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能告诉我几条关于天气的谚语?

2.有木有雨成语和俗语 ?

3.什么天气预报软件可以看趋势和下雨之类的

义乌天气预报30天准确一个月_义乌天气预报

真是问对人了。我就在义乌工作。我不觉这边冷。温度都没有零下的。顶多就是3度到9度之类,穿大衣就够了的。宾馆都是有空调的,请放心。新开的五星酒店,三鼎开元名都大酒店,在开业打折,豪华大床和豪华标间一间才480。

谁能告诉我几条关于天气的谚语?

俗话说的好:“家有天气老妈——家有天灾!”这是我自创的家庭名言。我家一年四季的天气可都是由伟大的母亲大人掌控的!美称——天气老妈。而我,就是老妈忠实的天气播报员,我尽职尽则、不畏艰辛。可有时,难免会受到“天气老妈“的奖赏——“闪电”+“雷鸣”!“好了,好了快进去正题吧!”一道闪电划过——

X年N月A日,天气预报:早上,天色不好,很可能是老天爷(我老妈)心情不好,请过路行人注意安全,务必带上雨伞,以防变成流浪街头的落汤鸡!

大清早,我还在拜见周公呢,嘴角流下不名的透明液体。突然,滚来一声雷鸣:“思怡啊,快给我起床,要迟到了!”老妈的闪电先发制人,我不幸“触电”,极不情愿地起床。瞧,老妈那脸,一脸乌云密布,我见势不妙,抓了个馒头就开溜。

“咦,这天空怎么下起了雨?”正当我疑惑不解时,老妈“魁梧”的身姿顿时屹立在我眼前。老妈紧皱双眉,双手叉腰。这暴雨+雷电的,我只好乖乖回家“躲雨”去了。

总结:哎,早知道带上雨伞了,满脸都是“口水”不说,还被劈了N次,今天绝对要吸取教训啊!

有木有雨成语和俗语 ?

大雨前兆 蜻蜓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

动物对下雨的预报 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雨必下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

蟑螂乱飞,有阵雨 蟑螂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很强,如果夜间看到蟑螂飞来飞去,说明天气发生变化,将有降雨。

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由于下了很久的雨,蜘蛛无法结网捕食,如果看到蜘蛛爬出来结网,说明天气很快就转为晴天。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头发响,风一场。

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参考资料:

关于风的谚语

风是流动着的大气,大气就是我们俗称的空气。风有从北方来的,有从南方来的,也有从别的方向来的。因为各方面的地理属性不一致,所以不同来历的风有它多样的特性。有冷风,也有热风;有干风,也有湿风。沙漠吹来的风,挟带着沙尘;海面来的风,就含有更多的水汽。因此,我们在不同的风里面,就有不同的感觉,可以看到不同的天空景象。更进一步的,如果两种不同的风碰头,就极易发生冲突,这时就可以看到天气突变的现象。

风是最容易觉察的现象,所以关于风的谚语很多。

*四季东风是雨娘。(湖南)

*东风是个精,不下也要阴。(湖北枣阳)

温带区域和它的北面--就是约在30°N的地方--的雨水,主要是由于气旋带来的。气旋的行动,老是自西向东的,在它的前部,盛行着东北风、东风或东南风。故气旋将到的时候,风向必定偏东的。所以东风可以看做气旋将来的预兆。因为气旋是一种风暴,是温带区域下雨的主要因子,所以我们看到吹东风,使知是雨天的先兆。

*东风四季睛,只怕东风起响声。(江苏南京)

*偏东风吹得紧要落雨。(上海)

*东风急,备斗笠。(湖北)

*东风急,备斗笠,风急云起,愈急必雨。(《田家五行》论风)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东风是不一定下雨的,东风大了,倒是可怕的。东风既然很小,那末,这般气流,必定从很近的地方来的,也许就是本地的气流。它的一切性质,必定和本地环境是一致的,所以天气是难得变坏的。但是,如果东风很有劲,这表示气旋前部的东风,是远方来的气流,将有气流的不连续面-锋面来本地活动,所以天气要变了。

*东南风,燥松松。(江苏江阴)

*五月南风遭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浙江、广东)

*五月南风赶水龙;六月南风星夜干。(广东)

*春南风,雨咚咚;夏南风,一场空。(江苏、无锡、湖北钟祥)

*六月西南天皓洁。(江苏无锡)

*六月起南风,十冲干九冲。(湖北)

“天皓洁”指天气睛好;“冲”指山冲,“十冲干九冲”意思是十个山冲就干掉九个,旱情十分严重。

这是流行在东南沿海各省的夏季天气谚语。东南风是从海洋来的,为什么又会干燥起来呢?我们知道,雨水的下降,一方面固然要有凝雨的物质--水蒸汽;同时,还要有使这些水蒸汽变成云雨的条件。这个条件,在东南平原地区的夏季,就要靠热力的对流作用或两支不同方向来的气流之间的锋面活动。

热力对流的发生是由于地面特别热,地面层空气因热胀冷缩的道理而向上升腾,这样把地面的水汽带到高空变冷而行云致雨的。但是如果风力太大,地面空气流动得太快,就不可能集中在地面受到强热的作用,也就不可能使地面水蒸汽上升。还有在单纯的东南风中,由于它发源地的高空下沉作用,往往有高空反比低空暖的现象;这样,地面的空气就难于上升了。所以东南风里虽然有很多水蒸汽,但还是不可能行云致雨的。夏天没有云雨,自然天气很热了。

其次,讲到锋面活动。锋面是两支不同气流的冲突地带。一支气流比较冷重,另一支气流比较轻暖,这两支气流相遇,轻暖的只有上升。于是,就把地面水蒸汽带到高空去而行云致雨了。现在地面,只有一支东南风,表明并无其它偏北气流来与它发生冲突而形成锋面,所以水汽便不能上升而发生云雨了。

*东北风,雨太公。(《田家五行》论风)

东北风是发源于北方洋面的、或发源于北方洋面而掠过长程洋面而来的气流,所含水蒸汽自然没有东南风多;但是,因为它是冷气流,下面接触了南方的、比较热的洋面或陆面,使它里面发生上冷下暖的现象,造成对流作用。于是,地面的水蒸汽,就给它带到高空而发生云雨了。

再加上,气旋前方必然是东北风活动的场所,因此,又出现了锋面降水。

据统计的结果看来,在单纯的东北风里,降雨机会,冬天最多也不过26%,夏天只有11%,也就是说不下雨的机会有74%和89%。如果在气旋前部的东北风里,也就是有锋面活动着的东北风地带,下雨的机会就超过晴天。所以'东北风,雨太公'这个谚语,还不一定完全可靠。

*春东风,雨祖宗。(江苏常州)

*春东风,雨潺潺。(广东)

这两句谚语的意思是:春天吹东风,是坏天气的前兆。这是因为,一方面春天地面强有力地增暖。另一方面暖空气逐渐活跃,大陆上气压逐渐降低,反气旋东移入海。在反气旋的尾部就会出现东风。这些东风流到比较暖的陆地上,就造成了下暖上冷的现象。这时空气层是不稳定的,易发生上升对流运动,所以极有可能产生降水。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一场空。(广西贵县)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九日睛。(湖北武昌)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无米煮。(广西)

“无米煮”是因天旱无雨的结果。气旋是自西向东移动的,它的前部是东风,但吹了不久,因为气旋前进的关系,就转成别的风向了。所以东风只吹一日,或者不到一日,就转了风向,表示是气旋要逼近的现象,所以可能下三天雨。如果东风连吹三日而不歇,表示西方没有气旋逼近,所以本地方没有雨。

关于云雾的谚语

云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从云里可以降雨或雪。对天气变化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天上挂什么云,就有什么天气,所以说,云是天气的相貌,天空云的形状可以表现短时间内天气变化的动态。云是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现象,所以关于它的谚语最多,也比较符合科学原理。

雾也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从存在的实体讲,雾和云并没有差别。但从它们形成的原因和出现的环境来看,却是两回事。雾层的底是贴紧在地面上的,可见成雾的空气层没有经过上升运动,水汽凝结所必需的冷却过程是在安定于地面的空气层内进行的。这表示有雾的天气,大气层是稳定的,和成云的大气层不稳定性,刚刚相反。最后演变出来的天气,也是刚刚相反。有云的天气主阴雨,有雾的天气基本上是晴好的。同样,雾也是肉眼可见的现象,所以关于雾的谚语也不少。

*清晨雾浓,一日天睛。(河北滦县)

*十雾九晴。(河南商邱)

*一雾三睛。(河北威县)

*迷雾毒日头。(江苏常州)

*早起雾露,晌午晒破葫芦。(河北沧县)

早上的雾,是昨夜地面辐射散热的产物:因为一夜以来,天朗气清,地面热力通畅发散,致使地面层空气内的水蒸汽变饱和而凝成雾滴。可见天气先晴了,然后才有雾的。早上是一昼夜间最低温度发生的时间,温度既然最冷,所以这时候的雾也最浓重。再加上太阳一出,由于紫外线对于空中氧气的照射,使一部分氧气,变成了臭氧。这小量的臭氧会使空中许多微尘(大多是燃烧的产物,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加强吸水能力。因此,使早上的雾幕,顿时加浓。但是,太阳升高了,热力加强了,地面变得太热,下层空气就要上升,因此雾滴就消散。这样看来,早上雾的临时加浓,也是因为天空无云,天气清朗的结果。

*晚间天罩云,早上著鞋行;早上地罩雾,尽管洗衣裤。(湖南)

晚上天空罩了云,早上地面就没有露水或霜。所以早上出行,不用著雨鞋。这是因为天空的云,有保护地面散热的作用,晚上有了云,早上就不会很冷,贴地层的水汽就不会凝结成露水或霜,所以地面是干净的。

早上地面掩了一层雾,天气保证是好的,所以尽管洗衣裤好了。雾是晴天的产物,有雾天气,必定是晴天。

*大雾不过三。(湖南)

*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河北)

*三日雾浓,必起狂风。(呼和治特)

*凡重雾三日,必大雨。(《帝王世纪》)

雾的种类很多,各种雾的成因也不相同。但是,可以称做大雾且可连续发生三天之多的,大概是辐射低雾,海性雾,或者是热带气流雾。

辐射低雾发生在高气压中心的晴好天气之下。故有低雾之日,昼温很高,温度高则气压低。若天气连续晴好三四天,本地气压必大量降低,于是别地方的气流,就会向此地吹来,而天气发生变化。

大雾如果发生在海洋气流中叫做海性雾。因为这种气流来自海洋,所以温度特暖,湿度也特大,接着会使本地气压逐渐降低,而发生天气变化。

秋冬时节,常有热带气流吹到北方来。因为这时候地面冷,所以贴近地面的空气也变冷而有雾出现。这叫做热带气流雾。热带气流盛行了三四天,本地必定暖湿非常,气压也变低了,接着天气就发生变化了。

*早雾阴,晚雾晴。(江苏泰县)

早雾,指白天有雾。在晴好无云的天气,太阳很好,地面很暖,气流只有上升成云,决不可能静息地面而成雾。现在白天有雾出现,显然天空有云,日光不现,此即阴天的景象。白天的雾,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气旋里面、暖锋面上的云系下降着地的低层云,这是气旋中心区域的天气,当然是阴雨天气就在跟前了。

晚雾晴,晚雾相当于夜晚和清晨有雾,必是晴天。

*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风,冬雾雪。(江苏江阴、湖南长沙)

春季天气还冷,在晴天无云的时候,晚上更冷。大气冷而重的,沉着在地面,暖而轻的,浮在上空,造成气温向上逆增的现象。于是地面水蒸汽最先凝结成雾,再向上发展;但是高空温度比较暖些,水蒸汽也比较少,所以雾的发展,只限于地面的薄层。它的高度不过几丈,最低的只不过人体那般高。到了天晓以后,太阳出来,因为天空本来无云,地面热了,雾气上升就消散了,天空依然是强盛的日光。这就是“春雾日头”的解释。但是,如果这上升的雾气,给高空或有的温暖气层遏止着不得上升,那末,这雾幕就成层云的状态陈列在天空,天气也就阴了。所以“春雾日头”并非必然。

夏季天气很热,昼长夜短,在一个晚上,不可能使地面层空气冷却到可以凝雾的程度,所以在晴明的夏天,是不可能有雾的。假使夏天有雾出现,可能是由于天空有云,低层湿重,阳光衰弱,地面增暖不强,气流无上升运动,这是气旋天气的景象。所见的雾,也许就是气旋里面的低云,所以要下雨了。

秋冬两季的雾和春天一样,也是晴天的产物,所以白天的天气,还是好天气多,理由和“春雾日头”相同。不过秋冬的阳光已不及春天强,所谓“秋霉凉风,冬雾雪”可能是在南下高气压前部,因为冷空气和本地比较暖和的空气相混合常发生雾。在高气压刚来的时候,风力相当大,冬天还可下雪。如果在高气压的中央区域,白天还可有下沉西风。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呼和浩特)

雾后来云,下雨;云后来雾,天晴。雾多见于反气旋中,天气晴明;密蔽天空的云多见于气旋之中,天气恶劣。雾之后,来了一大片云,可能反气旋已过去,气旋来临;也可能高空暖湿得很,雾密集不散而出现云,这是下雨前的景象。反之,如果云消而雾起,足见气旋已去,晴明的反气旋天气已经来临,天就好了。

*雾下山,地不干。(呼和浩特)

*云布满山底,连雷带雨滴。(内蒙古呼和治特)

*云雾山脚,淋湿担脚。(浙江义乌)

这是指山上的云下降着地的现象。

这是气旋里面的云系,越到低压中心,也就越近雨区。所以云层越低的现象表示天快下雨,地上不干了。

*雾起不收,细雨不休;雾起即收,旭日可求。(浙江义乌、江苏元锡)

雾一般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在正常的情况下,日出之后,随着太阳的升高,雾就会慢慢地散去,出现“旭日可求”的好天气。若是日出之后,不见雾散,很可能在雾的上空有云存在。这时,雾就可上升与云连成一体,使云的厚度加大,而导致连绵细雨。

*山罩雨,河罩晴。(四川涪陵)

山顶的罩,就是掩山的低云。这是气旋中心雨区的景象,所以天要下雨了。河面的罩,这就是辐射低雾,它是晴天的产物,因天晴无云,地面散热的结果而出现的,所以说,“河罩晴”。

*朝要天顶穿,暮要四脚悬。(《田家五行》论日)

*朝有天,暮有地,主睛;反此,则雨。(《田家五行》论日)

“朝有天”和“朝要天顶穿”、“暮有地”和“暮要四脚悬”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晴天之兆。

晴天太阳落山之后,地面空气就沉着不动,早晨的空气,更是沉寂。这时候,只有在地面凝成低雾,不可能有云。所以“天顶穿”成了天气晴好的保证。凡是晴明的天气,太阳光强烈,地面气流可以上升,形成云彩;但是地平的四方,是悬空的、干净的。这种云产生在本地天顶,或可下对流性雷雨,但不久就要消灭的,所以四脚悬空,也是未来天气好的征兆。要是有风暴从远方前来,那末地平线上,必定有浓云密蔽着,决不可能四方空空的。

关于雨雪露霜的谚语

天上落下的雨、雪、冰雹和地面凝成的露水、白霜,虽然同是气界水态的变化,但是各有它的气象成因,同时也表示不同的未来天气。因为这些现象是最易观察的,也是和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这类谚语相当可靠。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浙江)

*十里不同天。(江苏无锡)

我国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天的雨大多属于热雷雨或阵雨。热雷雨的发生,基本上是因为地面受热,发生对流运动,把地面的水汽送到高空,凝成雷雨云而发生的降水。但是由于地面各部分的物理性状不同,对于热力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地面上的气温有高有低。例如森林草原地区温度低,不毛之地温度高;柏油大道温度高,煤渣马路上温度低。所以在极小范围之内,空气对流的强弱,可以有很大差别。这里的对流,可以发生雷雨云,那里就不可能。再因为雷雨云的面积,普通不过几平方公里,所以我们常看见城南下雨而城北未必下雨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十里不同天”。到了秋天,还留着些夏天的景象,所以还有“秋雨隔灰堆”之说。

*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

*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江苏苏州)

气旋和其他种风暴通常是从西向东移动的,所以只有发生在西方的风暴,才能影响到本地。发生在东方的风暴,只会再向东去,不可能再影响本地。所以有“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的说法。

*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浙江义乌)

*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悉悉。(南京)

在晴好的天气,早上只会有雾,不会下雨的。现在下雨了,表示天气本来不好,可能有远地风暴逼近。一次风暴的经过,常要一天或一天以上的时间,不是短时内可以完的。现在,早上就开始下雨,那末未来一天之内,要“雨伞勿离手”了。在黄昏时分,高空气流一般的有下沉运动,天空原有的云,很易因此消散(因为下沉气流是最热燥的气流)。在这时候,如果有碎块云里下来的雨,是下不长的。但是,如果这种雨是一种风暴雨(就是从西方移动过来的有系统的云雨),那末“雨打黄昏戍”也就未必“明朝燥悉悉”了。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山东)

*鸡呜雨,下不长。(浙江象山)

*投瞑雨,天卖晴。(福建福州)

*早晨下雨,一天晴。(河北沧县、山东栖霞)

*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陕西武功)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田家五行》论雨)

*晏雨不晴。(同上)

*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江苏无锡)

*开门雨,关门睛。(江苏元锡)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

*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浙江义乌)

这几条都说早上有雨主晴,晚上有雨才是久雨之兆。

*夜晴无好天。(河北)

*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广西郁林)

*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同上)

这三句都是说:在久雨之中,突然夜间天晴,明天仍要下雨。

*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河北、陕西武功)

在高气压下,风平天青,气层非常稳定,地面尘埃水汽结集低空,所以平视蒙蒙,这种现象既然是气层稳定的表示,所以天气是不会变得阴雨的。下雨后,空中仍是蒙蒙,这必定是在气旋暖锋之后,暖区之内,空中微雨飘荡、水汽充斥,此后还有冷锋大雨,所以天气不可能立刻转晴的。

*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江苏苏州)

“麻花”指小雨,“雨”就指大雨。雨前麻花是说无大雨而只有小雨,这种雨属于稳定性雨的一类。例如,降落在单纯的热带气流中的雨。热带气流本身很湿,它比较地面要暖些,所以没有大规模的热力上升运动,只有由于微风涡动激起的动力上升运动,因此不可能出现很高很厚的云,只见分散的、层状的、薄薄的云,所以只能下麻花小雨,下不了大雨。雨后麻花,就表示大雨已过,还有几滴小雨,这表示雨天将要结束了。

*一点一个泡,还有大雨未到。(湖南)

*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

(《田家五行》论雨)

*落滴起泡定阵雨。(江苏常州)

*雨生蛋,落到明朝吃过饭。(江苏常熟)

大凡刚刚开始的雨,雨滴必是很大的。因此,雨滴在下降过程中,已不成为圆球体,而成为扁平的球体了。在它的下面,可裹着空气,若下落到河面上,这空气从河水中选出,就成为气泡。因为这种气泡是见于开始下的大雨滴的,所以象征着大雨正在开始。

*雨声发喘,河水涨满。(河南篙县)

雨声发喘,大雨之貌。雨大了,所以河水涨满。

*饭时雨,下四指。(山东栖霞)

午饭时天气最热,对流最盛,降雨总是很多的,但非必然。

*雨洒中,一场空。(湖北)

一块积雨云四脚空空地悬在中天,它下的雨,只及本地,一下子就完了。这种云起自本地,消于本地,所以雨量不会太大,雨时很短。

*淋了伏头,下到伏尾。(河北、山西宁武、河南嵩县)

伏天正值阳历七八月之交,是全年最热的期间。这个时期,如果气层是稳定的,热力对流就不能发生,即使有对流发生,也不可能发展到在天空造成雷雨云而打雷雨的程度。这种局面一旦造成,可维持很久,使天气而不下雨。但若大气层既潮湿,又不稳定,热力对流就极易发生。今天发生雷雨,明天还是发生。因为同一不稳定气团之下,它的组织、构造是可以维持好多天不变的。所以在这种大热天气,不下雨也罢了,下过一次,就很可能常常下。

*雨洒尘,饿死人。(河北)

雨小,只能洒尘,天气太干,旱灾发生,所以要饿死人。

*霜后暖,雪后寒;(苏南)

*霜前冷,雪后寒。(江苏镇江)

*落雪勿冷,融雪冷。(南京、山西太原、河南商邱)

霜和雾都是晴天的产物。因为天空无云,夜间地面散热很强,温度才能下降到零度以下,使贴近地面的水汽直接凝成白霜,所以凝霜之前是冷的。等到天亮日出,因为天空无云,太阳光很强,霜的水分很少,融解时并不需要大量热力,所以天气相当温暖。

雪是从高空落下来的,凝雪的时候,地面气温并不一定很冷。但是雪要融解成水,就须吸收大量的热力(一克的雪,融解成水所吸收的热量,等于把一克水的温度,从摄氏零度升到80度时所需要的热量)。这热量就从地面层空气中吸去,所以不等到雪融完,气温是不可能回升的。

关于雷电的谚语

所有的雷声闪电,都是在雷雨云里发生的。

*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浙江)

*南闪千年,北闪有雨来。(浙江、《田家五行》论电)

*南闪半年,北闪跟前。(江苏常熟、无锡)

*电光西南,明日炎炎。(浙江义乌、江苏常熟、元锡)

*电光西北,下雨涟涟。(同上)

*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湖北应城)

*南闪晴,北闪雨。(广东)

这几句所讲的闪电,是发生在冷锋上的,称为冷锋雷雨,或飑线雷雨。冷锋位于北来冷气团的前锋,从北向南行动。看到雷电发生在北方,可见冷气团将跟着冷锋,自北向南而来,所以"北闪有雨来"。如果看到电闪发作在南方,它必定再向南去,不再北来。这时在本地方盛行着的是干燥而清洁的北方气团,刚到时比较冷些,但是因为天青无云,阳光强烈,温度是会很快升高的,所以说“南闪火门开”。

*东闪西闪,晒煞泥锹黄鳝。(浙江)

*东霍霍,西霍霍,明天转来干卜卜。(福建福州)

*电光乱明,无雨天睛。(陕西武功)

夏季雷雨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锋面雷雨,一种是局地热雷雨。前者是由于锋面上升气流引起的,呈带状分布,范围广,生命久;后者是由于局地性强热对流引起的,范围小,生命短。“东闪西闪”就是第二种雷雨体现的现象。我们仅能看?/td>

什么天气预报软件可以看趋势和下雨之类的

雨打风吹 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雨过天青 雨后转晴。也比喻政治上由黑暗到光明。

雨过天晴 雨后转晴。也比喻政治上由黑暗到光明。

雨后春笋 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雨后送伞 比喻事后献殷勤。也比喻帮助不及时。

雨迹云踪 比喻往事。

雨淋日炙 炙:烤。雨里淋,太阳晒。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雨沐风餐 形容在外奔走劳苦,生活不得安定。

雨丝风片 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

雨卧风餐 风口处吃饭,雨地里住宿。形容生活飘泊不定。

雨鬓风鬟 妇女发髻散乱的样子。

雨僝风僽 指风雨交相摧折。

雨僝云僽 指不好的天气把人折磨。

雨愁烟恨 烟雨所引起的人的惆怅哀愁。

雨凑云集 比喻众多的人或事物聚集一处。

雨栋风帘 形容高敞华美的楼阁。

雨断云销 比喻男女恩情断绝。

雨覆云翻 比喻变化无常。

雨膏烟腻 指花草树木在烟雨中显得肥腴润泽。

雨恨云愁 ①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②喻男女间离别之情。

雨巾风帽 遮蔽风雨的头巾和帽子。常借指浪游之客。

雨井烟垣 比喻荒凉、冷落的景象。

雨笠烟蓑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为渔夫的衣饰。亦借指渔夫。

雨帘云栋 形容高敞华美的楼阁。

雨鬣霜蹄 形容骏马奔驰时马鬃耸起,状如飘雨,四蹄飞翻,色白如霜。

雨淋日晒 雨水淋浇,太阳曝晒。亦形容露天劳作或旅途的辛苦。

雨零星乱 残败零落貌。常用以比喻溃败。

雨零星散 残败零落貌。常用以比喻溃败。

雨露之恩 滋生万物的雨露的恩情。比喻恩泽、恩情。

雨霾风障 指狂恶的风雨。

雨泣云愁 泪下如雨,愁多如云。形容忧愁深重。

雨散风流 比喻离散。

雨散云飞 比喻离散。

雨散云收 ①比喻亲朋离散。②指雨后转晴。

雨收云散 比喻某种现象已经消失。

雨顺风调 调:调和;顺:和协。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雨宿风餐 意指风口处吃饭,雨地里住宿。形容生活飘泊不定。

雨蓑风笠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为渔夫的衣饰。亦借指渔夫。

雨蓑烟笠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为渔夫的衣饰。亦借指渔夫。

雨条烟叶 雨中的柳条,烟雾中的柳叶。形容凄迷的景色。亦比喻情意的缠绵。

雨消云散 比喻消失得一干二净。

雨歇云收 比喻男女离散。

雨旸时若 指晴雨适时,气候调和。

雨约云期 指男女约会。

雨沾云惹 指男女情爱。

雨僽风僝 指风雨交相摧折。

雨踪云迹 比喻男女情好的往事。

称雨道晴 比喻说话说不到一块。

春雨如油 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

风雨不测 风和云都不可预测。比喻事物或局势像风云变幻那样不可预测。

风雨不改 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风雨不透 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风雨对床 指兄弟或亲友久别后重逢,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

风雨交加 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

风雨飘摇 飘摇:飘荡。在风雨中飘荡不定。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

风雨凄凄 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风雨如晦 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象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风雨如磐 磐:大石头。形容风雨极大。

风雨同舟 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风雨无阻 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风雨萧条 萧条:寂寞。风雨交加,显出冷落的景象。

覆雨翻云 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甘雨随车 旧时称讼地方官的政治措施的话。

旧雨重逢 旧雨:老朋友的代称。指老朋友又相遇了。

旧雨今雨 原意是,旧时,每逢下雨宾客也来,而现在一遇雨就不来了。后以“旧雨新雨”代指老友新交。

沐雨栉风 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

上雨旁风 形容家里贫穷,房屋破旧。

未雨绸缪 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夏雨雨人 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

血雨腥风 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夜雨对床 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云雨巫山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瘴雨蛮烟 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毕雨箕风 原指民性如星,星好风雨,比喻庶民喜好人主的恩泽。后为颂扬统治者普施仁政之词。

拨雨撩云 指挑逗、试探对方的情意。泛指调情。

惨雨酸风 犹言凄风苦雨。指令人伤感的天气。亦以喻不安定的局势。

楚雨巫云 楚地巫峡的云和雨。多比喻男女幽情。

大雨滂沱 滂沱:雨大而多的样子。形容寸下得很大。

大雨倾盆 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大雨如注 注:灌入。形容寸下得很大,雨水象往下灌似的。

弹雨枪林 弹下如雨,枪立如林。形容战斗剧烈。

断雨残云 比喻男女恩爱中绝,欢情未能持续。

风雨摇摆 在风雨中飘荡不安,比喻局势动荡不安。

风雨共舟 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风雨晦冥 指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同“风雨晦暝”。

风雨晦暝 指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

风雨连床 指兄弟或亲友久别后重逢,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同“风雨对床”。

风雨漂摇 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同“风雨飘摇”。

风雨飘零 受风雨吹打而飘失零落。

风雨飘飖 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同“风雨飘摇”。

风雨如盘 盘:大石头。形容风雨极大。

风雨时若 指风调雨顺。

怪雨盲风 犹疾风暴雨。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疾雨暴风 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暴风疾雨”。

今雨新知 比喻新近结交的朋友。

旧雨新知 旧相识和新朋友。

苦雨凄风 苦雨:久下成灾的雨;凄风:寒冷的风。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沐雨经霜 指承受雨淋霜打。形容历尽辛苦。

沐雨梳风 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同“沐雨栉风”。

暮雨朝云 指男女间的情爱与欢会。

沛雨甘霖 充足而甘美的雨水。比喻恩泽深厚。

喷雨嘘云 形容浪花水气的飞溅散逸。

十雨五风 十天下一场雨,五天刮一次风。谓风调雨顺。

暑雨祁寒 夏大雨,冬大寒。后以之为怨嗟生计艰难之典。

宿雨餐风 形容旅途辛劳。

握雨携云 指男女欢合。

杏雨梨云 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骤雨暴风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骤雨狂风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风吹雨打 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风风雨雨 不断地刮风下雨。比喻障碍重重。又比喻时代动荡,谣言纷传。

风鬟雨鬓 形容妇女在外奔波劳碌,头发散乱。

风调雨顺 调:调和;顺:和协。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风潇雨晦 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也比喻形势险恶。

风栉雨沐 栉:梳子、篦子等梳头发的用具;沐:沐浴、洗。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停。

虹销雨霁 虹:彩虹;销:同“消”,消失;霁:本指雨止,也引申为天气放睛。彩虹消失,雨后天睛。

泪如雨下 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夏雨雨人 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

星离雨散 比喻在一起的人纷纷别离了。

云消雨散 比喻一切都成了过去。

云行雨施 施:施布。比喻广泛施行恩泽。

春风雨露 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风霜雨雪 比喻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

风车雨马 指神灵的车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

风驰雨骤 形容像风雨一样迅捷猛烈。

风行雨散 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同“风流云散”。

汗如雨下 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栎阳雨金 比喻意外的恩赐。栎阳,地名,在中国陕西省。

烟霏雨散 形容众多。

烟蓑雨笠 ①指蓑衣斗笠两种雨具。②借指隐者的服装或隐者优游自适的生活。

云布雨润 比喻教化远播。

云布雨施 比喻遍布。

云朝雨暮 指男女欢会之时。

云愁雨怨 喻指离情别愁。

云翻雨覆 比喻人情世态反复无常。

云飞雨散 比喻原先的事物不复存在。

云交雨合 指相会,重逢。

云期雨信 指男女约定幽会的日期。

云期雨约 指男女约定幽会的日期。

云情雨意 ①云和雨的状态。②指男女欢会之情。

云收雨散 喻欢会结束,彼此分离。

云屯雨集 形容众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云行雨洽 比喻广施恩泽。

云尤雨殢 形容男女间情意缠绵。

巴山夜雨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暴风骤雨 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别风淮雨 这是“列风*雨”的误写,因“别”和“列”、“淮”与“*”字殂相似。后称书籍中因错别字而以讹传讹为“别...

拨云撩雨 比喻男女间的挑逗。

餐风沐雨 餐:吃;沐:洗。以风充饥,用雨水洗头。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楚梦云雨 楚王梦,云雨情。后比喻男女亲昵。

础润而雨 柱子的基石润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春风化雨 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春风夏雨 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东风化雨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对床夜雨 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翻云覆雨 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风风雨雨 不断地刮风下雨。比喻障碍重重。又比喻时代动荡,谣言纷传。

旱苗得雨 将要枯死的禾苗得到地场好雨。比喻在危难中得到援助。

和风细雨 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呼风唤雨 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势力猖獗。

挥汗成雨 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挥汗如雨 挥:洒,泼。形容天热出汗多。

箕风毕雨 箕、毕:均为星名。古时认为月亮经过箕星时风多,经过毕星时雨多。原比喻人民的好恶不一样。后用于称赞为政...

急风暴雨 急: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见风是雨 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相信是真的。

旧雨今雨 原意是,旧时,每逢下雨宾客也来,而现在一遇雨就不来了。后以“旧雨新雨”代指老友新交。

枯苗望雨 形容殷切盼望。

狂风暴雨 指大风大雨。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狂风骤雨 原形容大风大雨。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梨花带雨 象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

列风*雨 列:烈;*:过量。本指狂风暴雨。后比喻错别字连篇。

蛮烟瘴雨 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满城风雨 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袂云汗雨 形容行人之多。

密云不雨 满天乌云不下雨。比喻事物正在酝酿,一时还没有发作。

滂沱大雨 滂沱:大雨的样子。形容雨下得很大。

凄风苦雨 凄风:寒冷的风;苦雨:久下成灾的雨。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泣下如雨 眼泪象雨一样。形容伤心到极点。

枪林弹雨 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倾盆大雨 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十风五雨 十天一刮风,五天一下雨。形容风调雨顺,气候适宜。

涕零如雨 涕零:流泪。眼泪象雨水一样往下淌。形容思念的感情极深。

粜风卖雨 比喻招摇撞骗。

巫山云雨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五风十雨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腥风血雨 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蚁封穴雨 蚂蚁聚土洞口,是要下大雨的征兆。

朝云暮雨 暮:傍晚。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变化,旧时用以喻指男女的欢会。

栉风沐雨 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八方风雨 四面八方风雨聚会。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

饱经风雨 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同“饱经风霜”。

暴风疾雨 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餐风宿雨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驰风骋雨 犹言乘风驾雨。

冲风冒雨 指不避风雨之苦。

楚天云雨 指巫山神女,或男女欢情。

础泣而雨 柱子的基石泣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楚云湘雨 比喻男女幽情。

粗风暴雨 指风雨之来势急骤狂猛。

对床风雨 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同“对床夜雨”。

急风骤雨 急剧的风雨。常用以形容声势浩大而迅猛。

疾风暴雨 疾: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疾风甚雨 指大风急雨。

疾风骤雨 疾:又快又猛;骤: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阑风长雨 阑珊的风,冗多的雨。指夏秋之际的风雨。后亦泛指风雨不已。亦作“阑风伏雨”。

阑风伏雨 指夏秋之际的风雨。后亦泛指风雨不已。同“阑风长雨”。

泪下如雨 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撩云拨雨 指人调弄风情。

盲风暴雨 指非常急骤的风雨。

盲风妒雨 指非常急骤凶猛的风雨。同“盲风怪雨”。

盲风怪雨 指非常急骤凶猛的风雨。

盲风晦雨 指非常急骤凶猛的风雨。比喻困境。同“盲风怪雨”。

盲风涩雨 犹盲风怪雨。比喻晦涩的诗风。

谋臣如雨 形容智谋之士极多。

牛毛细雨 指细而密的小雨。

欧风美雨 ①比喻欧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②比喻欧美的侵略。

怕风怯雨 怯:害怕。形容人害怕艰难困苦,娇气十足。

飘风暴雨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飘风急雨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飘风暴雨”。

飘风苦雨 形容天气恶劣。

飘风骤雨 飘风:疾风。骤:迅疾,猛快。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瓢泼大雨 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形容雨下得非常大的样子。

凄风楚雨 形容天气恶劣,或比喻境况的凄凉悲惨。同“凄风苦雨”。

凄风寒雨 形容天气恶劣,或比喻境况的凄凉悲惨。同“凄风苦雨”。

凄风冷雨 凄风:寒冷的风;冷雨:冰冷的雨。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栖风宿雨 在风雨中止息。形容奔波辛劳。

泣涕如雨 泣:低声哭;涕:鼻涕。眼泪像雨一样。形容极度悲伤。

枪烟炮雨 形容激烈的争战。

枪烟炮雨 形容激烈的争战。

魆风骤雨 犹暴风骤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随车甘雨 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时为民解忧。同“随车致雨”。

随车夏雨 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时为民解忧。同“随车致雨”。

随车致雨 指时雨跟着车子而降。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时为民解忧。

吞风饮雨 犹言餐风宿露。形容四处奔波,生活艰辛。

未风先雨 比喻未见事实先下结论。

巫云楚雨 犹巫山云雨。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咸风蛋雨 指海上风雨。

祥风时雨 形容风调雨顺。多比喻恩德。

硝云弹雨 硝烟如云,子弹像雨。形容激烈的战斗。

斜风细雨 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细雨:小雨。形容小的风雨。

携云握雨 指男女欢合。

兴云致雨 兴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

腥风醎雨 犹腥风血雨。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杏花春雨 初春杏花遍地、细雨润泽的景象。

血风肉雨 形容剧烈残酷的屠杀或性格刚强。

尤云殢雨 比喻缠绵于男女欢爱。

友风子雨 指云。云以风为友,以雨为子。盖风与云并行,雨因云而生。

招风惹雨 比喻惹是生非,引出事端。

栉风酾雨 风梳发,雨洗头。形容奔波劳苦。同“栉风沐雨”。

栉沐风雨 风梳发,雨洗头。形容奔波劳苦。同“栉风沐雨”。

骤风暴雨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骤风急雨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骤雨狂风”。

山雨欲来风满楼 欲:将要。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

俗语: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湖南俗语

大头大头,落雨打头,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小伢儿打喷嚏,三天打雷两天下雨.-湖南湘西吉首俗语

有雨四方亮,无雨头上光.-湖南湘西吉首俗语

不知哪块云彩下雨

躲雨跳到河里

风里来,雨里去

干打雷不下雨

雷声大,雨点小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听风就是雨

屋漏又遭连夜雨

雨天借伞

—————————————————————————————————————

谚语: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亮一亮,下一丈.

天上鱼鳞云,地下雨淋淋.

云彩向南,大雨冲船,云彩向东,一阵大风.

“细雨没久晴,大雨无久落”,

“一日到暗,雨不断线,大雨明日见”,

“天乌地黑无风发,大水落得阔”,

“大水无雷,浸崩屋”,

“东闪空,西闪风,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

西班牙有句关于雨的谚语 “六月雨千遍”,

谚语云:“蚂蚁搬家要下雨”

朝虹雨,夕虹晴。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月色朦胧,不是起雨就是起风。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浙江)

* 十里不同天。(江苏无锡)

* 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 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

* 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江苏苏州)

* 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浙江义乌)

* 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嘻嘻。(南京)

*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山东)

* 鸡鸣雨,下不长。(浙江象山)

* 投瞑雨,天卖晴。(福建福州)

* 早晨下雨,一天晴。(河北沧县、山东栖霞)

* 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陕西武功)

*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田家五行》论雨)

* 晏雨不晴。(同上)

* 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江苏无锡)

* 开门雨,关门睛。(江苏元锡)

*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

* 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浙江义乌)

* 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广西郁林)

* 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同上)

*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河北、陕西武功)

* 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江苏苏州)

* 一点一个泡,还有大雨未到。(湖南)

* 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

(《田家五行》论雨)

* 落滴起泡定阵雨。(江苏常州)

* 雨生蛋,落到明朝吃过饭。(江苏常熟)

* 雨声发喘,河水涨满。(河南篙县)

* 饭时雨,下四指。(山东栖霞)

* 雨洒中,一场空。(湖北)

* 淋了伏头,下到伏尾。(河北、山西宁武、河南嵩县)

* 雨洒尘,饿死人。(河北)

大雨前兆 蜻蜓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

动物对下雨的预报 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雨必下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

蟑螂乱飞,有阵雨 蟑螂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很强,如果夜间看到蟑螂飞来飞去,说明天气发生变化,将有降雨。

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由于下了很久的雨,蜘蛛无法结网捕食,如果看到蜘蛛爬出来结网,说明天气很快就转为晴天。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头发响,风一场。

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信息来源: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天气气候有所差异,因此天气谚语流传于全国各地,北起黑龙江南至南海诸岛,东起东海西至新疆、西藏,到处都有天气谚语。例如黑龙江有“初冬寒春雨多”;南海的西沙群岛有不少关于台风的天气谚语,如“古龙晒太阳,不久台风狂(到)”,“古龙晒太阳”是指在太阳下方有一束橙**的黄带;东海同样有很多关于长、中、短期天气变化的谚语,如舟山群岛的“上灯遇风暴,稻花风吹落”是说正月十三(上灯)到十八(落灯)如果遇上偏北大风,则预示着6,7月早稻扬花或收割的时候会有台风影响;新疆、西藏也都有不少天气谚语,如新疆南部的“冬雪大,来年春暖多风沙”,西藏的“春天风沙大,夏天雨水少”等等。天气谚语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关于气候描述的,不少地方都有“十二月歌”、“九九歌”。如湖南省韶山地区就有“正月阴、二月星、三月、四月大雷公,五月雨、六月晴,七月、八月有大风,九月寒霜十月雪,十一、十二寒潮节”;在华北和黄淮地区也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等。有些是反映了气象关系,“霜后暖,雪后寒”就是一例,霜冻一般出现在冷空气侵袭后的高压控制下,霜后多是风小、天晴、阳光明媚的天气,自然比较暖和;下雪常是冷空气的前锋和暖湿空气相遇产生的,冷空气的主力还在后面,而且雪面对太阳辐射能吸收很少,这也是雪后寒的原因之一。这类谚语也不少,像“热生风,冷生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凉)”等等那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许多谚语是关于长期、中期、短期天气变化的,在长期天气变化的谚语中又有关于旱涝、降水和冷暖趋势的,关于降水过程和冷空气活动的,以及关于稻冻、大风、冰雹、台风的等等。 关于风的谚语 风是流动着的大气,大气就是我们俗称的空气。风有从北方来的,有从南方来的,也有从别的方向来的。因为各方面的地理属性不一致,所以不同来历的风有它多样的特性。有冷风,也有热风;有干风,也有湿风。沙漠吹来的风,挟带着沙尘;海面来的风,就含有更多的水汽。因此,我们在不同的风里面,就有不同的感觉,可以看到不同的天空景象。更进一步的,如果两种不同的风碰头,就极易发生冲突,这时就可以看到天气突变的现象。 风是最容易觉察的现象,所以关于风的谚语很多。 * 四季东风是雨娘。(湖南) * 东风是个精,不下也要阴。(湖北枣阳) 温带区域和它的北面--就是约在30°N的地方--的雨水,主要是由于气旋带来的。气旋的行动,老是自西向东的,在它的前部,盛行着东北风、东风或东南风。故气旋将到的时候,风向必定偏东的。所以东风可以看做气旋将来的预兆。因为气旋是一种风暴,是温带区域下雨的主要因子,所以我们看到吹东风,使知是雨天的先兆。 * 东风四季睛,只怕东风起响声。(江苏南京) * 偏东风吹得紧要落雨。(上海) * 东风急,备斗笠。(湖北) * 东风急,备斗笠,风急云起,愈急必雨。(《田家五行》论风)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东风是不一定下雨的,东风大了,倒是可怕的。东风既然很小,那末,这般气流,必定从很近的地方来的,也许就是本地的气流。它的一切性质,必定和本地环境是一致的,所以天气是难得变坏的。但是,如果东风很有劲,这表示气旋前部的东风,是远方来的气流,将有气流的不连续面-锋面来本地活动,所以天气要变了。 * 东南风,燥松松。(江苏江阴) * 五月南风遭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浙江、广东) * 五月南风赶水龙;六月南风星夜干。(广东) * 春南风,雨咚咚;夏南风,一场空。(江苏、无锡、湖北钟祥) * 六月西南天皓洁。(江苏无锡) * 六月起南风,十冲干九冲。(湖北) “天皓洁”指天气睛好;“冲”指山冲,“十冲干九冲”意思是十个山冲就干掉九个,旱情十分严重。 这是流行在东南沿海各省的夏季天气谚语。东南风是从海洋来的,为什么又会干燥起来呢?我们知道,雨水的下降,一方面固然要有凝雨的物质--水蒸汽;同时,还要有使这些水蒸汽变成云雨的条件。这个条件,在东南平原地区的夏季,就要靠热力的对流作用或两支不同方向来的气流之间的锋面活动。 热力对流的发生是由于地面特别热,地面层空气因热胀冷缩的道理而向上升腾,这样把地面的水汽带到高空变冷而行云致雨的。但是如果风力太大,地面空气流动得太快,就不可能集中在地面受到强热的作用,也就不可能使地面水蒸汽上升。还有在单纯的东南风中,由于它发源地的高空下沉作用,往往有高空反比低空暖的现象;这样,地面的空气就难于上升了。所以东南风里虽然有很多水蒸汽,但还是不可能行云致雨的。夏天没有云雨,自然天气很热了。 其次,讲到锋面活动。锋面是两支不同气流的冲突地带。一支气流比较冷重,另一支气流比较轻暖,这两支气流相遇,轻暖的只有上升。于是,就把地面水蒸汽带到高空去而行云致雨了。现在地面,只有一支东南风,表明并无其它偏北气流来与它发生冲突而形成锋面,所以水汽便不能上升而发生云雨了。 * 东北风,雨太公。(《田家五行》论风) 东北风是发源于北方洋面的、或发源于北方洋面而掠过长程洋面而来的气流,所含水蒸汽自然没有东南风多;但是,因为它是冷气流,下面接触了南方的、比较热的洋面或陆面,使它里面发生上冷下暖的现象,造成对流作用。于是,地面的水蒸汽,就给它带到高空而发生云雨了。 再加上,气旋前方必然是东北风活动的场所,因此,又出现了锋面降水。 据统计的结果看来,在单纯的东北风里,降雨机会,冬天最多也不过26%,夏天只有11%,也就是说不下雨的机会有74%和89%。如果在气旋前部的东北风里,也就是有锋面活动着的东北风地带,下雨的机会就超过晴天。所以'东北风,雨太公'这个谚语,还不一定完全可靠。 * 春东风,雨祖宗。(江苏常州) * 春东风,雨潺潺。(广东) 这两句谚语的意思是:春天吹东风,是坏天气的前兆。这是因为,一方面春天地面强有力地增暖。另一方面暖空气逐渐活跃,大陆上气压逐渐降低,反气旋东移入海。在反气旋的尾部就会出现东风。这些东风流到比较暖的陆地上,就造成了下暖上冷的现象。这时空气层是不稳定的,易发生上升对流运动,所以极有可能产生降水。 *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一场空。(广西贵县) *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九日睛。(湖北武昌) *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无米煮。(广西) “无米煮”是因天旱无雨的结果。气旋是自西向东移动的,它的前部是东风,但吹了不久,因为气旋前进的关系,就转成别的风向了。所以东风只吹一日,或者不到一日,就转了风向,表示是气旋要逼近的现象,所以可能下三天雨。如果东风连吹三日而不歇,表示西方没有气旋逼近,所以本地方没有雨。 关于云雾的谚语 云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从云里可以降雨或雪。对天气变化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天上挂什么云,就有什么天气,所以说,云是天气的相貌,天空云的形状可以表现短时间内天气变化的动态。云是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现象,所以关于它的谚语最多,也比较符合科学原理。 雾也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从存在的实体讲,雾和云并没有差别。但从它们形成的原因和出现的环境来看,却是两回事。雾层的底是贴紧在地面上的,可见成雾的空气层没有经过上升运动,水汽凝结所必需的冷却过程是在安定于地面的空气层内进行的。这表示有雾的天气,大气层是稳定的,和成云的大气层不稳定性,刚刚相反。最后演变出来的天气,也是刚刚相反。有云的天气主阴雨,有雾的天气基本上是晴好的。同样,雾也是肉眼可见的现象,所以关于雾的谚语也不少。 * 清晨雾浓,一日天睛。(河北滦县) * 十雾九晴。(河南商邱) * 一雾三睛。(河北威县) * 迷雾毒日头。(江苏常州) * 早起雾露,晌午晒破葫芦。(河北沧县) 早上的雾,是昨夜地面辐射散热的产物:因为一夜以来,天朗气清,地面热力通畅发散,致使地面层空气内的水蒸汽变饱和而凝成雾滴。可见天气先晴了,然后才有雾的。早上是一昼夜间最低温度发生的时间,温度既然最冷,所以这时候的雾也最浓重。再加上太阳一出,由于紫外线对于空中氧气的照射,使一部分氧气,变成了臭氧。这小量的臭氧会使空中许多微尘(大多是燃烧的产物,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加强吸水能力。因此,使早上的雾幕,顿时加浓。但是,太阳升高了,热力加强了,地面变得太热,下层空气就要上升,因此雾滴就消散。这样看来,早上雾的临时加浓,也是因为天空无云,天气清朗的结果。 * 晚间天罩云,早上著鞋行;早上地罩雾,尽管洗衣裤。(湖南) 晚上天空罩了云,早上地面就没有露水或霜。所以早上出行,不用著雨鞋。这是因为天空的云,有保护地面散热的作用,晚上有了云,早上就不会很冷,贴地层的水汽就不会凝结成露水或霜,所以地面是干净的。 早上地面掩了一层雾,天气保证是好的,所以尽管洗衣裤好了。雾是晴天的产物,有雾天气,必定是晴天。 * 大雾不过三。(湖南) * 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河北) * 三日雾浓,必起狂风。(呼和治特) * 凡重雾三日,必大雨。(《帝王世纪》) 雾的种类很多,各种雾的成因也不相同。但是,可以称做大雾且可连续发生三天之多的,大概是辐射低雾,海性雾,或者是热带气流雾。 辐射低雾发生在高气压中心的晴好天气之下。故有低雾之日,昼温很高,温度高则气压低。若天气连续晴好三四天,本地气压必大量降低,于是别地方的气流,就会向此地吹来,而天气发生变化。 大雾如果发生在海洋气流中叫做海性雾。因为这种气流来自海洋,所以温度特暖,湿度也特大,接着会使本地气压逐渐降低,而发生天气变化。 秋冬时节,常有热带气流吹到北方来。因为这时候地面冷,所以贴近地面的空气也变冷而有雾出现。这叫做热带气流雾。热带气流盛行了三四天,本地必定暖湿非常,气压也变低了,接着天气就发生变化了。 * 早雾阴,晚雾晴。(江苏泰县) 早雾,指白天有雾。在晴好无云的天气,太阳很好,地面很暖,气流只有上升成云,决不可能静息地面而成雾。现在白天有雾出现,显然天空有云,日光不现,此即阴天的景象。白天的雾,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气旋里面、暖锋面上的云系下降着地的低层云,这是气旋中心区域的天气,当然是阴雨天气就在跟前了。 晚雾晴,晚雾相当于夜晚和清晨有雾,必是晴天。 * 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风,冬雾雪。(江苏江阴、湖南长沙) 春季天气还冷,在晴天无云的时候,晚上更冷。大气冷而重的,沉着在地面,暖而轻的,浮在上空,造成气温向上逆增的现象。于是地面水蒸汽最先凝结成雾,再向上发展;但是高空温度比较暖些,水蒸汽也比较少,所以雾的发展,只限于地面的薄层。它的高度不过几丈,最低的只不过人体那般高。到了天晓以后,太阳出来,因为天空本来无云,地面热了,雾气上升就消散了,天空依然是强盛的日光。这就是“春雾日头”的解释。但是,如果这上升的雾气,给高空或有的温暖气层遏止着不得上升,那末,这雾幕就成层云的状态陈列在天空,天气也就阴了。所以“春雾日头”并非必然。 夏季天气很热,昼长夜短,在一个晚上,不可能使地面层空气冷却到可以凝雾的程度,所以在晴明的夏天,是不可能有雾的。假使夏天有雾出现,可能是由于天空有云,低层湿重,阳光衰弱,地面增暖不强,气流无上升运动,这是气旋天气的景象。所见的雾,也许就是气旋里面的低云,所以要下雨了。 秋冬两季的雾和春天一样,也是晴天的产物,所以白天的天气,还是好天气多,理由和“春雾日头”相同。不过秋冬的阳光已不及春天强,所谓“秋霉凉风,冬雾雪”可能是在南下高气压前部,因为冷空气和本地比较暖和的空气相混合常发生雾。在高气压刚来的时候,风力相当大,冬天还可下雪。如果在高气压的中央区域,白天还可有下沉西风。 *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呼和浩特) 雾后来云,下雨;云后来雾,天晴。雾多见于反气旋中,天气晴明;密蔽天空的云多见于气旋之中,天气恶劣。雾之后,来了一大片云,可能反气旋已过去,气旋来临;也可能高空暖湿得很,雾密集不散而出现云,这是下雨前的景象。反之,如果云消而雾起,足见气旋已去,晴明的反气旋天气已经来临,天就好了。 * 雾下山,地不干。(呼和浩特) * 云布满山底,连雷带雨滴。(内蒙古呼和治特) * 云雾山脚,淋湿担脚。(浙江义乌) 这是指山上的云下降着地的现象。 这是气旋里面的云系,越到低压中心,也就越近雨区。所以云层越低的现象表示天快下雨,地上不干了。 * 雾起不收,细雨不休;雾起即收,旭日可求。 (浙江义乌、江苏元锡) 雾一般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在正常的情况下,日出之后,随着太阳的升高,雾就会慢慢地散去,出现“旭日可求”的好天气。若是日出之后,不见雾散,很可能在雾的上空有云存在。这时,雾就可上升与云连成一体,使云的厚度加大,而导致连绵细雨。 * 山罩雨,河罩晴。(四川涪陵) 山顶的罩,就是掩山的低云。这是气旋中心雨区的景象,所以天要下雨了。河面的罩,这就是辐射低雾,它是晴天的产物,因天晴无云,地面散热的结果而出现的,所以说,“河罩晴”。 * 朝要天顶穿,暮要四脚悬。(《田家五行》论日) * 朝有天,暮有地,主睛;反此,则雨。(《田家五行》论日) “朝有天”和“朝要天顶穿”、“暮有地”和“暮要四脚悬”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晴天之兆。 晴天太阳落山之后,地面空气就沉着不动,早晨的空气,更是沉寂。这时候,只有在地面凝成低雾,不可能有云。所以“天顶穿”成了天气晴好的保证。凡是晴明的天气,太阳光强烈,地面气流可以上升,形成云彩;但是地平的四方,是悬空的、干净的。这种云产生在本地天顶,或可下对流性雷雨,但不久就要消灭的,所以四脚悬空,也是未来天气好的征兆。要是有风暴从远方前来,那末地平线上,必定有浓云密蔽着,决不可能四方空空的。 关于雨雪露霜的谚语 天上落下的雨、雪、冰雹和地面凝成的露水、白霜,虽然同是气界水态的变化,但是各有它的气象成因,同时也表示不同的未来天气。因为这些现象是最易观察的,也是和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这类谚语相当可靠。 *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浙江) * 十里不同天。(江苏无锡) 我国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天的雨大多属于热雷雨或阵雨。热雷雨的发生,基本上是因为地面受热,发生对流运动,把地面的水汽送到高空,凝成雷雨云而发生的降水。但是由于地面各部分的物理性状不同,对于热力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地面上的气温有高有低。例如森林草原地区温度低,不毛之地温度高;柏油大道温度高,煤渣马路上温度低。所以在极小范围之内,空气对流的强弱,可以有很大差别。这里的对流,可以发生雷雨云,那里就不可能。再因为雷雨云的面积,普通不过几平方公里,所以我们常看见城南下雨而城北未必下雨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十里不同天”。到了秋天,还留着些夏天的景象,所以还有“秋雨隔灰堆”之说。 * 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 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 * 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江苏苏州) 气旋和其他种风暴通常是从西向东移动的,所以只有发生在西方的风暴,才能影响到本地。发生在东方的风暴,只会再向东去,不可能再影响本地。所以有“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的说法。 * 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浙江义乌) * 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悉悉。(南京) 在晴好的天气,早上只会有雾,不会下雨的。现在下雨了,表示天气本来不好,可能有远地风暴逼近。一次风暴的经过,常要一天或一天以上的时间,不是短时内可以完的。现在,早上就开始下雨,那末未来一天之内,要“雨伞勿离手”了。在黄昏时分,高空气流一般的有下沉运动,天空原有的云,很易因此消散(因为下沉气流是最热燥的气流)。在这时候,如果有碎块云里下来的雨,是下不长的。但是,如果这种雨是一种风暴雨(就是从西方移动过来的有系统的云雨),那末“雨打黄昏戍”也就未必“明朝燥悉悉”了。 *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山东) * 鸡呜雨,下不长。(浙江象山) * 投瞑雨,天卖晴。(福建福州) * 早晨下雨,一天晴。(河北沧县、山东栖霞) * 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陕西武功) *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田家五行》论雨) * 晏雨不晴。(同上) * 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江苏无锡) * 开门雨,关门睛。(江苏元锡) *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 * 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浙江义乌) 这几条都说早上有雨主晴,晚上有雨才是久雨之兆。 * 夜晴无好天。(河北) * 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广西郁林) * 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同上) 这三句都是说:在久雨之中,突然夜间天晴,明天仍要下雨。 *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河北 、陕西武功) 在高气压下,风平天青,气层非常稳定,地面尘埃水汽结集低空,所以平视蒙蒙,这种现象既然是气层稳定的表示,所以天气是不会变得阴雨的。下雨后,空中仍是蒙蒙,这必定是在气旋暖锋之后,暖区之内,空中微雨飘荡、水汽充斥,此后还有冷锋大雨,所以天气不可能立刻转晴的。 * 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江苏苏州) “麻花”指小雨,“雨”就指大雨。雨前麻花是说无大雨而只有小雨,这种雨属于稳定性雨的一类。例如,降落在单纯的热带气流中的雨。热带气流本身很湿,它比较地面要暖些,所以没有大规模的热力上升运动,只有由于微风涡动激起的动力上升运动,因此不可能出现很高很厚的云,只见分散的、层状的、薄薄的云,所以只能下麻花小雨,下不了大雨。雨后麻花,就表示大雨已过,还有几滴小雨,这表示雨天将要结束了。 * 一点一个泡,还有大雨未到。(湖南) * 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 (《田家五行》论雨) * 落滴起泡定阵雨。(江苏常州) * 雨生蛋,落到明朝吃过饭。(江苏常熟) 大凡刚刚开始的雨,雨滴必是很大的。因此,雨滴在下降过程中,已不成为圆球体,而成为扁平的球体了。在它的下面,可裹着空气,若下落到河面上,这空气从河水中选出,就成为气泡。因为这种气泡是见于开始下的大雨滴的,所以象征着大雨正在开始。 * 雨声发喘,河水涨满。(河南篙县) 雨声发喘,大雨之貌。雨大了,所以河水涨满。 * 饭时雨,下四指。(山东栖霞) 午饭时天气最热,对流最盛,降雨总是很多的,但非必然。 * 雨洒中,一场空。(湖北) 一块积雨云四脚空空地悬在中天,它下的雨,只及本地,一下子就完了。这种云起自本地,消于本地,所以雨量不会太大,雨时很短。 * 淋了伏头,下到伏尾。(河北 、山西宁武、河南嵩县) 伏天正值阳历七八月之交,是全年最热的期间。这个时期,如果气层是稳定的,热力对流就不能发生,即使有对流发生,也不可能发展到在天空造成雷雨云而打雷雨的程度。这种局面一旦造成,可维持很久,使天气而不下雨。但若大气层既潮湿,又不稳定,热力对流就极易发生。今天发生雷雨,明天还是发生。因为同一不稳定气团之下,它的组织、构造是可以维持好多天不变的。所以在这种大热天气,不下雨也罢了,下过一次,就很可能常常下。 * 雨洒尘,饿死人。(河北 ) 雨小,只能洒尘,天气太干,旱灾发生,所以要饿死人。 * 霜后暖,雪后寒;(苏南) * 霜前冷,雪后寒。(江苏镇江) * 落雪勿冷,融雪冷。(南京、山西太原、河南商邱) 霜和雾都是晴天的产物。因为天空无云,夜间地面散热很强,温度才能下降到零度以下,使贴近地面的水汽直接凝成白霜,所以凝霜之前是冷的。等到天亮日出,因为天空无云,太阳光很强,霜的水分很少,融解时并不需要大量热力,所以天气相当温暖。 雪是从高空落下来的,凝雪的时候,地面气温并不一定很冷。但是雪要融解成水,就须吸收大量的热力(一克的雪,融解成水所吸收的热量,等于把一克水的温度,从摄氏零度升到80度时所需要的热量)。这热量就从地面层空气中吸去,所以不等到雪融完,气温是不可能回升的。 关于雷电的谚语 所有的雷声闪电,都是在雷雨云里发生的。 * 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浙江) * 南闪千年,北闪有雨来。(浙江、《田家五行》论电) * 南闪半年,北闪跟前。(江苏常熟、无锡) * 电光西南,明日炎炎。(浙江义乌、江苏常熟、元锡) * 电光西北,下雨涟涟。(同上) * 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湖北应城) * 南闪晴,北闪雨。(广东) 这几句所讲的闪电,是发生在冷锋上的,称为冷锋雷雨,或飑线雷雨。冷锋位于北来冷气团的前锋,从北向南行动。看到雷电发生在北方,可见冷气团将跟着冷锋,自北向南而来,所以"北闪有雨来"。如果看到电闪发作在南方,它必定再向南去,不再北来。这时在本地方盛行着的是干燥而清洁的北方气团,刚到时比较冷些,但是因为天青无云,阳光强烈,温度是会很快升高的,所以说“南闪火门开”。 * 东闪西闪,晒煞泥锹黄鳝。(浙江) * 东霍霍,西霍霍,明天转来干卜卜。(福建福州) * 电光乱明,无雨天睛。(陕西武功) 夏季雷雨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锋面雷雨,一种是局地热雷雨。前者是由于锋面上升气流引起的,呈带状分布,范围广,生命久;后者是由于局地性强热对流引起的,范围小,生命短。“东闪西闪”就是第二种雷雨体现的现象。我们仅能看到电光,听见雷声,而不涉及降水。因此“电光乱明,无雨天晴”。 * 东霍三年,北霍眼前。(江苏常州) * 东拉西拉,泊泥湖里开拆;南闪一夜,北闪对射。(河北 ) * 东闪西闪是空骗,南闪停三天,鄙猎谘矍啊?(江苏常熟)