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震原因

2.俄罗斯旅游景点介绍对话 旅游会话俄罗斯

3.地震多发国家有哪些

4.为啥子要地震呢?

堪察加天气预报15天_堪察加天气预报

俄罗斯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去俄罗斯旅游应该注意些什么?

1、在红场西面的克里姆林宫,它是俄罗斯的心脏地位、政治中心,红场上最主要的建筑,也是俄罗斯民族最负盛名的历史丰碑,还是全世界最美的建筑作品之一。克里姆林宫的中央是索皮尔雅娜广场,周围环绕的都是历史、艺术和纪念性建筑,中心是大伊凡钟楼,钟楼旁有世界最大的沙皇钟。克里姆林宫还珍藏了大量的文物,详细的记录了俄罗斯的历史。许多的俄罗斯之谜,在这里都能得到解答。

2、与克里姆林宫相邻的瓦西里大教堂,呈现的是16世纪俄罗斯民间建筑的艺术风格,它是俄罗斯东正教最华丽的建筑之一。整座教堂由9座塔楼巧妙地组合为一体;在高高的底座上耸立着8个亮丽色彩的塔楼,簇拥着中心塔。此教堂没有正、侧、背面之分,每一面都是正面。在建筑规模上看并不是很宏伟,但它独特的设计与美感让你忽视了这些缺点。

3、红砖银顶的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里面有最完整,最丰富的古币收藏室,还有大量的出土文物,这里丰富的展品和档案材料,全方位的介绍了俄罗斯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列宁墓就在红场的西侧,最初的列宁墓是木制结构的,后来改建后用的花岗石和大理石。如今的列宁墓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整体是个阶梯状的3个立方体,墓顶的平台两侧是个可以容纳上万人的观礼台。

俄罗斯旅游注意事项:

1、游客必须随身保管好自己的有效证件(护照)。

2、俄罗斯的通用货币为卢布,在口岸按当天的汇率兑换。

3、手机原则上可以带出境,但在俄罗斯边检经常发生中国游客的手机被没收或罚款等事情,所以建议大家把手机寄存在口岸。

4、俄罗斯的宾馆不提供拖鞋和牙具。

5、应自备少许常用药品。

6、凡带高档照相机、摄象机、大额人民币、美元等外币,都必须如实报关登记,并且在回国时货币数量必须小于或等于所填报数额。

7、在俄罗斯境内禁止在公共场所喝酒,吸烟等,在旅游观光过程中,要求着装正规;不得着拖鞋或着运动服进入。

8、在服务性场所,如饭馆里,一般给小费。

9、应邀做客时,进屋先脱衣帽,向主人及其他人问好。在主人家里,先向女主人鞠躬问好,坐在主人让给的位置上。

10、用餐时请左手持叉,右手持刀,面包用手拿。举杯饮酒请用右手。嚼东西时把嘴闭上,不能嚼出声来。吃水果一般削皮。在宴会上须“绅士”一些,照顾身旁的妇女。

11、俄罗斯人有“泡澡塘”的习惯。所泡的蒸汽澡堂,有炉子、烧热的石头,把水泼到石头上,立即出现蒸气,然后用白桦树条编成的扫帚拍打身子。

12、如果进一步交谈,你可以按对方性别年龄,分别称“先生”(嘎斯巴季尼)、“**”(捷乌什嘎)、“女士”(达姆)、“朋友”(得路克)、“小伙子”(马拉多依)。

13、还有,对他人不得用手指指点点,交谈时不要大声嚷嚷。俄罗斯人在公共场合要么不说话,要么低声交谈,很文明。

俄罗斯景点 俄罗斯十大旅游胜地

1、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和红场:克里姆林宫城市最古老的部分,不仅是莫斯科也是全俄罗斯的象征。这里曾建造着尤里?多尔戈鲁基的堡垒,第一次在史册中提及是在1147年。在这里坐落着1519世纪的建筑群,包括大克里姆林宫、军械库、参议院大楼,这里是俄罗斯总统的官邸。还有完美的教堂建筑,以及俄罗斯铸造艺术珍品钟王和炮王。红场,兴建于十四世纪,坐落着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国家历史博物馆建筑和布尔什维克领袖弗拉基米尔?列宁的陵墓。

2、圣彼得堡的历史中心:圣彼得堡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这得益于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它的历史中心区和市郊有著名的宫廷和教堂建筑群,它们是18~19世纪期间,由俄罗斯和意大利工匠们建造的。非常值得游览的是_彼得保罗要塞、彼得保罗大教堂、珍品陈列馆、彼得一世的夏宫、东宫、斯莫尔尼宫、埃尔米塔物馆、科学院、艺术学院、大理石宫、陶立特宫、阿尼奇科夫宫、喀山大教堂、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瓦西里岛的岬角、宫廷广场、涅瓦街。除了圣彼得堡的历史中心外,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的还有市郊的宫廷园林建筑群,您会在这里找到最豪华的夏宫。

3、勒拿河柱状岩:勒拿河柱状岩-垂直的岩石沿着勒拿河岸绵延40公里至雅库特。它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前寒武纪时期(5.3亿年前)。从远处看,柱子像一整座墙插入河里。庄严又宏伟,它们以其非凡的美丽吸引着人们的到来。自2012年起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

4、索洛韦茨基群岛:索洛韦茨基群岛包括六座岛屿,位于白海,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距阿尔汉格尔斯克250公里。这里有许多考古遗址,其中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3000年。中心建筑之一索洛韦茨基修道院,始建于15世纪上半叶。在20世纪初,东正教的百年修道院变成了政治犯劳改营,一直存在到1939年。在90年代才重新恢复了修道院生活。已成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索洛韦茨基群岛,不仅以其充满戏剧性的历史,还因其不同寻常的景色,其中包括丘陵、湖泊、洼地,吸引游客的到来。自1992年起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

5、弗拉基米尔和苏兹达尔白石纪念碑:在7~8世纪,俄罗斯最古老的城市以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为首,依然保持着独有的建筑艺术流派的样式。其主要特点铺设着完美比例的白色石灰石砖,精致的石雕,建筑物外观优美,与大自然的景致融为一体。这种风格最鲜明的代表是弗拉基米尔圣母升天大教堂和德米特里大教堂、金色大门、苏兹达尔圣诞大教堂和苏兹达尔克里姆林宫、叶夫菲米救主修道院和波克罗夫斯基修道院。自1992年起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

6、贝加尔湖:贝加尔湖位于东西伯利亚南部,是独一无二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其年龄为2500万年。贝加尔湖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淡水湖和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是俄罗斯最大的湖泊。拥有世界20%的淡水。贝加尔湖湖水清澈透明,一些物体在水下40米还能看到。湖泊里共计有上千种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其中有3/4在其他地方尚未发现。贝加尔湖独特的美丽以及风景如画的海湾和新奇别致的峭壁,吸引着来自俄罗斯和世界各个角落的游客们。是俄罗斯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7、间歇泉谷和堪察加火山:间歇泉谷和堪察加火山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堪察加半岛上,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火山博物馆,共有300多座活火山和死火山,数十个间歇泉。始建于1934年的克罗诺基火山自然保护区,坐落着26座火山(其中有12座活火山),还有高山冰川和湖泊。间歇泉谷是欧亚大陆唯一一个世界规模的奇特景象。在六公里长的地段有20多个大型间歇泉,数十个温泉和蒸汽流。

8、阿尔泰山脉:阿尔泰_位于西西伯利亚东南部地区,拥有截然不同的景致,从草原和原始森林到高山冻原和冰川。在其范围内有四个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的自然公园。.阿尔泰自然保护区,共计有1500种高等植物,以捷列茨科耶湖和它附近独特的原始森林而著名,其淡水储量仅次于贝加尔湖。别卢希自然公园的主要名胜古迹是双头山,高度为4506米,山顶被永久性冰雪覆盖。只在20世纪被人类征服过。在卡通斯基生物圈保护区主要是以冰川景观为主,冰川占据了其领土的50%。其中最大的是卡通斯基滋养的卡通河,是漂流爱好者最喜爱的。这里还有风景如画的冰川湖梯形急流。最后,乌科克墓葬区_高原永久冻土地带,在这里发现了远古画家刻在岩石上的绘画和古代墓葬。自1996年起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

9、库尔斯沙嘴:库尔斯沙嘴是位于波罗的海东南部的一个沙滩半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风力沉积地貌(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在中世纪时,人们就开始加固被海水和风力破坏的沙层。至17~18世纪末,在沙嘴的森林面积仅为10%,沙子开始覆盖居民点、道路和幸存的树木。19世纪中叶,开始了植树造林的工作。今天,林带占据了库尔斯沙嘴面积的2/3。

10、燕巢: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中这座城堡更换了许多主人,并在地震中幸存了下来。最初属于德国工业家弗拉基米尔?施泰因格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新的主人在其中开设了饭店。在30年代这座建筑被认为有危险并关闭了起来。30年后就开始修复这座建筑。

俄罗斯旅游景点 俄罗斯旅游景点有哪些

1、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红场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红场是俄国历代皇帝居住的宫殿以及宗教中心,归属于全球历史文化遗产。红场是巴黎最历史悠久也是最知名的城市广场,是巴黎甚至全部乌克兰的代表。

2、俄罗斯圣彼得堡历史中心区

圣彼得堡历史中心区是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有诸多知名的城堡和宗教信仰古建筑群,在其中约翰宫是彼得堡最奢华的行宫,也是来此必游的城堡。

3、勒拿河柱状岩

勒拿河柱状岩位于勒拿河柱状岩自然公园,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前寒武纪时期,距今已有5.3亿年历史,从远处看像一整座墙插进水中,观感时分震撼。

俄罗斯有什么名胜古迹

问题一:俄罗斯的风景名胜有哪些 克里姆林宫、莫斯科红场、叶卡捷琳娜花园、彼得堡罗大教堂、普希金城、涅瓦大街、俄罗斯金环、新圣女暮等。

问题二:俄罗斯有哪些名胜古迹? 莫斯科

1.克里姆林宫 2.瓦西里·勃拉仁内大教堂(圣母檀蠼烫茫 3.红场 4.救世主基督大教堂 5.阿尔巴特大街 6.新处女修道院 7.马涅什广场(练马广场) 8.欧罗巴广场

圣彼得堡

埃尔米塔物馆国立埃尔米塔物馆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型艺术博物馆之一。

涅瓦大街圣彼得堡市最主要的大街。

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曾经是俄罗斯帝国最主要的大教堂。

宫廷广场历史上它曾经是圣彼得堡市的中心,建于1829年。

冬宫这里曾经是俄罗斯沙皇的官邸,建于1754年至1762年间。

亚历山大柱为庆祝俄罗斯民族在1812年卫国战争中取得胜利而建造。

青铜骑士它是一座纪念彼得大帝一世的纪念碑,坐落在圣彼得堡市古城区中心地带的枢密院广场上。

彼得保罗要塞它是圣彼得堡市城市建设的开端,也是欧洲最非凡的建筑物和防御工事。在彼得保罗要塞有一座著名的“俄罗斯的巴士底狱”,这里从彼得大帝时代开始用来关押政治犯。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修道院该修道院建于彼得一世时期,坐落于涅瓦河边。

圣滴血教堂圣滴血教堂又名基督复活大教堂。

喀山大教堂该教堂的名字来源于喀山圣母圣像画。

圣彼得堡市郊区的博物 馆俄罗斯北方首都的郊区也同样闻名于世。

彼得宫彼得宫是圣彼得堡郊区最美丽的景点之一,坐落在芬兰湾南岸。

巴甫洛夫斯克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把此处送给了她的儿子,王位继承人大公保罗·彼得罗维奇(保罗一世)作为他避暑行宫。

奥拉宁堡(罗蒙诺索夫)奥拉宁堡是彼得大帝送给彼得堡总督亚历山大· 缅希科夫的礼物。

加特契纳,独具特色的宫廷园林建筑群。

问题三:莫斯科有什么名胜古迹 红场 克里姆林宫 瓦西里大教堂 新圣女公墓 胜利广场 莫斯科建城只有8哗0年 所以所谓的古迹其实都很“年轻”

问题四:俄罗斯都有哪些著名的景点 世外桃源:幽静的苏士达小镇 苏士达建筑大都以白为主色,并建在流经全城的卡缅卡河两旁高高的河岸上。 在莫斯科东北面200公里外,有一宁静、美丽、乡土味浓郁,且 *** 了俄罗斯古代宗教文明小城镇DD苏士达(Suzdal)由12世纪开始至17世纪,这里共建筑了11所修道院和25所教堂。这些历史建筑大都以白为主色,并建在流经全城的卡缅卡河(Kamenka River)两旁高高的河岸上。建筑的布局和形式都与大自然的风水气势相协调,加上镇内民宿多以粗大的园木建造,屋檐和窗框上都雕刻上精美图饰,除了古色古香的路灯,没见电线杆或天线,因而组成了多幅美丽,宁静和谐,幽雅的乡土景色。在这仅有9个平方公里的镇里,时见河水缓流,野花盛开;苍天的蔚蓝,融入一片片翠碧绿草,配以古色古建筑,感觉截然如入梦幻。漫步于这诱人风景,始明了她为何成为俄国很多画家创作的源泉。 哥尔克村列宁故居 哥尔克列宁故居位于莫斯科以南35公里,原是一个地主庄园,1918年列宁遇刺后在这里养伤,1924年1月,53岁的列宁在经过数次中风后在这里逝世。他在这里说出了他的“临终遗嘱”,其中有一段有名的警告:“斯大林同志手中已经集中了无限的权力,我不知道他是否能始终非常谨慎地使用这种权力?”庄园里的钟表都停在6点50分,列宁离去的时刻。尽管房屋已年久失修,但一些珍奇的纪念品还保存在这里,像列宁专用的劳斯莱斯轿车,它考虑了俄罗斯的特点进行了改装,加上了滑雪板和半履带后轮驱动装置。

问题五:俄罗斯有哪些名胜古迹 俄罗斯的古迹集中在莫斯科 彼得堡和金环城市,主要以教堂为主

问题六:俄罗斯的旅游胜地有哪些? 俄罗斯主要观光城市

莫斯科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以红场为轴心,可以在周边看到诸多俄罗斯风格的特色建筑。这些建筑都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基因。

瓦西里升天教堂是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建筑,严厉的色彩,洋葱头式的塔顶,在蓝天的映照下仿佛冰淇淋一般。

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的“白宫”,总统办公的场所一样开放供游人参观。内有彼得保罗大教堂和二战时期制造的炮王、钟王。

新圣女公墓是俄罗斯名人长眠之地,这里常年游人祭拜,是生命开始的地方更代表了俄罗斯人对智慧、才能的尊重。

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艺术灵魂。

冬宫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内部收藏有上千件艺术珍品。

夏宫是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的避暑宫殿。夏宫广场有诸多造型各异,或华丽、或精巧的喷泉,绝对会让夏季到来的你平添许多凉意。

滴血大教堂是世界四大教堂之一,这座教堂的传说与历史让它原本肃穆华丽的外观更添悲 *** 彩。

谢尔盖耶夫镇

小镇位于俄罗斯的郊区,有着浓郁的宗教文化气息——安宁、平和。

镇上的教堂建筑群是最有特色的去处,在教徒谢尔盖耶夫最早建立的一座修道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主教堂外观仿造瓦西里升天大教堂而建,不同的是前者有着蓝色的洋葱顶,白色的主体石墙外壁,更加平和优雅。

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是“西伯利亚明眸”,月牙形的造型更平添优美。

可乘坐环湖列车游览,亦可徒步沿河岸静静走走,呼吸着湖边的清新空气,汪如同海水般广阔幽兰的湖水以及岸边茂密的白桦林,这才是自然应该有的模样,生命的本初。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贝加尔湖的特有生物,如环斑海豹等。冬天能冰下垂钓,夏天的湖水温度适宜,可畅游其间。

里斯特卡温镇是贝加尔湖的小镇,有着贝加尔湖沿岸居民特有的生活特色和优美景色。

新西伯利亚

对于西伯利亚这个名字我们一定不陌生——那是天气预报里冷空气吹来的地方。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给新西伯利亚带来了无法复制的自然风光,平原广袤,植被丰富。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海参崴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座有着复杂历史情感的城市。不过,这种复杂并不欣赏这座城市的魅力。这里有着丰富的海鲜,市内的东正教堂有着独特的建筑外观,这里还有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火车站。

另外还有苏兹达里

苏兹达里是一个古城,在这里保留了很多的先前的建筑,这里的木质建筑也是最为出名的,这样的一个古城自然环境优美,有多处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的人们是以种植黄瓜等蔬菜生活的,因此这里的富人被称为“黄瓜富翁”,尽管这个城市的人口不多,但是教堂却很多,展示了人们的美好信仰。

问题七:俄罗斯有什么著名的景点吗? 去穷游网或马蜂窝看攻略游记吧。

问题八:俄罗斯有哪些旅游景点 这个就比较多了,俄罗斯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好玩儿的地方还是比较多的了,给你几个区域概念吧

1、政治中心莫斯科,及其周围的金环城市(谢尔吉耶夫镇、弗拉基米尔 、苏兹达尔、科斯特罗马、乌格利奇、雅罗斯拉夫尔)

2、北方首都圣彼得堡及周边的几个城市(维堡、大诺夫哥罗德、布斯科夫、彼得工厂、拉多加湖区、奥涅加湖区等)

3、南方黑海边上的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几个城市(索契、捷姆留克、格连吉克等海边度胜地)

4、北冰洋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5、远东首府海参崴(俄语弗尔迪沃斯托克)

6、大名鼎鼎的环贝加尔湖区

其他的都不是很出名,你的问题范围缩小点就更好回答了

问题九:俄罗斯有哪些旅游景点啊? 红场,克里姆林宫,胜利广场,凯旋门,普希金广场,冬宫,夏宫,全俄展览中心,圣瓦西里大教堂 ,喀山大教堂,埃尔米塔物馆,谢尔盖耶夫庄园,奥斯坦基诺庄园,莫斯科电视塔,莫斯科大学,青铜骑士像,旧阿尔巴特大街,涅瓦河,伏尔加河等等

俄罗斯有哪些旅游景点

这个就比较多了,俄罗斯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好玩儿的地方还是比较多的了,给你几个区域概念吧

1、政治中心莫斯科,及其周围的金环城市(谢尔吉耶夫镇、弗拉基米尔 、苏兹达尔、科斯特罗马、乌格利奇、雅罗斯拉夫尔)

2、北方首都圣彼得堡及周边的几个城市(维堡、大诺夫哥罗德、布斯科夫、彼得工厂、拉多加湖区、奥涅加湖区等)

3、南方黑海边上的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几个城市(索契、捷姆留克、格连吉克等海边度胜地)

4、北冰洋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5、远东首府海参崴(俄语弗尔迪沃斯托克)

6、大名鼎鼎的环贝加尔湖区

其他的都不是很出名,你的问题范围缩小点就更好回答了

俄罗斯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1、莫斯科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有许多历史和现代建筑值得关注。您可以参观圣巴兹尔大教堂、列宁陵墓和许多其他旅游景点。有许多公共公园,博物馆,艺术画廊,花园,酒店,餐馆和购物中心供游客参观。如果你想探索更多的俄罗斯,那么访问一次,并体验俄罗斯的文化,历史,食物等更多。

2、诺夫哥罗德

它有许多历史遗迹和建筑物可供观赏。它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这个城市有许多中世纪的纪念碑,如圣索菲亚大教堂,它有精美的铜门和坚硬的石墙。这里的其他旅游景点还有观景宫、钟楼和钟楼。圣尼古拉斯大教堂是最优雅的地方之一。

3、弗拉迪米尔

弗拉基米尔是俄罗斯最精致的城市之一,有许多旅游景点。这座城市位于莫斯科的东侧,有许多具有历史意义和现代化风格的建筑。弗拉基米尔的一些最好的景点是金门,设大教堂,圣德米特里厄斯大教堂等等。弗拉基米尔和苏兹达尔的白色古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名录,你也可以在这个城市美丽的公园里散步。

4、伏尔加河

俄罗斯约有11个城市位于伏尔加的分水岭,它是航行目的中心,在这条河的河岸上建造了许多水坝。还有游船供游客游览,附近伏尔加河地区的自然风光令人叹为观止。您还可以乘船游览更多的小村庄,也可以享受一些美味的俄罗斯美食。

5、凯瑟琳宫和公园

凯瑟琳宫位于圣彼得堡南侧的萨尔科耶塞洛镇,这座宫殿曾经是俄罗斯沙皇的避暑之所,它建于17世纪初。大约100公斤的黄金被用来建造灰泥外墙,这里有许多雕像。入口门是洛可可风格,餐桌上有哑巴装置。美丽的公园是这里必须观赏的景点,这里绿树成荫。

地震原因

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说、构想和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又称新全球构造学说,则是形成较晚(上世纪60年代),已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接受的一个关于地壳构造运动的学说。

扩展资料

据统计,全球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仅有15%的地震与板块边界的关系不那么明显。而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

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欧亚地震带:

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中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

此地震活动带蜿蜒于各大洋中间,几乎彼此相连。总长约65000km,宽约1000——7000km,其轴部宽100km左右。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的地震活动性较之前两个带要弱得多,而且均为浅源地震,尚未发生过特大的破坏性地震。

大陆裂谷地震活动带:

该带与上述三个带相比其规模最小,不连续分布于大陆内部。在地貌上常表现为深水湖,如东非裂谷、红海裂谷、贝加尔裂谷、亚丁湾裂谷等。?

中国地震分布

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这5个地区是: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从中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中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带中南段。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地震

俄罗斯旅游景点介绍对话 旅游会话俄罗斯

简单地说,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地幔物质的热对流。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所驱动的。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外部表现。内部能量释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震是其中之一。

〔1〕在地球内部有震源,震源向外释放能量(地震波)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振动.

〔2〕其它地质灾害或自然灾害,也可以间接诱发地震.

地幔物质的热对流。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所驱动的。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外部表现。内部能量释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震是其中之一。

而降水,风,洋流,河流等地表过程都是由地球外部能量即太阳所驱动的。

地震灾害原因与防治对策

地震发生的原因为何?

地震可分为自然地震与人工地震 (例如:核爆) 。一般所称之地震为自然地震,依其发生之原因又可分为, (1)构造性地震(2)火山地震(3)冲击性地震 (例如,陨石撞击) 。其中又以板块运动所造成的地壳变动 (构造性地震) 为主 。

由于地球内有一种推动岩层的应力,当应力大于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时,岩层会发生错动 (dislocation),而这种错动会突然释放巨大的能量,并产生一种弹性波 (elastic wes) ,我们称之为地震波 ( seismic wes) ,当它到达地表时,引起大地的震荡,这就是地震。

断层可分那些类别?

比较断层发生前与发生后的地层形状可分四种:

(1)钝角向上拱起之正断层。

(2)锐角向上拱起之正断层。

(3)向右移动之右移断层。

(4)向左移动之左移断层。

何谓震源与震央?

(1)震源 (hypocenter) :地震错动的起始点。

(2)震央 ( epicenter ) :震源在地表的投影点。

何谓浅层地震、深层地震?

地震震源深度在0~30公里者称为极浅层地震(very shallow earthquake)。在31~70公里者称为浅层地震(shallow earthquake)。在71~300公里者称为中层地震(intermediate earthquake)。在301~700公里者称为深层地震(deep earthquake)。

何谓地震序列?

先后排列,即为地震序列。而所谓同一系列之地震,系指发生位置邻近,时间上连结之所有地震,包括前震、主震及余 震 ;其定义又分别如下:

(1)前震 ( Fore-Shock) :同一系列之地震中,于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称之。唯有时前震为时甚短,且不显著。

(2)主震 (Main-Shock) :同一系列之地震中规模最大者称为主震 若最大者有两个,则先发生者称为主震。

(3)余震 (After-Shock) :同一系列之地震中,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称之。

主要的地震波有那些?

震波依传播路径可分为两大类:

一、体波 (body we):可在地球内部传播,依波动性贸之下 同又分为:

(1)P波 (纵波或压缩波) :性质与音波相似,质点运动和波传播方向一致,速度最快。

(2)S波 (横波或剪力波) :质点运动与波传播方向垂直,产生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的振动,速度次之。

二、表面波 ( surface we) :沿地球表层或地球内部界面传播,主要可分为:

(1)洛夫波 (Love we) :质点沿着水平面产生和波传播方向垂直的运动。

(2)雷利波 (Rayleigh we) :质点在平行于震波传播的垂直面上,沿着椭圆形轨迹震动。

何谓板块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plate tectonics) 主要在说明目前发生在地球上层的构造及解释 地震发生之原因。地球的最外部为冷而硬的可移动之岩石,称为岩石圈 (lithosphere) ,其厚度平均约一百公里,岩石圈之下为软流圈(asthenosphere)为黏度高的液体物质所组成,在高温、高压作用下而成可塑性,使岩石圈漂浮其上。

板块构造的基本观念是将岩石圈分成数个接近刚性之板块,包括较大的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及南极洲板块和数个较小之板块 (见附图),板块受到张力、压力、重力及地函对流的作用,不同的板块之间每年以数公分的相对速度缓慢移动,大部分的地震、火山及造山运动便由于相邻板块之互相作用而发生。

板块交界处主要有三种型态,

(1)分离板块交界处 ( divergent boundaries ),代表地壳引伸拉裂的现象,在中洋脊 (mid一oceanridge) 处相邻的两板块互相分离,而产生新的岩石圈,其材料来自地函的上部,系经熔融作用而产生。地壳在这里由于张力作用向两侧扩张延伸,沿着发散交界处常有地震发生,其震源深度多在一百公里以内。

(2)聚合板块交界处 ( convergent boundaries) ,在这交界处两板块相互碰撞,较 重者插入较轻者之下方 (约以30~45之倾角) ,使者的岩石圈消失而回到地函中,这插入的部分叫隐没带(subduction zone) 。由于两板块间的相互磨擦,所以沿着隐没带可以不断地发生地震良而造成一地震带,其震源深度可从很浅到大约七百公里左右。台湾花莲附近为欧亚大陆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之聚合板块交界处所以地震非常频繁。

(3)守恒板块交界处 ( conservative boundaries) ,不产生新的岩石圈也不使岩石圈消失,相邻两板块彼此横向移动磨擦,而产生震源深度较浅之地震。台东纵谷断层即为欧亚大陆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之守恒板块交界处。

地震预测有那些方法?

虽然人们至今对于地震发生的机制 (mechanism) 还没有澈底了解,地震预测理论也还没有充分建立,但是仍有许多尝试性的地震预测研究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测地法(2)验潮,(3)地壳变动的连续观测,(4)地震活动,(5)地震波速度,(6)地磁及地电流,(7)活勘层及褶曲,(8)岩石破坏实验和地壳热流量的测定,(9)其它。

兹选择介绍一些重要的方法如下:

测地法 ( geodesic metbod ):

根据过去许多纪录,在大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发生变动,而有时会发生在地震之前。因此测量地壳变动情形并分析地震前兆现象,是可以预测将否有大地震发生。例如公元一八年 日本新潟地区发生地震前有地盘下沈现象,因当地经常从事测量调查工作,故发现地震发生之前确有前兆现象可寻。

此外,地壳发生变动的面积会随地震规模之增大而增加,也就是说地壳发生异常变动的范围越广,可能发生地震的规模也越大。

地震是否可控制?

世界各国受到地震灾害威胁的地区,凛于震灾损失的严重,无下加强对地震的研究。首先希望能够发展做到精确的地震预报,正如现在的天气预报一样,在地震未发生之前,通知将要发生地震地区的民众,可以从容脱离震区趋吉避凶。

不过,无论地震预测是否百分之百的准确,但地震的发生却是无可避免的。因此,更进一步地使一场将要发生的地震消弭于无形,或者是使将要发生的一场大地震减少威力变成一场中度地震或微小地震,这也并非绝不可能。

经多年研究,科学家们已建立一种称为「板块地壳结构」的新理论,那些地壳里下同结构的板块,经过了长时间的推挤,其压力与日俱增,到了某一时刻无法负荷时,便迸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震动。

所以科学家们便想,如何在地壳应力渐增至可能发生地震的地方,用某一种方法去消除其应力,或者以人为方式制造一些小地震,引导地壳的应力以发生小地震的方式发散掉

一、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构造变动特别是断裂活动所产生的地震。全球绝大多数地震是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其中大多数又属于浅源地震,影响范围广,对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非常强烈,常引起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我国的强震绝大部分是浅源构造地震,其中80%以上均与断裂活动有关。如10年1月5日云南通海地震(7.7级),是曲江断裂重新活动造成的。13年2月四川甘孜、炉霍地震(7.9级),是鲜水河断裂重新活动造成的,并在地震后在地面形成一条走向NW310°、长100多km的地裂缝。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地震也都属于构造地震。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8.3级)与圣安德列斯大断裂活动有关。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8.3级)与穿过相模湾的NW-SE向的断裂活动有关。1960年5月21日至6月22日在智利发生一系列强震(3次8级以上的地震,10余次7级以上的地震),都发生在南北长达1400km的秘鲁海沟断裂带上。

(一)构造地震的成因和震源机制

这个问题是地震预报理论中最核心的问题,也是目前仍在继续探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地壳及上地幔中,由于物质不断运动,经常产生一种互相挤压和推动岩石的巨大力量,即地应力。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积累了大量的应变能;当这种能一旦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极限数值时,就会使岩石在一刹那间发生突然断裂,释放出大量能量,其中一部分以弹性波(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来,当地震波传到地面时,地面就震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从已发生的地震来看,它的发生跟已经存在的活动构造(特别是活断层)有密切关系,许多强震的震中都分布在活动断裂带上。如果从全球范围来看,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边界密切相关。这些边界实际上也是张性的、挤压性的或水平错开的一些断裂构造。

断裂活动何以产生能量很大的地震,其活动方式如何,目前存在若干有关的说。

1.弹性回跳说 是出现最早、应用最广的关于地震成因的说,是根据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时发现圣安德列斯断层产生水平移动而提出的一种说。说认为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壳中岩石发生了断裂错动,而岩石本身具有弹性,在断裂发生时已经发生弹性变形的岩石,在力消失之后便向相反的方向整体回跳,恢复到未变形前的状态。这种弹跳可以产生惊人的速度和力量,把长期积蓄的能量于霎那间释放出来,造成地震。总之,地震波是由于断层面两侧岩石发生整体的弹性回跳而产生的,来源于断层面。如图8-3,岩层受力发生弹性变形(B),力量超过岩石弹性强度,发生断裂(C),接着断层两盘岩石整体弹跳回去,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于是地震就发生了。这一说能够较好地解释浅源地震的成因,但对于中、深源地震则不好解释。因为在地下相当深的地方,岩石已具有塑性,不可能发生弹性回跳的现象。

2.蠕动说 蠕动又称潜移、潜动。地表土石层在重力作用下可以长期缓慢地向下移动,其移动体和基座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面,并且形变量和移动量均属过渡关系,这种变形和移动称为蠕动。蠕动速率每年不过数毫米至数厘米。

人们发现建筑在活动断层上的建筑物和活动断层本身在没有地震的情况下也有这种蠕动现象,即相对缓慢稳定的滑动。如在土耳其安卡拉以北110km处有一条安纳托里亚活动断层带,位于此断层带上的建筑物墙壁被发现有错断现象,其蠕动量每年约为2cm。也有人对中东一带发生地震以后的断层进行观测,发现有些地段伴有无震蠕动,其蠕动量每年约为1cm。

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产生蠕动,还未十分清楚。有些实验表明,在高压低温,岩石孔隙度高(含水),含有软弱性矿物如白云石、方解石、蛇纹石等岩石的条件下,容易产生稳定蠕动。也有人认为在更高的围压或更高的温度下容易产生蠕动。

有一种现象逐渐为事实所证明,即岩层中长期蠕动的地段或在活动断层中蠕动占长期活动的百分比较高的地段,由于能量通过缓慢的蠕动而逐渐释放,反而很少发生强烈地震。在我国阿尔金山地区有规模很大的剪切断层,是正在活动的断层,通过卫星影像分析,发现有蠕动现象,现代水系被切穿,位移明显,错距也很大,但是有史以来却少有地震记录,推测此断层的活动方式是以无震蠕动为主。

根据蠕动与地震大小关系的资料表明:蠕动占长期活动的50%以上的地段,最大地震只能为5级,而蠕动占长期活动的10%以下的地段,可能发生8级以上的大地震。

3.粘滑说 在地下较深的部位,断层两侧的岩石若要滑动必须克服强大的摩擦力,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两盘岩石好像互相粘在一起,谁也动弹不了。但当应力积累到等于或大于摩擦力时,两盘岩石便发生突然滑动。通过突然滑动,能量释放出来,两盘又粘结不动,直到能量再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下一次突然滑动。实验证明,物体在高压下的破坏形式,是沿着断裂面粘结和滑动交替进行,断面发生断续的急跳滑动现象,经过多次应力降落,把积累的应变能释放出来,这种说法就叫粘滑说。

影响断层活动方式的因素很多:一是温度,温度低于500℃,断层面两侧岩体易产生粘滑;温度高于500℃,则易产生蠕动和蠕变。二是岩石成分,岩性脆硬(如石英岩、石英砂岩等),断层两侧岩石往往以粘滑为主;岩性柔软,则以蠕动为主。三是岩石的孔隙度和水分含量,岩石孔隙大,孔隙度高,含水分多,当然容易蠕动;相反,岩石孔隙小,孔隙度低,含水分少,则多呈粘滑形式。此外,围压的大小也会影响断层的活动方式。如果断层两盘连续发生粘滑,便是地震频繁的时期。

实际上,同一活动断层在不同的深度可以有不同的活动方式,同一断层在不同的时期也可以有不同的活动方式。例如,圣安德列斯断层,深度在4km以上为无震的稳定蠕动;4—12km则为伴随有地震的粘滑运动;12km以下(由于高温)又以稳定的蠕动为主。因此,圣安德列斯断层带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均不超过20km。

4.相变说 有人认为深源地震是由于深部物质的相变过程引起的。地下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引起岩石的矿物晶体结构发生突然改变,导致岩石体积骤然收缩或膨胀,形成一个爆发式振动源,于是发生地震。此说未能从多方面给出具体论证,因而未能得到广泛流行。近年根据地震纵波在地下深部传播情况分析,深源地震所在部位也同样发生了断裂和错动,证明地震发生与断裂活动有关。同时,板块构造学说指出,当岩石圈板块向地下俯冲时,中、深源地震发生在向地幔消减的板块内部,而并非发生在地幔软流圈物质中,因此相变说自然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二)构造地震的特征

构造地震的特点是活动频繁,延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

1.地震序列 任何一次地震的发生都经过长期的孕育过程即应力积累过程,这一过程可以长达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但在一定时间内(几天,几周,几年),在同一地质构造带上或同一震源体内,却可发生一系列大大小小具有成因联系的地震,这样的一系列地震叫做地震序列。在一个地震序列中,如果有一次地震特别大,称为主震;在主震之前往往发生一系列微弱或较小的地震,称为前震;在主震之后也常常发生一系列小于主震的地震,称为余震。

构造地震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常呈这种有序列的发生。这种特征可能和构造地震产生的过程有关。一般说来,当地应力即将加强到超过岩石所承受的强度时,岩层首先产生一系列较小的错动(或者沿着断层带粘滑开始交替过程),从而形成许多小震,即前震。接着地应力继续增大,到了岩层承受不了的时候,就会引起岩层的整体滑动或新断裂滑动,形成大震,即主震。主震发生后,岩层之间的平衡状态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和调整,把岩层中剩余能量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些小的余震。在地震现场,常可见到在破裂的地面上,又出现许多次一级裂隙,错杂其间,表明运动没有完全停止,直到使许多尚未破坏的地点彻底破坏,所剩余的应变能全部得到释放。这种情况类似压紧弹簧过程,当作用力消失后,所蓄位能即转化为动能反跳回来,恢复原来状态,但又难于一下复原,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慢慢颤动调整,才能恢复原来的平衡位置。这种现象称为弹簧效应。岩石也是具有弹性的,所以也应有这种弹性效应。1920年宁夏(原甘肃)海原大地震,余震三年未消。其强度与频度时高时低,但总的趋势是逐渐衰减直到平静下来。

2.地震序列类型 虽说构造地震常呈一定序列,但其能量释放规律、大小地震的活动时间和比例等又常各不相同。根据1949年10月以来的我国所发生强震的分析研究,地震序列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

(1)单发型地震 又称孤立型地震。这种地震的前震和余震都很少而且微弱,并与主震震级相差悬殊,整个序列的地震能量几乎全部通过主震释放出来。此类地震较少,1966年秋安徽定远地震、1967年3月山东临沂地震,均未观测到前震和余震,震级很小,只有4—4.5级。

(2)主震型地震 是一种最常见的类型,主震震级特别突出,释放出的能量约占全系列的90%以上;前震或有或无,但有很多余震。1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地震(7.3级),发震前24小时内共发生了500多次前震,主震后又发生很多次余震。1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7.8级),则基本没有前震,但余震连续数年不断。

(3)震群型地震 由许多次震级相似的地震组成地震序列,没有突出的主震。此类地震的前震和余震多而且较大,常成群出现,活动时间持续较长,衰减速度较慢,活动范围较大。如1966年邢台地震,从2月28日至3月22日,震级由3.6、4.6、5.3、6.8、6.8逐步升到7.2,发生大震。有时这种类型的地震是由两个主震型地震组合或混淆在一起形成的。

有时地震序列比较复杂,仿佛是由若干单发型、主震型、震群型组合而成。如11年8—9月四川省马边地震。

地震序列类型可能与岩石和构造的均匀程度及复杂性有关。据实验,当介质均匀,且介质内应力不集中时,主破裂前无小破裂,主破裂后也很少小破裂;当介质不均一且应力有一定的局部集中或高度集中时,主破裂前后都会产生一定的或很多的小破裂。

研究地震序列类型,可以有助于预测和预报地震活动的趋势。如1967年河间地震,当主震发生后,根据其前震少和震级小(2.3级),被判断为主震型地震,主震后不会有较大的余震。事实表明推断正确。

二、火山地震

指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可以是直接由火山爆发引起地震;也可能是因火山活动引起构造变动,从而发生地震;或者是因构造变动引起火山喷发,从而导致地震。因此,火山地震与构造地震常有密切关系。

火山地震为数不多,约占总数的7%。震源深度不大,一般不超过10km。有些地震发生在火山附近,震源深度为1—10km,其发生与火山喷发活动没有直接的或明确的关系,但与地下岩浆或气体状态变化所产生的地应力分布的变化有关,这种地震称为A型火山地震。还有些地震集中发生在活火山口附近的狭小范围内,震源深度浅于1km,影响范围很小,称为B型火山地震。有时地下岩浆冲至接近地面,但未喷出地表,也可以产生地震,称为潜火山地震。

现代火山带如意大利、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堪察加半岛等最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三、冲击地震

这种地震,因山崩、滑坡等原因引起,或因碳酸盐岩地区岩层受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许多地下溶洞,洞顶塌落引起。后者又称塌陷地震。本类地震为数很少,约占地震总数的3%。震源很浅,影响范围小,震级也不大。1935年广西百寿县曾发生塌陷地震,崩塌面积约4万m2,地面崩落成深潭,声闻数十里,附近屋瓦震动。又如,12年3月在山西大同西部煤矿空区,大面积顶板塌落引起了地震,其最大震级为3.4级,震中区建筑物有轻微破坏。

四、水库地震

有些地方原来没有或很少发生地震,后来由于修了水库,经常发生地震,称为水库地震。说明这种地震与水的作用有关,当然也与一定的构造和地层条件有关,而水的作用只是一种诱发因素。此外,因深井注水、地下抽水等也可触发地震。如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座落基山军工厂,为处理废水凿了一口3614m的深井,用高压注水于地下,于1962年发生频繁的地震。以后停止注水,地震活动减弱;恢复注水,地震又有所增加。

上述地震,特别是水库地震的成因引起人们极大关注。一般认为,在一定的有利于发震的地质构造条件(如有活动断层、密集或交叉的断裂存在,或在升降差异运动的过渡部位等)下,水库蓄水可诱发地震。除去人为因素诱发地震外,某些自然因素如太阳黑子活动期,阴历的朔、望期等,也容易诱发地震。各种触发机理正有待于人们深入研究。

营口人发现地震另有原因

“火山和地震产生原因

地球表面有一层很厚很厚的地壳,平常岩浆被地壳紧紧地包在里边。地球内部的温度特别高,岩浆在那里边流来流去,总想找个地方窜到外面来。有些地方地壳运动比较强烈,地壳又比较薄弱,这些地方受到压力的时候,岩浆就从这里冲出来了。这样,就发生了火山爆发。活火山、死火山这是指火山活动的情况。有些火山爆发了一次后一直不爆发,这些火山就成了死活山。

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经千岛群岛、日本列岛南下经我国台湾再到菲律宾转向东南,达新西兰。

(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西部经缅甸至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达地中海及其沿岸。

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浓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是1963年发生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省北部海域的5.8级地震,震源深度786公里。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也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达水平晃动。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震级与烈度,两者虽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有一样。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在无锡是3级,这是错的。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

地震烈度是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划分烈度有定性和定量标准。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地震及其原因分析

地震多发国家有哪些

俄罗斯景点 俄罗斯十大旅游胜地

1、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和红场:克里姆林宫城市最古老的部分,不仅是莫斯科也是全俄罗斯的象征。这里曾建造着尤里?多尔戈鲁基的堡垒,第一次在史册中提及是在1147年。在这里坐落着1519世纪的建筑群,包括大克里姆林宫、军械库、参议院大楼,这里是俄罗斯总统的官邸。还有完美的教堂建筑,以及俄罗斯铸造艺术珍品钟王和炮王。红场,兴建于十四世纪,坐落着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国家历史博物馆建筑和布尔什维克领袖弗拉基米尔?列宁的陵墓。

2、圣彼得堡的历史中心:圣彼得堡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这得益于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它的历史中心区和市郊有著名的宫廷和教堂建筑群,它们是18~19世纪期间,由俄罗斯和意大利工匠们建造的。非常值得游览的是_彼得保罗要塞、彼得保罗大教堂、珍品陈列馆、彼得一世的夏宫、东宫、斯莫尔尼宫、埃尔米塔物馆、科学院、艺术学院、大理石宫、陶立特宫、阿尼奇科夫宫、喀山大教堂、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瓦西里岛的岬角、宫廷广场、涅瓦街。除了圣彼得堡的历史中心外,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的还有市郊的宫廷园林建筑群,您会在这里找到最豪华的夏宫。

3、勒拿河柱状岩:勒拿河柱状岩-垂直的岩石沿着勒拿河岸绵延40公里至雅库特。它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前寒武纪时期(5.3亿年前)。从远处看,柱子像一整座墙插入河里。庄严又宏伟,它们以其非凡的美丽吸引着人们的到来。自2012年起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

4、索洛韦茨基群岛:索洛韦茨基群岛包括六座岛屿,位于白海,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距阿尔汉格尔斯克250公里。这里有许多考古遗址,其中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3000年。中心建筑之一索洛韦茨基修道院,始建于15世纪上半叶。在20世纪初,东正教的百年修道院变成了政治犯劳改营,一直存在到1939年。在90年代才重新恢复了修道院生活。已成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索洛韦茨基群岛,不仅以其充满戏剧性的历史,还因其不同寻常的景色,其中包括丘陵、湖泊、洼地,吸引游客的到来。自1992年起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

5、弗拉基米尔和苏兹达尔白石纪念碑:在7~8世纪,俄罗斯最古老的城市以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为首,依然保持着独有的建筑艺术流派的样式。其主要特点铺设着完美比例的白色石灰石砖,精致的石雕,建筑物外观优美,与大自然的景致融为一体。这种风格最鲜明的代表是弗拉基米尔圣母升天大教堂和德米特里大教堂、金色大门、苏兹达尔圣诞大教堂和苏兹达尔克里姆林宫、叶夫菲米救主修道院和波克罗夫斯基修道院。自1992年起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

6、贝加尔湖:贝加尔湖位于东西伯利亚南部,是独一无二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其年龄为2500万年。贝加尔湖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淡水湖和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是俄罗斯最大的湖泊。拥有世界20%的淡水。贝加尔湖湖水清澈透明,一些物体在水下40米还能看到。湖泊里共计有上千种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其中有3/4在其他地方尚未发现。贝加尔湖独特的美丽以及风景如画的海湾和新奇别致的峭壁,吸引着来自俄罗斯和世界各个角落的游客们。是俄罗斯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7、间歇泉谷和堪察加火山:间歇泉谷和堪察加火山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堪察加半岛上,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火山博物馆,共有300多座活火山和死火山,数十个间歇泉。始建于1934年的克罗诺基火山自然保护区,坐落着26座火山(其中有12座活火山),还有高山冰川和湖泊。间歇泉谷是欧亚大陆唯一一个世界规模的奇特景象。在六公里长的地段有20多个大型间歇泉,数十个温泉和蒸汽流。

8、阿尔泰山脉:阿尔泰_位于西西伯利亚东南部地区,拥有截然不同的景致,从草原和原始森林到高山冻原和冰川。在其范围内有四个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的自然公园。.阿尔泰自然保护区,共计有1500种高等植物,以捷列茨科耶湖和它附近独特的原始森林而著名,其淡水储量仅次于贝加尔湖。别卢希自然公园的主要名胜古迹是双头山,高度为4506米,山顶被永久性冰雪覆盖。只在20世纪被人类征服过。在卡通斯基生物圈保护区主要是以冰川景观为主,冰川占据了其领土的50%。其中最大的是卡通斯基滋养的卡通河,是漂流爱好者最喜爱的。这里还有风景如画的冰川湖梯形急流。最后,乌科克墓葬区_高原永久冻土地带,在这里发现了远古画家刻在岩石上的绘画和古代墓葬。自1996年起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

9、库尔斯沙嘴:库尔斯沙嘴是位于波罗的海东南部的一个沙滩半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风力沉积地貌(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在中世纪时,人们就开始加固被海水和风力破坏的沙层。至17~18世纪末,在沙嘴的森林面积仅为10%,沙子开始覆盖居民点、道路和幸存的树木。19世纪中叶,开始了植树造林的工作。今天,林带占据了库尔斯沙嘴面积的2/3。

10、燕巢: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中这座城堡更换了许多主人,并在地震中幸存了下来。最初属于德国工业家弗拉基米尔?施泰因格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新的主人在其中开设了饭店。在30年代这座建筑被认为有危险并关闭了起来。30年后就开始修复这座建筑。

俄罗斯旅游哪些景点玩

俄罗斯主要观光城市

莫斯科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以红场为轴心,可以在周边看到诸多俄罗斯风格的特色建筑。这些建筑都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基因。

瓦西里升天教堂是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建筑,严厉的色彩,洋葱头式的塔顶,在蓝天的映照下仿佛冰淇淋一般。

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的“白宫”,总统办公的场所一样开放供游人参观。内有彼得保罗大教堂和二战时期制造的炮王、钟王。

新圣女公墓是俄罗斯名人长眠之地,这里常年游人祭拜,是生命开始的地方更代表了俄罗斯人对智慧、才能的尊重。

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艺术灵魂。

冬宫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内部收藏有上千件艺术珍品。

夏宫是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的避暑宫殿。夏宫广场有诸多造型各异,或华丽、或精巧的喷泉,绝对会让夏季到来的你平添许多凉意。

滴血大教堂是世界四大教堂之一,这座教堂的传说与历史让它原本肃穆华丽的外观更添悲彩。

谢尔盖耶夫镇

小镇位于俄罗斯的郊区,有着浓郁的宗教文化气息——安宁、平和。

镇上的教堂建筑群是最有特色的去处,在教徒谢尔盖耶夫最早建立的一座修道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主教堂外观仿造瓦西里升天大教堂而建,不同的是前者有着蓝色的洋葱顶,白色的主体石墙外壁,更加平和优雅。

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是“西伯利亚明眸”,月牙形的造型更平添优美。

可乘坐环湖列车游览,亦可徒步沿河岸静静走走,呼吸着湖边的清新空气,汪如同海水般广阔幽兰的湖水以及岸边茂密的白桦林,这才是自然应该有的模样,生命的本初。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贝加尔湖的特有生物,如环斑海豹等。冬天能冰下垂钓,夏天的湖水温度适宜,可畅游其间。

里斯特卡温镇是贝加尔湖的小镇,有着贝加尔湖沿岸居民特有的生活特色和优美景色。

新西伯利亚

对于西伯利亚这个名字我们一定不陌生——那是天气预报里冷空气吹来的地方。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给新西伯利亚带来了无法复制的自然风光,平原广袤,植被丰富。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海参崴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座有着复杂历史情感的城市。不过,这种复杂并不欣赏这座城市的魅力。这里有着丰富的海鲜,市内的东正教堂有着独特的建筑外观,这里还有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火车站。

苏兹达里

苏兹达里是一个古城,在这里保留了很多的先前的建筑,这里的木质建筑也是最为出名的,这样的一个古城自然环境优美,有多处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的人们是以种植黄瓜等蔬菜生活的,因此这里的富人被称为“黄瓜富翁”,尽管这个城市的人口不多,但是教堂却很多,展示了人们的美好信仰。

莫斯科旅游景点介绍

导语:莫斯科(Moscow),是俄罗斯联邦首都、莫斯科州首府。莫斯科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以及最大的综合性城市,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东欧平原中部,跨莫斯科河及支流亚乌扎河两岸。莫斯科和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是俄罗斯乃至欧亚大陆上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俄罗斯重要的工业制造业中心、科技、教育中心。

莫斯科旅游景点介绍

红场 Red Square

红场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著名广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西南与克里姆林宫相毗连。是国家举行各种大型庆典及阅兵活动的中心地点,是世界上著名的广场之一。西侧是克里姆林宫,北面为国立历史博物馆,东侧为百货大楼,南部为瓦西里布拉仁教堂。临莫斯科河。列宁陵墓位于靠宫墙一面的中部。墓上为检阅台,两旁为观礼台。

红场原名是"托尔格",意为"集市"。它的前身是15 世纪末伊凡三世在城东开拓的“城外工商区”。1517 年,广场发生大火灾,广场曾被称为“火灾广场”。1662年改称“红场”,意为“美丽的广场”。

红场国际知名度远远大于天安门广场,可是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大,面积9.1万平方米,大约只有天安门广场的1/5。地面很独特全部由条石铺成,显得古老而神圣。红场是莫斯科历史的见证,也是莫斯科人的骄傲。

克里姆林宫 Kremlin

克里姆林宫这一世界闻名的建筑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是旅游者必到之处。克里姆林宫坐落于莫斯科市中心的莫斯科湖北岸,主体建筑建于14世纪,曾是俄国沙皇的皇宫,苏联时期为全国党政机关驻地,现在是俄罗斯总统府和国家***的办公地点。

克里姆林宫南临莫斯科河,西北依亚历山德罗夫花园,东临红场,面积27.5万平方米。宫墙总体呈三角形,长约2300余米,沿墙耸立着20余座精美的塔楼。宫内建筑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当年沙皇举行加冕典礼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最为巍峨壮观。古典俄罗斯式的大克里姆林宫是举行重大国事活动的主要场所:格奥尔基厅呈金红色。主要供***举行国事会谈;金绿色的弗拉基米尔厅则供举行签字仪式和授勋典礼使用。

瓦西里升天教堂 Saint Basil's Cathedral

瓦西里大教堂位于红场的南面,曾经叫圣母大教堂,后来改名为瓦西里·勃拉仁内大教堂,因为一位叫瓦西里的东正教修士曾在这座教堂苦修终生。“勃拉仁内”在俄语中是仙逝升天的意思,所以有人称此教堂为“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由伊凡大帝下令建造,为了纪念1552年战胜喀山鞑靼军队。传说在战争中,俄罗斯军队由于得到了8位圣人的帮助,战争才得以顺利进行,为纪念这8位圣人才修建了这座教堂。

阿尔巴特街 Arbat Street

莫斯科的'阿尔巴特街是一条具有500多年历史的老街,它连接了东北端的阿尔巴特广场和西南端的斯摩棱斯克广场,1985年成为莫斯科的第一条步行街。

阿尔巴特街不算宽,最宽处也就20来米,路面全部用砖石铺设,街道整洁,街两旁建于14~16世纪的古典建筑简洁而稳重,比较注重居住区的实用性。这里曾是艺人和画家荟萃的天堂,因此保存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著名诗人普希金从1830年起居住在这条大街上,普希金故居就坐落在阿尔巴特街53号。

谢尔盖耶夫镇 Sergeyev town

谢尔盖耶夫镇又名为扎戈尔斯克。莫斯科的卫星城市之一,位于市区东北71千米处。是一座风景如画,建筑独特的城市,也是俄罗斯金环城市之一。从莫斯科乘车1个多小时即可到达。

全镇以圣三一修道院为中心向四周延伸,但房屋却互不相连,并没有一条人们所常见的街道。连接全城居民住宅和公共建筑的也是森林和草地,以及穿越其间的石板路。从公路上远远望去,一片绿色之中,形色各异的房屋若隐若现。

列宁墓 Lenin’s Tomb

列宁墓是莫斯科的著名建筑。位于红场西侧,由红色花岗石和黑色长石建成。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的遗体即安放于建筑内部的水晶棺中,身上覆盖着苏联国旗。脸和手都由特制的灯光照着,清晰而安详。1994年,列宁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列宁墓是存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遗体的地方。在列宁墓上层,修建有检阅台,见证了历史上著名的1941年红场大阅兵。

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 Pushkin Fine Arts Museum

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是俄罗斯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关内藏有许多的外国美术珍品。博物馆位于莫斯科Volkhonka街,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对面。博物馆由Roman Klein设计,Yury Nechaev-Maltsov出资兴建,建设工程于1898年开始,1912年完工。1937年,为纪念俄国诗人普希金辞世百周年而改名为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馆中藏品超过64万件,收藏了欧洲著名的雕塑和绘画。

莫斯科国立大学Moscow State University

莫斯科国立蒙曼诺索夫大学(简称莫大)是俄罗斯最大的教学、科研、文化中心。老校舍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近旁,新校舍坐落在列宁山上。莫斯科大学成立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1998年排名世界第7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下令在莫斯科市中心周围建造了被称为七姐妹的七座建筑。从1953年开始莫斯科大学的主楼位于其中最大的建筑中。莫斯科大学的主楼位麻雀山(原名列宁山)。当时它也是欧洲最高的建筑。建筑的表面画有钟、气压表、温度计等巨大图案,饰有雕塑和镰刀斧头的图案。建筑前有著名俄罗斯学者的塑像。而这些雕像其中就包括莫大的创始人罗蒙诺索夫的,伫立于主楼正前方与图书馆相呼应的位置。

内部交通

莫斯科的地铁是该市的主要交通工具。

在上下班高峰期间,每隔一分钟就有一列列车通过。莫斯科地铁全称为列宁莫斯科市地铁系统,是世界上使用效率第二高的地下轨道系统。同时,它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享有“地下的艺术殿堂”之美称。每个车站的形式、布局和风格都不尽相同,索科尔站的苍穹顶、斯摩棱斯克站的圆柱式大厅、基辅站的巨大拱门大厅和巨型壁画(以十月革命为主题)、白俄罗斯站的英雄群雕、诺沃斯洛波德站的民族风格壁画、普希金站诗一般的圣洁、高尔基站(现改名为特维尔站)的神韵都各具特色。但其中最富丽堂皇的要数被誉为“20世纪建筑艺术精品”的马雅可夫斯基站,该站是莫斯科曝光率最高的地铁站,吸引了许多电视制作商和广告商到那里取景拍摄。

莫斯科有11条地铁线,密布于城市地下,沟通市中心和郊区绝大部分住宅区,串联莫斯科九个火车站中的七个,以及市内的十多个广场。取进站收费、一票通全程的方式,票价为单次25卢布,2次34卢布,5次75卢布,10次140卢布,20次250卢布,60次520卢布。

公共汽车:可提前购买车票,地铁站旁有卖公共汽车票的售票口,至少要买10张,每张2卢布,也可上车后再买票,但要2.5卢布。

俄罗斯都有哪些著名的景点

1.克里姆林宫

位于莫斯科市中心,濒莫斯科河,曾为莫斯科公国和18世纪以前的沙皇皇宫。“十月革命”胜利后,成为苏联党政领导机关所在地。

始建于1156年,初为木墙,后屡经扩建,至19世纪40年代建大克里姆林宫,为一古老建筑群,主要有大克里姆林宫、多宫、圣母九天教堂、参议院大厦、伊凡大帝钟楼等。宫内塔楼中最宏伟的有斯巴达克、尼古拉、特罗伊茨克、保罗维茨、沃多夫兹沃德等塔楼。

2.普希金广场

位于莫斯科市中心,旧称苦行广场,因旧时广场上建有苦行修道院而得此名。1937年,为纪念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逝世100周年,当时的苏联把苦行广场改名为普希金广场。

广场上耸立着4米多高的普希金青铜纪念像。广场上有个小花园,园中有花岗石台阶、红色大理石喷泉、饰灯等,景色优美。

3.斯莫尔尼宫

位于圣彼得堡市的斯莫尔尼宫建于19世纪初叶,是一座外观典雅的三层建筑。原为贵族女子学院,曾是苏共列宁格勒州委和市委机关所在地。

4.莫斯科大彼得罗夫大剧院

简称大剧院,始建于1776年,是俄历史最悠久的剧院,是俄罗斯及其文化艺术的象征。坐落在莫斯科斯维尔德洛夫广场上。建筑既雄伟壮丽,又朴素典雅,内部设备完善,具有极佳的音响效果。

5.彼得大帝夏宫

夏宫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距圣彼得堡市约30公里,占地近千公顷,是历代俄国沙皇的郊外离宫。夏宫是圣彼得堡的早期建筑。

18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大帝下令兴建夏宫,其外貌简朴庄重,内部装饰华贵。当时的许多大型舞会、宫廷庆典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彼得大帝生前每年必来此度夏。

1934年以后,夏宫辟为民俗史博物馆。如今,夏宫已成为包括18世纪和19世纪宫殿花园的建筑群,由于它的建筑豪华壮丽,夏宫因而被人们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

扩展资料

克里姆林宫建筑

列宁陵墓、20座塔楼、圣母升天教堂、天使教堂、伊凡大帝钟楼、捷列姆诺依宫、大克里姆林宫、兵器库、大会堂、古兵工厂、苏联部长会议大厦、苏联最高苏维埃团办公大厦、特罗依茨克桥、无名战士墓。

克里姆林宫的建筑形式融合了拜占廷、俄罗斯、巴罗克、希腊和罗马等不同的建筑风格。权力的象征

一个俄罗斯谚语这样形容雄伟庄严的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地上,唯见克里姆林宫高耸,克里姆林宫上,唯见遥遥苍穹。”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世俗和宗教的文化遗产,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公元14~17世纪俄罗斯东正教的活动中心。

这里过去是统治俄罗斯帝国的多代君王的皇宫,十月革命后是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和的所在地,今天又是俄罗斯的总统府(议会和现已迁出克里姆林宫)。

可以说,从公元13世纪起,克里姆林宫就与俄罗斯的所有重大政治有关,它见证了俄罗斯从一个莫斯科大公国发展至今日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国家的全部历史。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俄罗斯

为啥子要地震呢?

印度尼西亚

巴西

墨西哥

美国

加拿大

智利

日本

印度

俄罗斯

土耳其。

其中:日本最高。日本是个多地震、多火山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地震频率最高的国家.一年之中天天有地震。其中大多数只是小小的地震,毫无破坏性。日本全国有火山200多座,约有45座活火山.地震十分频繁。日本是世界上地震频率最高的国家.年之中天天有地震当然,其中大多数只是小小的地震无破坏性。另一个地震高发区是地中海区域,与此相反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从千万年前的冰河期以来至今从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

简单地说,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地幔物质的热对流。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所驱动的。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外部表现。内部能量释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震是其中之一。

〔1〕在地球内部有震源,震源向外释放能量(地震波)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振动.

〔2〕其它地质灾害或自然灾害,也可以间接诱发地震.

地幔物质的热对流。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所驱动的。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外部表现。内部能量释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震是其中之一。

而降水,风,洋流,河流等地表过程都是由地球外部能量即太阳所驱动的。

地震灾害原因与防治对策

地震发生的原因为何?

地震可分为自然地震与人工地震 (例如:核爆) 。一般所称之地震为自然地震,依其发生之原因又可分为, (1)构造性地震(2)火山地震(3)冲击性地震 (例如,陨石撞击) 。其中又以板块运动所造成的地壳变动 (构造性地震) 为主 。

由于地球内有一种推动岩层的应力,当应力大于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时,岩层会发生错动 (dislocation),而这种错动会突然释放巨大的能量,并产生一种弹性波 (elastic wes) ,我们称之为地震波 ( seismic wes) ,当它到达地表时,引起大地的震荡,这就是地震。

断层可分那些类别?

比较断层发生前与发生后的地层形状可分四种:

(1)钝角向上拱起之正断层。

(2)锐角向上拱起之正断层。

(3)向右移动之右移断层。

(4)向左移动之左移断层。

何谓震源与震央?

(1)震源 (hypocenter) :地震错动的起始点。

(2)震央 ( epicenter ) :震源在地表的投影点。

何谓浅层地震、深层地震?

地震震源深度在0~30公里者称为极浅层地震(very shallow earthquake)。在31~70公里者称为浅层地震(shallow earthquake)。在71~300公里者称为中层地震(intermediate earthquake)。在301~700公里者称为深层地震(deep earthquake)。

何谓地震序列?

先后排列,即为地震序列。而所谓同一系列之地震,系指发生位置邻近,时间上连结之所有地震,包括前震、主震及余 震 ;其定义又分别如下:

(1)前震 ( Fore-Shock) :同一系列之地震中,于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称之。唯有时前震为时甚短,且不显著。

(2)主震 (Main-Shock) :同一系列之地震中规模最大者称为主震 若最大者有两个,则先发生者称为主震。

(3)余震 (After-Shock) :同一系列之地震中,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称之。

主要的地震波有那些?

震波依传播路径可分为两大类:

一、体波 (body we):可在地球内部传播,依波动性贸之下 同又分为:

(1)P波 (纵波或压缩波) :性质与音波相似,质点运动和波传播方向一致,速度最快。

(2)S波 (横波或剪力波) :质点运动与波传播方向垂直,产生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的振动,速度次之。

二、表面波 ( surface we) :沿地球表层或地球内部界面传播,主要可分为:

(1)洛夫波 (Love we) :质点沿着水平面产生和波传播方向垂直的运动。

(2)雷利波 (Rayleigh we) :质点在平行于震波传播的垂直面上,沿着椭圆形轨迹震动。

何谓板块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plate tectonics) 主要在说明目前发生在地球上层的构造及解释 地震发生之原因。地球的最外部为冷而硬的可移动之岩石,称为岩石圈 (lithosphere) ,其厚度平均约一百公里,岩石圈之下为软流圈(asthenosphere)为黏度高的液体物质所组成,在高温、高压作用下而成可塑性,使岩石圈漂浮其上。

板块构造的基本观念是将岩石圈分成数个接近刚性之板块,包括较大的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及南极洲板块和数个较小之板块 (见附图),板块受到张力、压力、重力及地函对流的作用,不同的板块之间每年以数公分的相对速度缓慢移动,大部分的地震、火山及造山运动便由于相邻板块之互相作用而发生。

板块交界处主要有三种型态,

(1)分离板块交界处 ( divergent boundaries ),代表地壳引伸拉裂的现象,在中洋脊 (mid一oceanridge) 处相邻的两板块互相分离,而产生新的岩石圈,其材料来自地函的上部,系经熔融作用而产生。地壳在这里由于张力作用向两侧扩张延伸,沿着发散交界处常有地震发生,其震源深度多在一百公里以内。

(2)聚合板块交界处 ( convergent boundaries) ,在这交界处两板块相互碰撞,较 重者插入较轻者之下方 (约以30~45之倾角) ,使者的岩石圈消失而回到地函中,这插入的部分叫隐没带(subduction zone) 。由于两板块间的相互磨擦,所以沿着隐没带可以不断地发生地震良而造成一地震带,其震源深度可从很浅到大约七百公里左右。台湾花莲附近为欧亚大陆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之聚合板块交界处所以地震非常频繁。

(3)守恒板块交界处 ( conservative boundaries) ,不产生新的岩石圈也不使岩石圈消失,相邻两板块彼此横向移动磨擦,而产生震源深度较浅之地震。台东纵谷断层即为欧亚大陆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之守恒板块交界处。

地震预测有那些方法?

虽然人们至今对于地震发生的机制 (mechanism) 还没有澈底了解,地震预测理论也还没有充分建立,但是仍有许多尝试性的地震预测研究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测地法(2)验潮,(3)地壳变动的连续观测,(4)地震活动,(5)地震波速度,(6)地磁及地电流,(7)活勘层及褶曲,(8)岩石破坏实验和地壳热流量的测定,(9)其它。

兹选择介绍一些重要的方法如下:

测地法 ( geodesic metbod ):

根据过去许多纪录,在大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发生变动,而有时会发生在地震之前。因此测量地壳变动情形并分析地震前兆现象,是可以预测将否有大地震发生。例如公元一八年 日本新潟地区发生地震前有地盘下沈现象,因当地经常从事测量调查工作,故发现地震发生之前确有前兆现象可寻。

此外,地壳发生变动的面积会随地震规模之增大而增加,也就是说地壳发生异常变动的范围越广,可能发生地震的规模也越大。

地震是否可控制?

世界各国受到地震灾害威胁的地区,凛于震灾损失的严重,无下加强对地震的研究。首先希望能够发展做到精确的地震预报,正如现在的天气预报一样,在地震未发生之前,通知将要发生地震地区的民众,可以从容脱离震区趋吉避凶。

不过,无论地震预测是否百分之百的准确,但地震的发生却是无可避免的。因此,更进一步地使一场将要发生的地震消弭于无形,或者是使将要发生的一场大地震减少威力变成一场中度地震或微小地震,这也并非绝不可能。

经多年研究,科学家们已建立一种称为「板块地壳结构」的新理论,那些地壳里下同结构的板块,经过了长时间的推挤,其压力与日俱增,到了某一时刻无法负荷时,便迸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震动。

所以科学家们便想,如何在地壳应力渐增至可能发生地震的地方,用某一种方法去消除其应力,或者以人为方式制造一些小地震,引导地壳的应力以发生小地震的方式发散掉

一、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构造变动特别是断裂活动所产生的地震。全球绝大多数地震是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其中大多数又属于浅源地震,影响范围广,对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非常强烈,常引起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我国的强震绝大部分是浅源构造地震,其中80%以上均与断裂活动有关。如10年1月5日云南通海地震(7.7级),是曲江断裂重新活动造成的。13年2月四川甘孜、炉霍地震(7.9级),是鲜水河断裂重新活动造成的,并在地震后在地面形成一条走向NW310°、长100多km的地裂缝。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地震也都属于构造地震。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8.3级)与圣安德列斯大断裂活动有关。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8.3级)与穿过相模湾的NW-SE向的断裂活动有关。1960年5月21日至6月22日在智利发生一系列强震(3次8级以上的地震,10余次7级以上的地震),都发生在南北长达1400km的秘鲁海沟断裂带上。

(一)构造地震的成因和震源机制

这个问题是地震预报理论中最核心的问题,也是目前仍在继续探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地壳及上地幔中,由于物质不断运动,经常产生一种互相挤压和推动岩石的巨大力量,即地应力。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积累了大量的应变能;当这种能一旦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极限数值时,就会使岩石在一刹那间发生突然断裂,释放出大量能量,其中一部分以弹性波(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来,当地震波传到地面时,地面就震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从已发生的地震来看,它的发生跟已经存在的活动构造(特别是活断层)有密切关系,许多强震的震中都分布在活动断裂带上。如果从全球范围来看,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边界密切相关。这些边界实际上也是张性的、挤压性的或水平错开的一些断裂构造。

断裂活动何以产生能量很大的地震,其活动方式如何,目前存在若干有关的说。

1.弹性回跳说 是出现最早、应用最广的关于地震成因的说,是根据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时发现圣安德列斯断层产生水平移动而提出的一种说。说认为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壳中岩石发生了断裂错动,而岩石本身具有弹性,在断裂发生时已经发生弹性变形的岩石,在力消失之后便向相反的方向整体回跳,恢复到未变形前的状态。这种弹跳可以产生惊人的速度和力量,把长期积蓄的能量于霎那间释放出来,造成地震。总之,地震波是由于断层面两侧岩石发生整体的弹性回跳而产生的,来源于断层面。如图8-3,岩层受力发生弹性变形(B),力量超过岩石弹性强度,发生断裂(C),接着断层两盘岩石整体弹跳回去,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于是地震就发生了。这一说能够较好地解释浅源地震的成因,但对于中、深源地震则不好解释。因为在地下相当深的地方,岩石已具有塑性,不可能发生弹性回跳的现象。

2.蠕动说 蠕动又称潜移、潜动。地表土石层在重力作用下可以长期缓慢地向下移动,其移动体和基座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面,并且形变量和移动量均属过渡关系,这种变形和移动称为蠕动。蠕动速率每年不过数毫米至数厘米。

人们发现建筑在活动断层上的建筑物和活动断层本身在没有地震的情况下也有这种蠕动现象,即相对缓慢稳定的滑动。如在土耳其安卡拉以北110km处有一条安纳托里亚活动断层带,位于此断层带上的建筑物墙壁被发现有错断现象,其蠕动量每年约为2cm。也有人对中东一带发生地震以后的断层进行观测,发现有些地段伴有无震蠕动,其蠕动量每年约为1cm。

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产生蠕动,还未十分清楚。有些实验表明,在高压低温,岩石孔隙度高(含水),含有软弱性矿物如白云石、方解石、蛇纹石等岩石的条件下,容易产生稳定蠕动。也有人认为在更高的围压或更高的温度下容易产生蠕动。

有一种现象逐渐为事实所证明,即岩层中长期蠕动的地段或在活动断层中蠕动占长期活动的百分比较高的地段,由于能量通过缓慢的蠕动而逐渐释放,反而很少发生强烈地震。在我国阿尔金山地区有规模很大的剪切断层,是正在活动的断层,通过卫星影像分析,发现有蠕动现象,现代水系被切穿,位移明显,错距也很大,但是有史以来却少有地震记录,推测此断层的活动方式是以无震蠕动为主。

根据蠕动与地震大小关系的资料表明:蠕动占长期活动的50%以上的地段,最大地震只能为5级,而蠕动占长期活动的10%以下的地段,可能发生8级以上的大地震。

3.粘滑说 在地下较深的部位,断层两侧的岩石若要滑动必须克服强大的摩擦力,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两盘岩石好像互相粘在一起,谁也动弹不了。但当应力积累到等于或大于摩擦力时,两盘岩石便发生突然滑动。通过突然滑动,能量释放出来,两盘又粘结不动,直到能量再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下一次突然滑动。实验证明,物体在高压下的破坏形式,是沿着断裂面粘结和滑动交替进行,断面发生断续的急跳滑动现象,经过多次应力降落,把积累的应变能释放出来,这种说法就叫粘滑说。

影响断层活动方式的因素很多:一是温度,温度低于500℃,断层面两侧岩体易产生粘滑;温度高于500℃,则易产生蠕动和蠕变。二是岩石成分,岩性脆硬(如石英岩、石英砂岩等),断层两侧岩石往往以粘滑为主;岩性柔软,则以蠕动为主。三是岩石的孔隙度和水分含量,岩石孔隙大,孔隙度高,含水分多,当然容易蠕动;相反,岩石孔隙小,孔隙度低,含水分少,则多呈粘滑形式。此外,围压的大小也会影响断层的活动方式。如果断层两盘连续发生粘滑,便是地震频繁的时期。

实际上,同一活动断层在不同的深度可以有不同的活动方式,同一断层在不同的时期也可以有不同的活动方式。例如,圣安德列斯断层,深度在4km以上为无震的稳定蠕动;4—12km则为伴随有地震的粘滑运动;12km以下(由于高温)又以稳定的蠕动为主。因此,圣安德列斯断层带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均不超过20km。

4.相变说 有人认为深源地震是由于深部物质的相变过程引起的。地下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引起岩石的矿物晶体结构发生突然改变,导致岩石体积骤然收缩或膨胀,形成一个爆发式振动源,于是发生地震。此说未能从多方面给出具体论证,因而未能得到广泛流行。近年根据地震纵波在地下深部传播情况分析,深源地震所在部位也同样发生了断裂和错动,证明地震发生与断裂活动有关。同时,板块构造学说指出,当岩石圈板块向地下俯冲时,中、深源地震发生在向地幔消减的板块内部,而并非发生在地幔软流圈物质中,因此相变说自然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二)构造地震的特征

构造地震的特点是活动频繁,延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

1.地震序列 任何一次地震的发生都经过长期的孕育过程即应力积累过程,这一过程可以长达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但在一定时间内(几天,几周,几年),在同一地质构造带上或同一震源体内,却可发生一系列大大小小具有成因联系的地震,这样的一系列地震叫做地震序列。在一个地震序列中,如果有一次地震特别大,称为主震;在主震之前往往发生一系列微弱或较小的地震,称为前震;在主震之后也常常发生一系列小于主震的地震,称为余震。

构造地震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常呈这种有序列的发生。这种特征可能和构造地震产生的过程有关。一般说来,当地应力即将加强到超过岩石所承受的强度时,岩层首先产生一系列较小的错动(或者沿着断层带粘滑开始交替过程),从而形成许多小震,即前震。接着地应力继续增大,到了岩层承受不了的时候,就会引起岩层的整体滑动或新断裂滑动,形成大震,即主震。主震发生后,岩层之间的平衡状态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和调整,把岩层中剩余能量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些小的余震。在地震现场,常可见到在破裂的地面上,又出现许多次一级裂隙,错杂其间,表明运动没有完全停止,直到使许多尚未破坏的地点彻底破坏,所剩余的应变能全部得到释放。这种情况类似压紧弹簧过程,当作用力消失后,所蓄位能即转化为动能反跳回来,恢复原来状态,但又难于一下复原,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慢慢颤动调整,才能恢复原来的平衡位置。这种现象称为弹簧效应。岩石也是具有弹性的,所以也应有这种弹性效应。1920年宁夏(原甘肃)海原大地震,余震三年未消。其强度与频度时高时低,但总的趋势是逐渐衰减直到平静下来。

2.地震序列类型 虽说构造地震常呈一定序列,但其能量释放规律、大小地震的活动时间和比例等又常各不相同。根据1949年10月以来的我国所发生强震的分析研究,地震序列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

(1)单发型地震 又称孤立型地震。这种地震的前震和余震都很少而且微弱,并与主震震级相差悬殊,整个序列的地震能量几乎全部通过主震释放出来。此类地震较少,1966年秋安徽定远地震、1967年3月山东临沂地震,均未观测到前震和余震,震级很小,只有4—4.5级。

(2)主震型地震 是一种最常见的类型,主震震级特别突出,释放出的能量约占全系列的90%以上;前震或有或无,但有很多余震。1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地震(7.3级),发震前24小时内共发生了500多次前震,主震后又发生很多次余震。1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7.8级),则基本没有前震,但余震连续数年不断。

(3)震群型地震 由许多次震级相似的地震组成地震序列,没有突出的主震。此类地震的前震和余震多而且较大,常成群出现,活动时间持续较长,衰减速度较慢,活动范围较大。如1966年邢台地震,从2月28日至3月22日,震级由3.6、4.6、5.3、6.8、6.8逐步升到7.2,发生大震。有时这种类型的地震是由两个主震型地震组合或混淆在一起形成的。

有时地震序列比较复杂,仿佛是由若干单发型、主震型、震群型组合而成。如11年8—9月四川省马边地震。

地震序列类型可能与岩石和构造的均匀程度及复杂性有关。据实验,当介质均匀,且介质内应力不集中时,主破裂前无小破裂,主破裂后也很少小破裂;当介质不均一且应力有一定的局部集中或高度集中时,主破裂前后都会产生一定的或很多的小破裂。

研究地震序列类型,可以有助于预测和预报地震活动的趋势。如1967年河间地震,当主震发生后,根据其前震少和震级小(2.3级),被判断为主震型地震,主震后不会有较大的余震。事实表明推断正确。

二、火山地震

指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可以是直接由火山爆发引起地震;也可能是因火山活动引起构造变动,从而发生地震;或者是因构造变动引起火山喷发,从而导致地震。因此,火山地震与构造地震常有密切关系。

火山地震为数不多,约占总数的7%。震源深度不大,一般不超过10km。有些地震发生在火山附近,震源深度为1—10km,其发生与火山喷发活动没有直接的或明确的关系,但与地下岩浆或气体状态变化所产生的地应力分布的变化有关,这种地震称为A型火山地震。还有些地震集中发生在活火山口附近的狭小范围内,震源深度浅于1km,影响范围很小,称为B型火山地震。有时地下岩浆冲至接近地面,但未喷出地表,也可以产生地震,称为潜火山地震。

现代火山带如意大利、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堪察加半岛等最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三、冲击地震

这种地震,因山崩、滑坡等原因引起,或因碳酸盐岩地区岩层受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许多地下溶洞,洞顶塌落引起。后者又称塌陷地震。本类地震为数很少,约占地震总数的3%。震源很浅,影响范围小,震级也不大。1935年广西百寿县曾发生塌陷地震,崩塌面积约4万m2,地面崩落成深潭,声闻数十里,附近屋瓦震动。又如,12年3月在山西大同西部煤矿空区,大面积顶板塌落引起了地震,其最大震级为3.4级,震中区建筑物有轻微破坏。

四、水库地震

有些地方原来没有或很少发生地震,后来由于修了水库,经常发生地震,称为水库地震。说明这种地震与水的作用有关,当然也与一定的构造和地层条件有关,而水的作用只是一种诱发因素。此外,因深井注水、地下抽水等也可触发地震。如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座落基山军工厂,为处理废水凿了一口3614m的深井,用高压注水于地下,于1962年发生频繁的地震。以后停止注水,地震活动减弱;恢复注水,地震又有所增加。

上述地震,特别是水库地震的成因引起人们极大关注。一般认为,在一定的有利于发震的地质构造条件(如有活动断层、密集或交叉的断裂存在,或在升降差异运动的过渡部位等)下,水库蓄水可诱发地震。除去人为因素诱发地震外,某些自然因素如太阳黑子活动期,阴历的朔、望期等,也容易诱发地震。各种触发机理正有待于人们深入研究。

营口人发现地震另有原因

“火山和地震产生原因

地球表面有一层很厚很厚的地壳,平常岩浆被地壳紧紧地包在里边。地球内部的温度特别高,岩浆在那里边流来流去,总想找个地方窜到外面来。有些地方地壳运动比较强烈,地壳又比较薄弱,这些地方受到压力的时候,岩浆就从这里冲出来了。这样,就发生了火山爆发。活火山、死火山这是指火山活动的情况。有些火山爆发了一次后一直不爆发,这些火山就成了死活山。

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经千岛群岛、日本列岛南下经我国台湾再到菲律宾转向东南,达新西兰。

(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西部经缅甸至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达地中海及其沿岸。

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浓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是1963年发生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省北部海域的5.8级地震,震源深度786公里。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也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达水平晃动。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震级与烈度,两者虽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有一样。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在无锡是3级,这是错的。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

地震烈度是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划分烈度有定性和定量标准。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