乘船过三峡或游览漓江一样,欣赏两岸如画的风景,听船夫讲述江上的故事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沿江山青水清,三峡雄伟,漓江秀美。过了鱼鳞滩,河水溢出了河中央的鹅卵石,还有鸡鸣般的声音,妙不可言。最美的地方在梅陇和京龙之间。在这里,山谷形状奇特,两边植被茂密。山鹰不时飞过蓝天,鱼儿跃出水面。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因关中旱涝而被贬到阳山岭的文豪韩愈,忍不住有感而发,写下了风筝四个大字

汉武帝西平初年(公元171年),桂阳太守周信南下,看到河水汹涌。岩石翻滚咆哮,海浪隆隆雷鸣。他忍不住苦了旅途,苦了船民,于是组织民工整治河道。此后商旅皆喜,后人念其功德,将军寺改名为周付军寺,并刻有《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功勋之纪铭》年石碑,置于寺内(今刘一)。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谏遇佛骨,被贬为潮刺史。他上任时,又经过九龙和十八潭。他待在寺庙里,写了《泷吏》首诗。后人将寺改名为韩禹龙寺,形成了一座供奉、和韩的寺庙。以前船夫经过此地,都要去庙里拜神祈福。1925年秋,伟人毛泽东到广州农业讲堂,曾飞越九个沙滩。1987年,乐昌市旅游局开设了全国首个河流漂流旅游项目,九龙十八滩成为勇者旅游胜地。著名的大瑶山隧道贯穿其中,为九龙十八潭增添了别样的风情。

近年来,来这里漂流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体验着与大自然搏斗的无穷乐趣和近在咫尺的旅程。岭金鸡岭,位于广东北大门岭南第一镇石平镇,距韶关市103公里,属乐昌市管辖。因山脊西北峰有巨石,形似雄鸡,昂首望北,故名,为广东省八景之一。金鸡岭与福建武夷山、仁化丹霞山同属丹霞地貌,海拔338米,相对高度168米。其四周峭壁如刀,雄伟险峻。它可以从东、西、北三个方向进山,最陡的是北路,尤其是东路和西路,悬崖裂缝的地方。金鸡岭险要,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去过金鸡岭的游客称之为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峨眉山之美,青城山之幽。和盆景一样,是岭南的著名景点。从石平镇中心街的金鸡岭门可以看到高耸入云的一字峰和丫蛋的悬崖。字峰长350多米,宽3-6米,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屏障。它被视为一面墙,有侧视和俯视成龙的山峰。

登上世界之巅,蜿蜒的乌江从湖南流向广东。极湘粤,远山近江,全镇尽收眼底。字峰右侧的海螺峰和孔雀峰,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在字峰的中间矗立着一座名为盛清阁的漂亮的亭子,在那里可以找到许多看太阳的美丽图像。此外,盛清阁的起源也是太平天国洪秀全的妹妹洪反抗清朝的传说。

至今,山脊上仍有许多与洪焦璇有关的传说和相关遗迹。总平台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洪雕像。她手里拿着一把战刀,看着眼前的训练场。太平军女兵驻扎金鸡岭时,这些女中豪杰经常在这里表演武术。洪女兵放武器的山洞也叫别洞。奇特的是山外有山,洞内有洞。这个洞穴过去是用来储存武器的。

现为石刻,长86米,16组,讲述了洪在金鸡岭反清斗争的故事。它配有插图,精美的浮雕艺术和生动的人物。离兵器岩百余步,便是观景亭。游客来到这里豁然开朗。每当第一缕阳光普照,就能看到仙山阵迎接远方来客的媚态,丹霞为红日而精彩。这里一年四季景色不同,一天的早晚也不一样。在贝欣山谷

百步之梯下,是一条地势隐蔽的窄谷。传说金鸡的配偶选择此地产卵,故称蛋谷。母鸡孵出的小鸡被成群取出,到外地定居,以便有后代。昌古佛岩鹰扑鸡的场景,有人说是他的后代。爬上螺旋楼梯的顶端就是朝阳亭。什么是朝阳阁?无论是日出还是日落,阳光总是照耀着这个亭子。

西京古道早就听说广东南雄县梅岭脚下有一条梅关大道,是唐玄宗年间曲江圣人张九龄挖掘的。但我不知道乳源还有另一条西京大道,西京古道的存在比梅观大道早了690年。一条到西安,一条经梅岭、赣江、长江、运河到中原,揭示了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从西北高原向中原的迁移。红尘中一公主一笑,谁知是荔枝。唐玄宗对柏杨贵妃很满意,不惜以快马接力的方式将新鲜的荔枝送到西京长安。然而,只有杨贵妃一个人喜欢吃荔枝,喜出望外的汉朝皇帝刘彻也喜欢吃荔枝。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下令从广东搬来100颗荔枝,并专门在长安城外修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富丽宫殿来种植。但由于气候和土壤无法生长,武帝大怒,杀了几十个史家。于是,岭南各地每年定期向朝廷进贡。当时南北没有通道,只好从现在的福建闽侯县漂上来。然而,海上风浪很大,经常发生沉船事故。

公元26年,朝廷决定开凿一条从今英德经曲江、乳源、乐昌到湖南临武县的南北通道,行程160多公里,其中乳源90多公里。一千八百多年前,岭南大地覆盖着原始森林,这里出现了犀牛和野象。除了叠山爬梯之外,古道的地形差异很大,几十里之内气候差异很大。然而,一米多宽的麻石却是隔着崇山峻岭铺成的,施工工程之艰巨可想而知。从此,向朝廷进贡荔枝等鲜果的驿马日夜从这条古道运往北方。由于路途遥远,障碍崎岖,途中有恶虫猛兽,许多马匹或马匹因劳累、疾病或毒虫中毒而死亡。东汉十五年(公元103年),湖南临武县颁布开悟县令。他冒着生命危险上朝,要求朝廷避免向岭南的荔枝、龙眼等鲜果进贡,并告诫明这两样东西未必能延年益寿。

法院同意了。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西京古道经历了历代王朝的修缮,成为当时传递信息、运输货物的高速公路。如今,西京古道大部分已经湮灭,乳源只剩下两段各2.5km。我沿着猴子岭的一条古道走着,猴子岭位于红云镇和大乔镇之间。它像一条蛇一样盘旋在荒山野岭中。它全是石头做的,只有1米多宽。

当我爬上楼梯时,我看到一些石板上的踩踏凹印清晰可见,磨损很深。这是马蹄不断践踏留下的痕迹.我认为唐代大诗人韩愈因谏遇佛骨而被贬潮州。给晁的一封信。当地百姓佩服这位为悟而欲除邪,愿惜晚年的好官。现在到处都可以找到纪念他的纪念碑,如韩信亭辛香枝,杨枝亭杨枝,以及韩文公的石葬、韩文公庙等。漫步在杨志馆,当地人讲述了一个善恶自古冰炭同的故事。唐咸亨二年,唐高宠废除了大官吴敏芝的姓氏

云门山大觉寺云门山大觉寺,俗称云门寺,位于距乳源瑶族自治县伤心公里的慈雪峰脚下。它是中国禅宗五大宗派之一的云门宗的发源地。云门寺发源地,距今1069年历史,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1993年,它被定为全国重点寺庙之一。该寺由禅师燕文于南汉干衡七年(923年)创建,927年建成后命名为广泰寺。963年升为大觉寺,名称沿用至今。云门派由燕文禅师创立,与湖南的湖阳派、河北的林佶派、江西的曹洞宗派、南京的法眼派齐名,并称为佛教五大派。

历经沧桑,该寺于1943年由禅师许云重修。1983年,国务院将其列为中国汉族地区142处重点保护的寺庙之一。寺庙依然存在,山门内壁保存着大宝元年(958)《盘古开天地》和大宝七年(964)《女娲补天》两块著名的石碑。寺内有五尊缅甸玉佛造像,大雄宝殿内三面墙上用陶瓷制作的大型彩瓷佛像画,生动描绘了十八罗汉和二十四天象。寺后有虚云纪念馆和佛塔。后山有一瀑布,又名桂花潭瀑布,从30多米高的悬崖顶上奔泻而下。觉禅寺位于县城东北6公里的云门山脚下。

云门山海拔1215米,峰顶直插云霄。云朵经常遮住山峰。旁边是脉连云门山的表演峰,古称乳源八景之一的。南雄梅关位于广东、江西交界处,南雄县城东北30公里处。它以其危险的地形而闻名。这里曾经是古战场,当年红军就来过。梅岭之巅的梅关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它的建立始于秦朝,唐代张九龄在这里开辟了梅观古道,方便南北交通。现存的关楼,建于宋嘉佑年间,古朴宏伟。北面的南岳雄关,南面的岭南第一关,是明朝万历年间南雄知府蒋捷题写的。梅关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不仅有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梅关古道,还有漫山遍野的梅花。无数的诗人和学者来观赏梅花。交通:从韶关坐车到南雄县,再转梅关。提示:元旦、春节来梅观,可以看到满山盛开的梅花。满堂客家围满堂客家围位于始兴县隘子镇,

距县城65公里。该建筑群建于清道光五年,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它们都是由水磨青砖和青石拱门,内外有三层。占地20余亩,有祠堂3座,天井14座,房屋777间,最高四层,炮孔17个。据说从道光五年到咸丰九年用了35年才完成。被誉为岭南第一大围场。

前任省长叶选平撰写的《满堂红客家大围》,是粤北客家建筑的优秀典范。客家人在广东人口中占很大比例。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广东人,而是历史上多次从北方迁徙来开发南满地区的人,所以在广东被称为客家人。围屋是典型的客家民居,但目前现存的并不多。是比较完整的一个,值得一去。

Mabaren站点Mabaren站点由两个石灰岩孤立峰组成。山中洞穴纵横交错,上下相连,底层常年积水。中国东南部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化石发现地位于广东省南部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山石灰岩洞中

它由两座精致美丽的石灰岩山峰组成,一高一矮,看起来像一头狮子在北方,另一头在南方。形似金玉壶,北望似酣睡的雄狮,南望似翩翩起舞的雄狮,故名狮子岩。岩中洞窟纵横,洞中有洞,洞中有洞,遍布形状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狮子岩以出土的马坝人头骨遗址闻名中外。

景区内还有大型的马坝博物馆和张九龄纪念馆。目前,狮子山已经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旅游区。三应塔,原名项燕诗塔。位于中国广东南雄市永康路,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重建于明代郑桐十一年(1446年)。它最初是项燕庙的建筑之一。该塔为亭阁式砖塔结构,共9层,高50.2米(加上塔顶)。目前,三应塔是北宋初期广东省唯一一座可考当年的砖塔,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的每一层都有飞檐和栏杆,飞檐的梁头上挂着一口铜钟。全塔有48口铜钟。

另一方面,在屋檐和屋脊的尽头,各蹲着一个酱红色的陶器童话,是作为托福的标志送来的。据说该塔能在项燕寺镜面光滑的墙壁上反射出三个塔影,一个影朝上,两个影倒挂,故改名为三应塔。不幸的是,项燕神庙已经被摧毁,游客们再也看不到这一美妙的景象了。如果人们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在塔檐上的每一道脊的尽头都有一个酱红色的陶仙。至于三应塔的陶器,还有一个流传的故事:南朝的长子萧统隐居始兴,师从傅大师。有一年,在始兴,南雄一带发生瘟疫,死了很多人。

只有用野生动物的角磨水喝,才能治好病。萧统为了给人民治疗这种病,从始兴追到南雄,追到三应塔后抓住了它。百姓得到救治,萧统因积劳成疾不幸去世。后来,为了纪念仁慈的王子萧统,也为了表达他对托福考试的祝愿,他在建塔的时候,把陶制的童话放在了塔的屋檐上。

从宜章寄快递到黑龙江多久

连州市属于广东省,由清远市代管。

位于广东省清远市西北部,小北江的上游,东南毗邻阳山县,西南连接连南县,西北与湖南省蓝山、江华两县相连,北与湖南省临武县交界,东北靠湖南省宜章县境,全市总面积2663.33平方千米。

连州市地处南岭山脉南麓,西、北、东三面山地,中部稍低,均为丘陵地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受季风影响,境内河流属北江(珠江支流)支流连江水系。截至2021年,连州市辖10个镇、2个民族乡。

连州市是全国非金属矿工业开发示范基地、中国碳酸钙之城、中国摄影之城(乡)、中国水晶梨之乡、中国红葱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市)。

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中国最佳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

连州市气候:

连州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受季风影响。冬半年(10月~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夏半年(4月~9月)盛行夏季风,主要是西南风。在东亚季风环流背景制约下,连州市冬季常吹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常吹偏南风,盛行暖湿气流,气候高温多雨。

另外,由于地形(南岭山脉)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春暖迟、秋寒早”的山区气候特征。直接影响连州市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大、中尺度天气系统:冬春季主要是极地大陆高压及其前沿的冷锋,夏秋季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台风)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连州市

气象灾害

这两地寄快递一般需要5至10天。

根据今日头条资料显示,宜章到黑龙江之间的距离为2972.7公里,比较远,因此快递的运送时间也会相应地延长,一般从宜章寄快递到黑龙江需要约5至10天左右的时间。具体时间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天气、交通状况、快递公司效率等都会对运输时间产生影响。

从宜章寄快递到黑龙江的流程:快递公司会派专人到你所在的地址进行上门取件;然后快递运输到达目的地后,需要进行分拣和处理,包括清关、入库等操作。这一过程一般需要1到2天。最后,快递公司会将货物派送到收件人的地址,一般需要1到2天。

湖南省绝大部分属中亚热带,冷暖空气在境内剧烈交接,天气复杂多变,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灾害的可能。春季、秋季低温、冰冻、洪涝,以及干旱灾害频繁发生,危害很大。据统计,从1988~1997年间,全省因气象灾害每年平均损失约153.77亿元,其中1996年达508亿元,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2%,占农业生产总值的20.5%。

10.1.1 干旱

(一)干旱特点

湖南干旱四季均有,出现频繁,危害最大的是夏秋干旱,其中又以秋旱为甚。由于气候、地形、土壤、水利、耕作制度和抗旱能力等不同,造成了明显的地区差异。以湘中丘陵地区最为严重,包括隆回、邵阳、邵东、衡阳、湘乡、双峰、涟源、新化、新邵、宁乡、长沙、望城等县,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递减,旱情比较少见的是湘东南和湘西南山地。

从干旱出现次数和频率来看,以衡阳、邵阳、长沙等湘水资水沿岸的河谷盆地最高,小旱以上的频率达80%~85%,即十年中只有1~2年不旱,大旱频率30%~50%,即2~3年有一大旱。洞庭湖区的岳阳、常德等地干旱频率也较高,略次于湘中地区,但因湖区水源充足,灌溉条件好,不容易造成灾害。湘西和湘东南山地出现频率较少,小旱以上频率为50%~60%,大旱以上频率在15%以下,一般旱情轻。此外,各地干旱出现有显著差别,有旱、无旱或轻重干旱往往交替出现。

我们对全省不同县份无雨日数和几种作物气候产量(斤/亩)进行统计分析,将无雨日数40~60天以上定为干旱年,60~80天定为大旱年,80天以上定为特大干旱年。我省干旱年、大旱年、特大旱年的频数分布,均以东南较大,西北较小,在湘西一带3~4年一遇,湘东的长沙、衡阳、岳阳,及湘南零陵及湘西南角的通道,大约3年2遇,郴州是两年半一遇。三年左右一遇的是雪峰山东延部分的益阳,安化、新化等地。

大旱级以上旱年频数最大的有两个区,一个是衡阳盆地和祁阳、零陵丘陵洼地,大旱中心在衡阳,另一个区为洞庭湖平原,大旱中心在岳阳,然后分别向四周减小。雪峰山以西、罗霄山、南岭等山地基本上没有大旱,个别地区大旱10~20年一遇。

据降水距平百分率ΔR=(Rmax-Rmin)/R×100%),按-20<ΔR<-10为偏旱年、ΔR≤-20为干旱年的标准划分(天气预报业务评定办法),对1951~1995年桑植、沅陵、常德、岳阳、芷江、邵阳、长沙、衡阳、零陵和郴州10个站平均降水量的距平百分率进行了统计。其结果为20世纪50年代的9年中,1年干旱,60年代3年干旱,70年代3年偏干旱,80年代2年为偏干旱。

(二)干旱遥感调查

用作物缺水系数法和土壤热惯量法对干旱情况进行气象卫星遥感调查。通过对我省卫星遥感资料(1998年、1992年)和全省各地气象资料及灾情资料进行分析,确定不同等级干旱所对应遥感统计值划分阈值,然后转换成相应干旱等级值,再根据各地相应降水距平百分率,进行综合评判,并对全省干旱灾害遥感数值分布图进行补充、订正。

由于热惯量法原则上只对裸露土壤适用,在有覆盖的情况下,植被会改变土壤的热传导性质。为了在高植被覆盖区对作物的旱灾进行遥感监测,采用“供水指数法”(Vegetation Supply Index)。当作物遇到干旱时,作物供水不足,一方面作物的生长受到影响,卫星遥感的植被指数将降低,另一方面作物的冠层温度将升高。这是由于干旱造成的作物供水不足,作物没有足够的水供给叶子表面的蒸发,被迫关闭一部分气孔,致使植被冠层温度升高。我们定义的植被供水指数VSWI为: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CH 1、CH 2是 NOAA卫星或 FY-1卫星第一、第二通道的反照率,Ts 是 NOAA卫星或FY-1卫星遥感到的作物冠层温度。

我们选用1998年10月15日14∶30的NOAA卫星遥感进行分析:

(1)对卫星遥感进行几何校正;

(2)使用信息提取技术提取我省卫星遥感数据;

(3)对水体与非水体进行区分,将NDVI<0.1的象素点判定为水体,此点无旱情;

(4)确定水体后,NDVI的值域为0.00103~0.6111,VSWI的值域为0.00001~0.01109;

(5)将VSWI乘以900,取整,值域变为0~9;

(6)用9减去VSWI,值为0~2的判定为基本无旱情,3~4的为轻度旱情,5~6的为中度旱情,6以上的为重度旱情。

将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评判,将评判的结果进行0.618优选法,对湖南省干旱灾害进行分区。

湘中重旱区:主要为衡阳、株洲、湘潭、长沙等地,大多为丘陵、盆地,降水量大多在1300 mm以下,是我省少雨中心之一,其4~9 月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差为负值,土壤结构较差,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多,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近年虽然植被得到一定恢复,但很多土地“保水”、“保土”能力仍然很差,极易发生干旱,一般干旱年出现频率43.3%,大旱年出现频率10%,特大旱年也达3.3%。本区长沙县、望城、浏阳、株洲、湘潭、韶山、湘乡、衡山、衡东部分丘陵近年森林植被恢复好,加上水利设施兴建较多,干旱有所缓解,因此该区内有许多地方为中、轻、甚至基本无旱区。

湘南重、中旱区:邵阳市附近数县,零陵大部分县,郴州部分县,其中邵阳、祁阳、新邵、隆回等县,大多年降水量在1300 mm以下,干旱出现频率也较高。其中邵阳秋旱的一般干旱出现频率16.2%,大旱年16.7%,夏秋连旱出现的年份频率居全省最高,达13.3%,大旱年份、特大旱年份分别达3.3%。

零陵数县1998年降水总量较历史偏少5成以上,突破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最低值,仅占全年降水量10%~20%,形成夏、秋、冬季连旱。由于气温较高,水分亏缺较大,导致晚稻和旱粮大幅度减产,库、塘、河干涸,多次出现森林火警、火灾。

由于该地区土壤多为白云岩风化而成的,土层不厚,保水、保土能力差,加上该区人口密集,人类对植被破坏也较重,如该区邵东、邵阳、隆回,祁阳等水利设施较少的地方,不但干旱严重,甚至人蓄饮水都较困难,遥感图上反映为重旱区,其他地方为中旱区。

湘北轻旱、基本无旱区:岳阳、常德、益阳一带是洞庭湖区,但降水量相对偏少,岳阳降水量1300 mm,华容为1200 mm,大多数县份年降水量在1300 mm以下,是全省降水量较少的地区之一,降水时间分配也不均匀。岳阳夏季出现干旱年份达23.3%,常德也达10%。秋旱频率更高,岳阳秋季出现干旱年份达23.3%,常德为30%。大旱年岳阳达6.7%,而常德达10%,属气候干旱。但由于客水较多,平均年入湖水量达3000亿m3,在有一定数量的提灌设施的地方,气候干旱引起灾情将会很轻。因此只在远离溪河、水利设施较差的丘岗地区,田土会因旱引起一些损失,这在遥感图上也有反映。

湘东山地轻旱区:主要是在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的东部和炎陵县,年降水量在1300~1400 mm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还有所增加。但降水时空分布均匀,加上山地多由以花岗岩为母岩形成的土壤,在森林和植被破坏较重的地方,干旱时有发生,尤其天水田和旱土发生干旱机会更多,因此在遥感图上也有星星点点的反映。一些水利设施或灌溉条件较好地区基本无旱。

湘西南轻旱区:主要是怀化市和娄底市、邵阳市的雪峰山各县。年降水量由西向东而减少,怀化降水量1444 mm,而东部年降水量只1170 mm。雪峰山迎风坡降水较多,降水随着海拔的升高还有所增加(以中部降水量最大)。武冈、城步、泸溪、辰溪、麻阳、溆浦、新晃等县丘岗地区,夏秋干旱仍然很严重。溆浦夏旱年频率达3.7%,秋旱年频率达40.7%,夏秋连旱大旱年达7.4%,特大旱年达3.7%。由于该区山地森林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受干旱危害很轻,仅开发过量的一些丘岗、天水田受干旱危害较重。在卫星遥感图上一些地方反映基本无旱。

南岭轻旱、基本无旱区:主要为桂东、汝城、郴州、宜章、蓝山、宁远、道县、江永等山区和江华县,大部年降水量在1400 mm左右,道县、蓝山、江华、桂东,汝城为全省5个多雨中心之一。该地降水基本上能满足作物需要,降水的年际差异虽然很大,但80%的年份降水量仍在1000 mm以上,一般不对农林作物构成干旱危害。由于该地区有一些岩溶山地,一些地方过度开发,仍然有夏秋干旱发生,尤其是一些天水田或水利设施较差的田土,受害也不轻,因此在遥感图上也有反映。

湘西北中、重旱区:包括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以及安化县,岩溶普遍,干旱危害仍然很严重。春季降水(3~4月份)较少,对春种作物造成一定危害;7~8月份降水虽然较多,但水分渗漏严重,加上土层薄,土壤保水性差,因此山地田土极易受旱。该区森林破坏严重,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因此在遥感解译图上山地和田土的干旱等级仍然很高。

10.1.2 低温冷害

(一)低温冷害特征

主要是春季低温冷害(包含3~4月低温,以及5月低温),秋季低温(主要是指寒露风),还有冬季的低温和冰冻。寒露风是晚稻生产中的主要气象灾害,寒露风危害晚稻的气象因子是低温,不同品种的抗害能力不一样。

1997年9月12~13日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入侵我省,日均气温由27℃~28℃降至22℃以下,13~19日全省各地相继出现连续3天及以上日平均温≤20℃的寒露风天气。长沙连续三天及以上日平均气温≤20℃寒露风出现在9月14日,按时间排居历史第二位。这次寒露风持续16天,其间最低日平均气温16.2℃,日最低气温12℃,平江县达9.5℃,长沙市24小时降温13.8℃,48小时降温14.9℃。长沙11 天无日照,9月中旬、下旬日照时数仅为49小时,比常年偏少46.5%。全省有5万亩晚稻,其中杂交稻85%左右,早中迟熟品种比例为1∶5∶4,湘北中熟多,湘南迟熟多,杂交稻以V46、V64为当家品种,常规稻以湘晚籼1号、余赤为当家品种。自北向南有70%~80%的晚稻在寒露风出现前齐穗,20%~30%在寒露风到来后抽穗,受害严重。

(二)低温冷害遥感调查

我们选取发生在1997年9月的一次涉及面广、强度大的寒露风作为典型个例进行遥感分析。

(1)亮温与地表温度:利用星载辐射计测量大气窗区辐射可用来探测地表特征,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陆地表面的红外辐射特性及其强度差异来分析热状态的变化规律。

绝对黑体的光谱辐射强度服从普朗克(Plank)定律: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式中,c1、c2为波尔兹曼常数,λ为波长,T为绝对温度。

当辐射体为黑体(如果在任何波长λ,有光谱比辐射率,则此物体为绝对黑体)时,这个温度就是物体的温度,否则,它就是物体的等效应黑体辐射温度,或简称亮温(亮度温度)。

假定地表面红外窗区通道的比辐射率为1,即可由卫星测得的辐射能量(计数值经过定标处理)用上述公式得到地表温度。

虽然地表比辐射率是随地物不同有所变化的,也并不完全为1,即不能把地面亮温简单作为地表温度来处理,但我们可以利用地表亮温的变化来定性地反映同一地物的地表温度变化或差异。

(2)通道选取:在辐射波段中,红外辐射(0.76~1000 μm)与温度的关系相当密切,因此,人们也称之为热辐射或温度辐射。其中,3.5~5.0 μm是遥感所用的主要红外窗区之一,对应气象卫星的AVHRR探测仪为第3通道,但此波段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和地球本身的热辐射在能量上大致相当,而8~14 μm是遥感中最常用的红外窗区,对应AVHRR为第4、5通道。由于地表温度通常为200~300 K,其自身的辐射能量大部分集中在8~12μm红外波段,处于地气系统热辐射极大值位置上,因此,我们选用第4通道作为冷害监测的基本通道。

(3)图像处理

定位处理:根据卫星轨道根数和扫描点的观测时间,计算出该时刻的瞬时轨道参数。由卫星姿态、扫描角和瞬时轨道参数计算卫星瞬时视场所对应的地面观测点的地理经纬度。

投影变换:对遥感图像作兰勃特投影变换。

几何校正:卫星原始图像会因多种原因引起几何位置上的变化,产生行列的不均匀,象元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等多种畸变。畸变的图像给解释分析、位置配准造成困难,因此必须对原始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其方法是:在卫星扫描图像及电子地图上选取河道的拐点和内湖等特征点作为控制点,根据两者的差异,用内插法进行地理位置的校正。

利用可见光和红外窗区通道测值进行云检测:AVHRR探测仪在第1、2和4、5通道的灵敏度较高(反射率为0.5%时,信噪比大于3,通道4的噪声温度≤0.1K),因而在范围不大的相邻视场内,观测结果相差应是很小的。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排除那些受云影响的观测数据。判式如下: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其中,i为通道序号,Cmax,i和Cmin,i分别为数据阵(即m×n个象元的观测数据)中的最高和最低值,C为阈值。当判别是满足时,即认为这些观测数据有受云覆盖的影响,应予剔除。

遥感图像的数字处理:对第4通道云区以外的象元值进行拉伸处理,根据其值域由小到大配以由冷到暖的调色板,且设置云区为显眼的天蓝色,再配上水红色的水系图及省界图。

(4)低温冷害遥感图像分析:从图上看出:湘西及怀化属较冷的区域,洞庭湖区次之,常德、岳阳地区较暖。在上述三大冷暖区中,又存在一些小片的不同地域。如在湘西、怀化冷区中以溆浦的溆水流域,麻阳的辰水、锦江流域,吉首的沱江流域,花垣的花垣河下游,保靖的里耶-隆头沿河等地却要相对暖些。又如常德、岳阳暖区中以慈利的县城东部、澧县的县城北部,岳阳的铁山水库南、北两侧等地要相对冷些。

城镇明显比周围农村要暖些,从图中可明显看出长沙、湘潭、株洲、常德、益阳,以及南县、桃江、宁乡、沅陵等市县城区的突出暖色斑块。

使用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计算自1997年9月13日至9月21日寒露风冷害强度指数,标于图中:从图中看出湘西、湘南普遍偏冷,湘中、湘北偏暖,洞庭湖区比常德、岳阳地区略偏冷,其大致趋势是基本一致的,但其测值受站点数目的限制,无法反映出更细致的分布特征。对于测站稀少的区域,特别是地形及不规则地区,则无法描述其变化规律。

10.1.3 洪涝灾害

(一)洪涝特征

洪涝灾害包括山洪、江河湖泊泛滥、内涝和内渍。史料中“*雨连旬”、“江湖水溢”、“大水灌城”、“尽成泽国”等记述比比皆是。洪涝灾害对人民的生产、生活的危害十分严重。据统计,1950年至1998年全省洪涝受灾面积累计达30348万亩,年平均619万亩,成灾面积累计13784万亩,年平均280万亩。特别是近十年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空间也在不断扩展,河流两岸和湖泊四周的平原地带越来越成为人口聚居的集结地和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因此,同样的洪水,遭受灾害的人口及经济损失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1)洪涝发生的频次。据史料分析,湖南省在近3000年的历史中,共有洪涝记载613年,其中全省性洪涝占18.1%,大范围的洪涝占20.4%,部分地区洪涝占61%。

(2)洪涝的地域分布。洪涝的成因主要是降水强度大及连续降水所致,因而洪涝的地域分布与暴雨的地域分布基本一致。以安化为中心的雪峰山端,以道县为中心的都庞岭与萌诸岭之间,以浏阳、平江为中心的幕阜山、连云山西部谷地是3个多暴雨区。慈利、沅陵、安化、张家界、岳阳、常德、浏阳、通道等地大暴雨出现机会较多,易遭洪涝。湖区及四水下游多渍涝。当四水上中游洪水汇注入洞庭湖而渲泄不及时,湖区亦易遭洪涝,此时若遇长江洪水倒灌,极易形成南北顶托之势,洪涝灾害将更为严重。

(3)洪涝的季节性。根据气象部门的统计资料,无论是全省性洪涝或区域性洪涝,均以夏季最多,冬季少见,春夏连涝频率亦不低。湘中、湘南春涝频率高于湘北、湘西;湘西秋涝频率高于湘中;湘西冬涝比其它地区要多。洪涝灾害与雨季开始迟早和大气环流及雨不定期的自南向北推移密切相关,雨季往往是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自南而北先后开始,因而常年4月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湘南,以永州、江永出现机率最大。5月洪涝普遍增多,永州、通道、长沙、芷工、邵阳、安化等地尤为突出。6月湘、资、沅、澧四水中下游及洞庭湖防汛进入紧张时期。7月洪涝主要出现在桑植、沅陵、芷江、通道一带的湘西北和湘南山地。8月湘东南由于易受台风影响而出现洪涝灾害,其他各地则较少出现,但有的年份台风挺进湘中、湘北,大气环流发生变异,亦可酿成洪涝灾害。

(4)洪涝的年际变化。据史料分析,在公元1400年以前,湖南省大范围严重洪涝年有明显的34年和110年准周期;在1401~1990年间,则有11、34、57、110和186年等较明显的周期振动。

此外,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形成湖南省旱涝同年的特点。即在同一年中同一地点先涝后旱,或先旱后涝,但以先涝后旱居多。据史料记载,在公元1201~1990年间,旱涝同年占年数24%,而先涝后旱者又占旱涝同年的76.3%,先旱后涝占23.7%。旱涝同年的地域分布有南旱北涝、南涝北旱、南北都旱涝三类。南旱北涝占47%,南涝北旱占27.4%,南北都旱涝的占25.2%。

(二)洪涝灾害等级分区评价

为了综合评价全省山丘区及洞庭湖区的洪涝灾害等级程度,我们以全省1∶50万的TM影像图的地形地貌解译为基本依据,并考虑气候特征、水系发育程度、土地类型、地质条件等综合因素,将全省划分为29个洪涝评价单元进行评价。

1∶50万TM卫片(TM4、TM7、TM3)单元解译标志如下:

水体:TM卫片表现为蓝色;

滩地:表现为桔红色或棕褐色(无纹理结构);

平原农田:表现为桔红色(块状分布);

岗地:粉白色;

丘陵:黄绿色;

低山:桔**(有山脉纹理构造),海拔在200~300 m;

中低山:桔红色(有山脉纹理构造),海拔300~400 m;

中山:深桔红色(有山脉纹理结构),海拔400~500 m;

中高山:黑绿色(有山脉纹理结构),海拔在500 m以上。

(1)评价因子的确定

形成洪涝的因子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子有气候方面的多年平均降雨量、暴雨日数、海拔高度等,它们对洪涝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其次为地貌类型、水系发育程度、水土流失状况、植被发育程度等,这些因子对洪涝有一定的影响。洪涝评价因子选取如下:

多年平均降雨量(QY);

暴雨日数(QD);

海拔高度(HG)∶从TM图像中读取;

地貌类型:从TM图像上获取;

水系发育程度:从TM图像上获取;

水土流失状况:从TM图像上获取;

植被发育程度:从TM图像上获取;

(2)评价模型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式中:Wi——第i个因子在所计算的评价单元中占的权重;

gi——第i个因子的得分值;

G——所计算的评价单元灾害程度的得分值。

根据评价结果及等级划分标准,进行数字统计集合,划分各地洪涝等级如下:

极度重灾区:洞庭湖区,包括华容、澧县、安乡县、常德市、汉寿、沅江。这些地区的洪涝灾害极为严重,基本上无山丘区的山洪灾。

重灾区:洞庭湖边缘的丘陵区,包括临澧县、桃源县、临湘市、桃江县、岳阳县、湘阴县、望城县,这些地区既有山丘区的山洪灾,也有湖区的洪涝灾害。而浏阳市、永顺县、桑植、张家界市、溆浦县、麻阳县、泸溪县、沅陵县、炎陵、汝城等县(市)的局部地区是山洪灾的重发地。

中度灾区:包括宁乡县、长沙市、长沙县、平江县、株洲、醴陵、怀化、芷江、冷水江市、新化县、祁阳县、东安县、永州市、耒阳市、郴州市、新邵县、邵阳县、邵阳市、邵东县、隆回县、洞口县、武冈县。

轻度灾区:包括涟源市、双峰市、娄底市、邵阳、新邵、隆回、新晃县、会同县、靖州自治县、耒阳、常宁、永兴。

(三)1998年洞庭湖地区特大洪涝灾害遥感调查

1998年湖南省湘、资、沅、澧四水及洞庭湖区相继发生特大暴雨洪水,形成了我省自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我们利用NOAA气象卫星、雷达及TM卫星的实时监测图像及调查,分析调查水情和灾情的变化情况。

(1)雨情调查:1998年全省平均降雨量1632.8mm,较正常年份偏多12.8%,其中湘中北地区7次受暴雨袭击。全省发生了四次大的暴雨过程,其中最大1小时降雨量达105 mm,400 mm以上降水量笼罩面积达3.5万km2,日最大降水量为300.7 mm。

1998年雨情特点表现为:一是雨季提前;二是暴雨强度大;三是暴雨频繁且接连发生,几次大的降雨过程集中在6月中旬、7月下旬和8月中旬,且每次暴雨持续时间在三天以上;四是暴雨中心较稳定,多次重复在湘江、资水中下游、澧水流域和沅水的酉水,导致这些地区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水灾害。

(2)水情调查:根据NOAA卫星监测所获得的图像分析,5月25日,洞庭湖区的主河道已无法分辨,湖面较枯水期有所增长,湖面水域已增至1890 km2,同时城陵矶下游长江干流江面明显增宽。6月中下旬,湘、资、沅水及洞庭湖区出现第二次集中降雨,洪水大量汇入洞庭湖,导致湖水水位逐步升高,从6月19日NOAA探测图可以看见,洞庭湖水面进一步扩大,湖面水面增至2039 km2。第三次,7月初湘、资、沅水流域洪水刚刚入湖,长江流域上游降大到暴雨,长江洪水倒灌进一步抬高了洞庭湖水位,使洞庭湖城陵矶出现第一个洪峰,水位近34.52 m。第四次,7月20日至26日,澧水、沅水中下游连降大暴雨,相继再次发生大洪水,与此同时,长江洪水入湖量大增,澧水、沅水下游洪水相互夹击,洞庭湖水位迅速上涨,洪峰水位35.48 m。根据7月28日NOAA卫星传送的图像显示,长江干流城陵矶处洪水范围增大,顶托严重,湖区淹没范围扩展至新墙、汨罗、湘阴等地,安乡被淹,湖区湖水面积已达2443 km2。第五次7月29日至8月1日,洪峰水位35.53 m,超过历年最高水位0.22 m,8月1日NOAA卫星传送图像显示,洞庭湖湖水面积增至2542 km2,淹没范围进一步扩大。第六次,8月15日至17日,长江干流宜昌出现最大一次洪峰,洪峰流量63600 m3/s,正好与澧水、沅水洪水相遇,使城陵矶水位于8月20日达1998年最高值35.94 m,超1954年水位1.39 m。8月22日NOAA卫星探测图像清楚显示,长江干流城陵矶至枝城段严重淹没,江河水面扩展,牌州湾及螺山卡口以上滞水严重,洪水排泄不畅,洞庭湖出水受阻,淹没范围增至石门、长沙、桃源一带,同时湖北荆江,湖南安乡、津市、澧县全线被淹。洞庭湖湖水面积达到2664 km2。

通过调查分析,1998年的水情特点表现为一是入湖流量大,洪峰次数多,由于“四水”和长江洪水源源不断地倾灌洞庭湖,致使洞庭湖出现巨大超额洪水;二是洪水组合恶劣,长江连续出现的8次洪峰与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区间洪水多次遭遇,使城陵矶连续出现5次洪峰;三是长江干流螺山卡口排洪功能的衰减,使长江洪水顶托严重,受长江洪水顶托的影响,洞庭湖区高危水位持续时间达两个多月。

(3)灾情:根据1998年7月31日洞庭湖区星载雷达数据(SAR)与美国陆地资源卫星(TM)图像叠合处理结果,进行洪涝淹没面积遥感调查。通过计算,1998年7月31日,洞庭湖区洪涝淹没总面积376.21万亩,受灾涉及18个县(市),其中城镇建设用地4.81万亩,农村居民点10.29万亩,水田234.92万亩,旱地19.05万亩,林地13.52万亩,草地0.09万亩,其他用地95.53万亩。经统计,受灾人口2879.9万人,死亡616人,倒塌房屋688600间,直接经济损失达329亿元。

经图像分析,本地区超过10万亩以上淹没面积的市(县)有沅江、安乡、湘阴、汉寿、澧县、南县、常德市辖区、华容、岳阳县、岳阳市辖区、益阳县等11个市(县)。其中沅江、安乡、湘阴、澧县、汉寿等五个县(市)灾情特别严重。安乡、澧县、津市、常德市辖区、汉寿县等地以溃坝、溃堤为主,其中7个万亩垸溃决被淹。其它市(县)则是以内涝积水为主的洪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