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气预报内容

2.气象台如何预报天气?

河南气象台天气预报今天_河南气象台预报天气视频

4月15日,受上游沙尘输送影响北京出现沙尘,15日20时至17日20时,北方部分地区有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15日20时至17日20时,受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大部、华北、黄淮、江淮等地先后有5~6级偏北风、阵风8~10级,北方地区局地10~12级,17日后风力明显减弱。上述部分地区气温下降4~6℃,局地8℃以上。

扩展资料

沙尘可能影响江南地区:

中央气象台4月15日18时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15日20时至16日20时,新疆东部和南疆盆地、甘肃北部和东部、内蒙古中西部、山西、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中西部、吉林西部、河南、山东、安徽中北部、江苏北部、湖北北部等地将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内蒙古中部部分地区有沙尘暴。

由于冷空气比较强,阵风风力较大,此次沙尘过程向南传输的速度会更快、距离更远,长江以北大部地区都将出现沙尘天气,16日甚至可能影响到江南地区;越往南影响越弱,所以江南地区出现扬沙天气的可能性较小,但PM10仍会显著升高。

海外网-北京泥雨过后未来两天持续大风

天气预报内容

天气预报属于信息。

信息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从物理学上来讲,信息与物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信息不是物质,虽然信息的传递需要能量,但是信息本身并不具有能量。信息最显著的特点是不能独立存在,信息的存在必须依托载体。

扩展资料:

信息虽然是不确定的,但还是有办法将它们进行量化的。消息发生的概率P(x)越大,信息量越小;反之,发生的概率越小,信息量就越大。

可见,信息量(我们用I来表示)和消息发生的概率是相反的关系。 当概率为1时,百分百发生的事,地球人都知道,所以信息量为0。

百度百科-信息

气象台如何预报天气?

天气预报(测)或气象预报(测)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从史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对天气进行预测来相应地安排其工作与生活(比如农业生产、军事行动等等)。

今天的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数据(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气压等等),然后使用目前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空气变化。由于大气过程的混乱以及今天科学并没有最终透彻地了解大气过程,因此天气预报总是有一定误差的。

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从“风云一号”等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扩展资料

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关注着对天文、对地震和对气象的预测。古代思想家董仲舒提出了“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的口号。前句是要臣民服从皇帝。后句是要皇帝听信天意。天意给皇帝的行动有了制约。这些天意多来自对天(如日食)和对地(如地震)的不认识,对极端天气和异常气候,如雷电、旱灾、水灾、火灾、蝗虫灾害等的不可预测。

对自然灾害的上(皇帝)下(臣民)无知为臣民们发表意见大开了方便之门。早期,天文和气象是不分家的。天文和气象都要观测和预报。三千年前,我国甲骨文中就有了关于天气实况的记录,包括风、云、虹、雨、雪、霜、霞、龙卷和雷暴等。自从有了文字记载了大量的天气事件后,一些知识分子终于有了对气候的认识。

在我国古代,观测天文气象,制定历法,了解和预测气候,最明确的用途是为了安排农事生产、祭祀及其他活动。卜辞中还反映出入们已经有预知天气状况的要求,这些都是和当时农业生产的需要相适应的。如远在春秋时代,古人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己完全确立。

气象台根据观测各项气象指标,比如气温、气压、地温、云层、风和卫星提供的资料,然后经过大型计算机运算的结果,通过电视台或网络向外进行预报。

完成一份天气预报,首先需要依次收集在一定时间段里从地面到高空的气象数据包括气温、气压、风向、风速、湿度等。

全国各地的人工地面气象站和自动地面气象站每天定时观测并记录下这些气象数据,汇总后发给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向气象数据中心汇报气象观测记录,因此,它是气象测站网的重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